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澳大利亚旅游业发达,特别是生态旅游发展异常迅速,原始荒原、海洋保护区、大堡礁、广袤的沙漠和茂密的森林为旅游者所青睐。大批旅游者的到来给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
我更愿意把日落之前的坝上草原想像成一处古战场。草原对我来说永远不缺乏想像力,那里远比沙漠丰富得多,也抒情的多。当我把黄沙古道的苍凉、悲壮、孤独甚至死亡等一切词汇全部强加给沙漠之后,草原那一抹永不能退却的绿色却牢牢地封锁禁  相似文献   

3.
徐凤华 《友声》2015,(1):10-11
<正>11月,北京已入冬,而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正值初夏时节。绿草如茵,气候宜人,再加上当地主人的热情好客,此时此景此情使来自北方的中国客人倍感温暖。2014年11月19日,全国友协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合作在悉尼举办了首届中澳省州负责人论坛。正在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共同出席了...  相似文献   

4.
聚焦世界     
《小康》2012,(4):27
正英国《经济学人》核能源:破灭的梦想1908年,化学家弗雷德里克.索迪曾欣喜若狂地宣布,隐藏在原子核里的巨大能量将"转变沙漠大陆,融化冰封的极地,让整个世界变成一座微笑的伊甸园。"然而,在军事方面,这种能量却构成相反的威胁,核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可以将花园变为沙漠。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松树峡”监听基地 位于澳大利亚中心腹地的小镇阿利斯斯普林斯,素有“世界第一罗曼蒂克小镇”的美誉,这里曾是澳大利亚阿伦特土著部落祖祖辈辈生活着的风水宝地,也曾是欧洲移民者的拓荒发迹的发源地。阿耶丝红色巨石阵、国王谷和阿利斯斯普林斯沙漠公园等频频出现在世界旅游画报上的著名景点就坐落在这里。每周超过100次的国内航班使进出这个小镇变得十分便利,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这里的2.7万居民过着如同“世外桃源”般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这里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就  相似文献   

6.
环球     
《中国残疾人》2013,(12):28-29
澳大利亚Australia 无肢勇士尼克·胡哲体验水下世界 近日,在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海洋生物园,澳大利亚残疾人演说家尼克·胡哲体验水下世界。尼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天生残疾的他却并没为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强。如今,他是“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创办人、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  相似文献   

7.
阿遥 《北京观察》1999,(3):30-33
沙海居士与沙漠考古古人慨叹沧海桑田的变化,往往带着些许赞赏的情绪,殊不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一旦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地方,原先生长着绿色的植被,后来却被流沙掩埋,变成了不毛之地。这个变化过程叫做沙漠化。以往的沙漠研究者认为,沙漠化是由于干旱、多风等自然条件造成的,尽管他们也发现一些人为影响的因素,但是无法计算出量化的概念。这时,一位考古学家不经意间一脚踏进沙漠,从事起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沙漠考古,并提出一个重要论断:“沙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前,我有幸随“上海人大赴澳大利亚培训团”,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就“立法规则及实务”这一主题接受培训和考察。虽然“留学”只有二十来天,但那段日子的点点滴滴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沙漠革命     
李秀江  陶卫华 《小康》2007,(8):34-49
贫瘠、荒凉的沙漠,多少年来一直被视为人类的灾难。曾几何时,一切发生了变化。沙漠不再是灾难而是财富。沙漠掘金、沙漠成金。大力发展沙产业,启动中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使沙漠变成人类的福祉。这绝非神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纯净水、矿泉水等过滤型瓶装水十分流行。但国外最新研究却发现,瓶装水中氟化物含量低,经常饮用容易使孩子患蛀牙的风险增加71%。澳大利亚口腔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发现,患有永久性蛀牙的14—15岁孩子在6年内增加了71%。澳大利亚科学会会长布鲁斯·诺布尔表示,孩  相似文献   

11.
余乐燕 《前进论坛》2013,(11):48-49
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落在沙漠;雪很平凡,如果飘在冬春之间……他很平凡,却仿佛有神奇的魔力,把支部发展得蓬勃生机;他很平凡,却凭着勤奋踏实,把企业发展得蒸蒸日上;他很平凡,却懂得厚德载物,不忘回馈社会……他就是农工党嵊州市科技文教支部主任郑桂龙。  相似文献   

