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洁 《学理论》2012,(32):90-91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在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三种路径选择。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是改革的最终理想选择,但就目前而言,先建立若干相互竞争的区域货币合作更具有现实意义,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超主权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2.
李德甫  刘俊  张应梅 《学理论》2009,(25):144-146
决策层及理论界今年3月份提出了一种主张,即针对美元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货币充当世界的关键货币或储备货币,由此引起世界经济动荡和危机,从而这种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持续问题,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这种设想不无道理。但在现有世界格局下是难以实行的,理由是:(1)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其存在依据是实体经济;(2)主权国家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由实体经济予以支持,离开实体经济的货币是不存在的;(3)特别提款权的性质是记账单位,是人为货币,无法用于实际买卖支付,要改变其性质,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就必须改变其基础,使之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但这是困难的;(4)欧元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信用货币,在全世界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3.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7月,主要内容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钧,实质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1973年在美元危机中,美国宣布让美元贬值,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世界进入无体系状态。但之后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是国际清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4.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11月30日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决议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SDR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IMF每隔五年对SDR进行一次评估。IMF网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篮子货币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7,(8):48-48
日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发表演讲时称,“1998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泰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泰国的货币是自由兑换的”。他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争取成为第六个硬通货。  相似文献   

7.
黄益平 《理论参考》2009,(10):27-29
创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是一个长期改革的思路。而在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内,则有可能出现群雄并起的局面,而最可能的格局则是三分天下:美元、欧元和一个亚洲货币。  相似文献   

8.
李建军 《理论参考》2009,(10):54-55
一、中短期内美元强势地位难以改变 首先,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相对平稳。1999年欧元问世以后,世界各国对欧元即将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充满了期待,即使保守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目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我们明确方向、创新制度、聚焦力量。  相似文献   

10.
潘英丽 《理论参考》2009,(10):58-59
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一路贬值。对美国经济和美国财政长期是否可持续的担心,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在可能的变局之下,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和推进东亚金融合作的方向上,则成为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目前加怏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我们明确方向、创新制度、聚焦力量。  相似文献   

12.
特别提款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特别提款权的发行与分配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其创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国际流动性不足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美元世界霸权体系十分顽固、人民币网络外部性不显著和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挑战。与传统数字货币相比,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发行管理中心化与技术架构去中心化并存、可控性与匿名性有机结合以及币值稳定性等特征,这使得DC/EP(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通过网络外部性扩展机制、人民币币值稳定机制和金融发展促进机制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机制的积极影响,从构建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改进宏观调控效果和推进金融市场创新等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曹彤 《理论参考》2009,(10):30-3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亚洲人民币”,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既是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需要,更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保持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看,必须脱离单一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格局,世界货币发行需要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需要有自己的“锚”。  相似文献   

16.
王信 《理论参考》2009,(10):8-11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相对较强的实体经济实力和国际收支顺差并不能保证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博弈中起到更加关键作用。美元地位不会受到根本动摇,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时隔3个半月,正值广交会前夕,2009年4月8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规避汇率风险,有助于中国企业克服贸易伙伴国缺乏美元支付手段的约束开辟市场,有助于抵御美国这个国际货币体系霸权国的道德风险并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这些业已为人们所熟知。那么,作为一种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工具,人民币如何才能站稳脚跟并拓展版图?人民币计价结算在我方并无多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角度,结合金融危机与金融权力的关系,分析了美元霸权的准备、确立、变迁及未来走向。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力地冲击着国际金融权力结构,直接导致华尔街帝国主义的破产。对美元霸权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展望未来,美元的主导地位在未来一二十年将会保持,欧元和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性将上升。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华勇 《理论参考》2009,(10):14-15
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 第一,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与霸权地位。这种垄断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美联储手中。在世界主要中央银行中,货币政策的目标绝大多数是单一的,即物价稳定,而美联储仍实行多目标制,  相似文献   

20.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领域不确定性增加、美元霸权继续和发达国家"去中国化"排挤、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滞后和传统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式微等,都给人民币国际化顺利推进带来严峻挑战。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和美元困境的加剧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并且RCEP的签署和新兴数字货币的出现也为人民币走向世界以及国际货币格局重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遵循市场化、渐进化和稳定化基本路径,从扩大人民币真实需求、推动国内资本项目改革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做好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