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重要的命题。这一命题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具体来说与以岳麓书院为标志的湖湘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熏陶出来的,湖湘文化的经世务实传统和注重现实实际的实事求是精神,深刻地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使得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能够独树一帜地提出和阐发“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名命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德育工作坚持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完善。应当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大量资料,丰富、充实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德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德育工作坚持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完善.应当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大量资料,丰富、充实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德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4.
夏远生 《学习导报》2013,(17):34-36
毛泽东的中国性格与虞舜文化精神特质 曾经生活在湖南南部并在此长眠的舜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帝舜有虞氏”。虞舜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化身,被历代尊为“道德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虞舜文化精神对当代中国与湖南有着深刻影响和无上价值。湖南之所以文蕴深、文脉广、文气足,之所以源远流长,无不与虞舜文化的精神特质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固本与立新——和谐视野中高校德育的二元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不断面临着来自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领域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无论是反思现实中的德育实践,还是着眼未来的高校德育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既要“固本”——始终坚持高等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又要“立新”——不断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载体和方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石存信 《世纪桥》2006,(12):5-6
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论断,立足于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实际,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总结了精神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基本原则,构筑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成为新时期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7.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我们拥有了诸多弥足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公务员精神的重要渊源。如“贵和”、“知耻”、“信”、“义”、“内省”、“慎独”、“先天下忧”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国公务员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谢青松 《党课》2020,(1):82-85
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广泛开展国内外文化思想的交流,使优长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发挥作用,日前,河南行政学院成立了中国文化研究所。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我们要“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绚丽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一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视察曲阜时提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盛会,也是世界文化盛会。北京奥运会,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的特色。中办会徽形似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结”,“中国结”体现了中国人心心相连、团结一致的精神,也象征着世界人民团结协作的深刻涵义。吉祥物五福娃,把中国的金、木、水、火、土的哲学思想,与奥运五环相匹配,这是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最精彩的结合。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这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以五千年的传统从未中断而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礼”便是世代相沿的主要形态。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汲取与借鉴其有益成分,这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有裨益的。事实上,现实也在呼唤学校加强礼仪文化教育。 现实由昨天而来,回顾本世纪近百年的历史,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现代中国不止一次发生的旨在与传统思想文化“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当前,在构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和”文化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一中国“和”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和的思想,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易经》上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席物,万国咸宁。”…  相似文献   

16.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要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外价值观冲突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意义重大。一、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人民的理想之源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中国先进文化之根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宗旨观的源头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首先,从世界观看,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我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丰富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精华,也有不少糟粕。我们要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深刻剖析传统文化,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那么建设企业文化,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哪一部分呢?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头悬梁”、“锥刺骨”、“卧薪尝胆”历来受人推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忧外患交加面前生机不减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和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领导要带领全体员工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相似文献   

20.
李勇强  潘舰萍 《世纪桥》2009,(23):107-10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涌动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着血脉相通的地方,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其忠诚品质、民本要素、爱国精神、崇尚责任的人格精神、荣辱之感,结合新的时代内涵,再造传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