12.
沙漠的气候非常特殊。白天,火红的太阳经过沙石的反射和热量的累积,能把人活活烤死;夜晚,荒寒在一无遮掩的旷野中泛滥,又能把人冻僵。尽管沙漠的气候如此可怕,可印第安人却能颇觉安适地生活在那里,这是什么原因?在沙漠里,印第安人的墙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它的厚度恰到好处——白天,炽热的艳阳晒不透那向阳的墙壁,因为正将热透时,夜晚就已经降,j岳了。寒冷难耐的夜晚里,那被晒热了的土墙,正慢慢地散发出它白天储存的热量,使室内变得温暖。  相似文献   

13.
秋雨沙坡头     
黄健 《当代广西》2008,(20):58-58
人们说沙漠是终年不下雨,但2007年9月的初秋,我在宁夏沙漠上的沙坡头却经历了一天的大雨。初秋的银川,气候已经十分凉爽。早餐后沿着京藏高速公路前往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沿途是一片绿荫荫的杨树林,远处的田野种植了大片的玉米,还有水稻,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初秋呈现一派美丽的景象。路过雄伟的母亲河——黄河,平缓的河水从宁夏的中卫流过,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  相似文献   

14.
鉴于澳大利亚私人保安机构的迅速扩张,人们可能会认为应对保安人员活动所依据的法律框架予以关注。事实却并非如此,澳大利亚私人保安机构的合法权利和权力只是由一些零散的普通法原则、实际的假设和主要为财产所有人及公民个人而专门设立的法律所赋予的。因此,澳大利亚私人保安人员的法定权力和豁免权是不清楚、不一致的,随着司法管辖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明显区别干警察的权力和豁免权,即使他们经常在同样地点执行相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高峰 《中国减灾》2011,(5X):27-27
<正>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所必需的氮。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土壤中残存的可怜的一点氮肥也不断变成气体挥发到大气中。土壤中氮的不断流失,导致能够生存的植物也越来越少,沙漠的零星绿色将逐渐被气候变暖所扼杀,沙漠的未来令人担忧。我们都知道,沙漠是地球上最荒  相似文献   

16.
<正>30年前初见沙漠时的倾心倾情,至今没有改变。越接近沙漠,越了解沙漠,他越觉得沙漠可爱。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他依然无悔。夕阳西下,毛乌素沙漠在落日的余晖下闪着金边儿。30年前,他第一眼看到沙漠,便觉得遇上了此生的"情人"。当了6年中专老师的他重新当起了学生,求学考研,把研究沙漠、治理沙漠变成自己一生的课题。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长屈建军。  相似文献   

17.
调水治沙 兴亡所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没有敌人能灭亡中国 ,能灭亡中国的是日益扩展的沙漠。沙尘暴是沙漠的前奏 ,沙尘暴频繁发生 ,就证明沙漠不久降临。看见了沙尘暴 ,即是听到沙漠走近的声音。不要以为沙漠离我们很遥远。不 ,沙漠就在眼前。1 988年我们到多伦考察 ,早晨起来推不开门 ,门被风吹来的沙堆堵住了。当地老人说 ,5 0年前 ,沙漠离多伦几十公里 ,多伦在北京正北 1 80公里 ,据此推算沙漠到北京约百年。故我们发出呼吁 :如不制止 ,百年后毛主席纪念堂将成为沙漠中的孤坟。当年成吉思汗路过伊克昭盟 ,山青水秀 ,把马鞭扔在草坪上说 :“我死后就葬在这里 !”后人尊…  相似文献   

18.
吴国干 《新东方》2000,(9):63-68
二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其繁荣背后却存在着资本主义社会所无法消除的矛盾。这次赴澳大利亚学习、参观后,得到了几点启示:要进一步改进政府的职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有科学的规划,进一步完善税收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多娜佳  多文志 《前沿》2013,(21):11-14
沙漠生态建设与沙漠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和谐、文明、发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我国已经通过国家投资与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投资和集资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快了沙漠生态文明建设与沙漠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党和国家政策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共同努力奋斗,加强沙漠生态建设和沙漠资源开发利用,在不远的将来还沙漠和沙地一个“绿地、碧水、蓝天”,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乐园,为人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五家尧是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边上的一个小村庄,但它却和以色列一样,在沙漠上种出了味道非常清新鲜美的无污染洁净蔬菜。这些来自法国等地的新奇特品种,大量供应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就连很多外国使馆,都只认它的商标,尽管价格是普通蔬菜的一倍甚至几倍,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农场主张军不仅让全村人都住上了漂亮的联体别墅,还要将20万亩盐碱荒漠,打造一个能让全国人放心的"超级菜篮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牛人,能有如此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