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的志怪与唐传奇是古代小说的重要表现形态。本文对志怪小说与唐传奇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比较,更进一步研究和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中特定阶段的社会因素、创作心态、创作原则,表述特点最终明晰两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小说至唐代而一变,唐传奇成为文人有意为小说的标志。唐代文明给了当时的女性以古代女性最高的历史地位,反映在小说中最明显的是女侠形象的大量涌现并呈现明显的类型化特点,她们才貌兼备、侠肝义胆、智勇双全、情深义长,这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侠文化也是分不开的。唐传奇对女侠形象的塑造也对后世的短篇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熟悉中国古代小说的人大概总有一些感受———一是中国古代小说同古代历史确有不解之缘,许多小说形象来自传说或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往往是在正史记载之外再增饰若干内容,于是古代小说中由“讲史”、“平话”到历史演义的作品层出不穷,连小说批评理论中也出现了“正史之补”、“羽翼信史”、“演述政事”等说法。二是古代小说具有明显的传奇志怪特征,而许多奇奇怪怪的情节往往要托付给某一真实人物,似乎是让人能够考信,从而增加其可信度。于是又有了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汉武帝宴请西王母等题材的作品,连《搜神记》、《聊斋志异》中的神怪乃至狐…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侠义小说主要受志怪之作和神话传说的怪异、夸张的左右以及街谈巷语和琐碎轶闻的"粗陈梗概"的影响,其小说被称之为"志怪武侠",但他毕竟迈开了武侠作品创作的第一步,可以看作我国武侠小说的雏形。而其武侠小说的创作,深受古游侠思想的影响。先秦、魏晋时期,侠与佛、道的合流,表现为古游侠思想的确立和神怪武侠小说的出现;宋明时期,侠与儒的合流,表现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为主流意识的忠义武侠小说的出现;清朝时期,侠与法的合流,表现为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而产生的"侠义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串灿烂的明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从六朝以来的志怪小说,发展到清初,“专集之  相似文献   

6.
《炀帝开河记》是第一篇以隋炀帝修运河为主题的唐传奇文,但学界鲜有对其文本做具体研究。它颇有古小说风味,具有鲜明的文学特色。对前朝文学经验有借鉴也有发展,其中不少情节成为后世小说和演义的素材来源,在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应有其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明代才子佳人传奇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佳人不仅容颜美丽,青春年少,她们主动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人格、肯定自我价值,是中国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古代女性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赵飞燕外传>被称为"传奇之首",其艺术水平较高,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很大.因小说是依托历史事实而创作的,小说内容与所据史实之间必然有相当的差距.将小说叙事与历史叙事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比较清楚地考查出作者的创作旨趣、思想倾向和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中最为优秀的一部累积型巨著,它糅合了民间物老成精的精怪信仰以及历代流传的西游故事,汇集了民间和历代文人创作两个源流。在此基础上,作者以其丰富大胆的想象塑造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女性妖魔形象。《西游记》中的众女妖因袭了神话及六朝志怪小说的神道模式,集物性、妖性、人性于一体,并以其丰满的艺术特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唐人传奇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既有其自身特有的渊源流变因素,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外在原因。在外因中,唐代世风,即文人冶游之风、尚侠之风、"作意好奇"、士子"行卷"、"温卷"之风等多样世风,对唐传奇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合力影响。因此,唐传奇创作随之在题材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创作手法、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乃至质的飞跃,并赢得了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成长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其创作数量巨大.国内研究界对成长小说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将成长小说的研究纳入中国现代性进程的研究框架之下,作为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形象表征,中国现代成长小说有两个基本特征:从时空构造上看,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多采取回环反复的成长时间;从成长主人公的形象上看,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塑造了大量无力成长的成长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12.
沈既济《任氏传》,是成功的唐传奇作家作品。《任氏传》中的任氏形象,是我国古代具有美好的思想性格的妇女的表征。本文着重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美学价值以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中探讨神仙道教思想对吴均《续齐谐记》的影响,兼论吴均对神仙道教的接受,以及魏晋南北朝神仙道教与志怪小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线路。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与东盟国家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中国与东盟在文化交流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莫言长篇小说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创作中别具一格,主要体现在其借鉴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散点透视法,并结合了幻想式心理分析方式和齐文化中的鬼神信仰叙事,这样就增强了其长篇小说既丰富又独特的叙述张力。这种以散点透视为核心的多维叙述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的女性化有着隐秘的内在关系。这是莫言长篇小说叙述的美学特点,符合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趋势,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晚清光绪年间,浙江地域除了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外,还出现了像夏曾传的《四海记》、见南山人的《茶余谈荟》、杜求煃等人合撰的《客中异闻录》、吴绍箕的《四梦汇谈》、孙德祖的《寄龛志》、王嘉桢的《在野迩言》等数量众多的志怪传奇小说集,我们选取其中的十种进行考查。这些作家和作品的发掘研究不但对浙江地域文学具有创新意义,对整个中国文学史料也具有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和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人们都注意到了它们在题材上的继承关系。这种关系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唐传奇以虚构型的叙事、奇特的矛盾冲突、反映现实的精神和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影响了戏曲的发展。一种艺术的成长需要地负海涵的容量,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总是汲取融汇母体中特有的血肉精髓,从而铸成一个个独特的新生命  相似文献   

18.
唐宋传奇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着后世的戏曲艺术,有相当多的戏曲都是由唐传奇改编而来的,尤其是元明清的戏曲,与唐传奇在故事题材方面有着紧密的沿袭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传》①,总结出一整套关于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他认识到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和魅力所在;提出小说的人物形象不但应反映同类人的共性,更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还要表现出性格的丰富性;作者要想创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必须处处设身处地,进入角色,尊重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客观逻辑,并掌握反衬、严冷和纤琐描写等各种艺术技巧。金圣叹的小说人物论相当丰富和深刻,不仅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居于最突出的地位②,而且与西方古代乃至近代著名哲学家、批评家的文学人物论相比也毫无逊色,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明末清初是文人传奇的兴盛发展时期,其成就在此期间达到了巅峰,随后便走向滑落。这一时期的文人传奇作家大致包括三个群体: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以李渔为代表的风流文人和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正统文人(包括丁耀亢、嵇永仁、裘琏、查慎行、岳端、程镳等人)。本文将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正统文人的传奇创作作为中心进行考察,一则因为在明清朝代更迭背景下,社会动荡更替对作为中国传统文人代表的“正统”文人的冲击更为巨大,在其敏感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里沉淀了数千年的道德伦理观和家国责任感,伴随乱世的金戈铁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