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的最近几年,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一直处于调整的过程中,对美国而言,东南亚地区在军事战略方面的意义已经明显下降,但在经济贸易方面的重要性却大大提高了。一、冷战时代的美国东南亚政策从战后初期至80年代末的整个冷战时代,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均是建立在遏制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的基础上的,美国东南亚政策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要在该地区扩大自己  相似文献   

2.
冷战期间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45年到 1 991年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中 ,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对峙。东南亚地区就是美苏角逐的一个重要舞台。整个冷战期间 ,东南亚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美苏冷战的烙印。美国对东南亚的政策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二战胜利到冷战完结这段时间 ,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一第一个时期是 40年代后半期 ,即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爆发。在这段时期里 ,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和政策核心主要是中国 ,东南亚在其外交天平上相对较轻。美国一直忙于帮助国民党打内战 ,对东南亚地区较少顾及 ,对东南…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所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冷战时期,美国把东南亚地区当作"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桥头堡,在此驻有大量军队。冷战结束后,美国曾一度撤出东南亚驻军,减少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与美国—印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后,美国一印尼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反反复复.其原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的东南亚战略①.冷战结束初期,由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行"选择性介入"的战略,美国一印尼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双边政治关系则相对平稳;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在东南亚开始践行其"民主扩展"战略,致使美国一印尼双边政治关系"荆棘丛生",而经济关系则"陷入低迷";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始积极构建"反恐联盟",使得两国政治关系再度"升温",双边经贸关系趋于"回暖".  相似文献   

5.
贺圣达 《东南亚》2010,(3):23-28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与东南亚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和巨大的变化。以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为界,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冷战时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冷战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总体上看,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特点是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以政治关系为主,经历了曲折、复杂、多变的历程,与东南亚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已构建了全面合作的战略框架,互信更加牢固,合作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两种异质意识形态激烈对抗和冲突,美苏均以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自身模式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根本路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与控制构建起来的冷战宣传和心理战形成一条冷战主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对苏联的"一边倒"迫使美国利益防线从中国大陆向边缘撤退,对华全面遏制和抵制共产主义扩张彰显出东南亚华人群体的重要地位,一场针对海外华人群体的以图书为宣传武器的心理战拉开帷幕:一方面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在输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汇聚一股"亲西方"的社会潮流并加强之。两相融合在思想和心灵上产生的无形影响力,推动着美国冷战战略在具体层面的实施,维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的东南亚研究曾一度走向衰退.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亚洲人,特别是东南亚人的移民浪潮冲击着美国这个"民族熔炉",使其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美国西海岸成了亚裔和东南亚裔美国人聚居的地区.因此,加利福尼亚大学成为研究亚裔美国人的中心.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为西方的亚洲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东南亚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二战结束后,日本与东南亚关系曾一度中断.但从50年代初期起,日本以“战争赔偿”为手段,逐步在经济上重返东南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又以贸易、投资、官方援助等形式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以“福田主义” 的提出为契机,日本对东南亚关系的政治色彩逐渐加浓.但总的来看,冷战时期日本对东南亚关系仍以经济关系为主.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关系发生转变,即由冷战时期以经济关系为主转变为冷战后以政治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9.
尤洪波 《东南亚》2001,(3):37-40
战后初期 ,苏联并不太重视东南亚地区。这是因为当时它的利益主要在欧洲 ,正忙于欧洲事务。有三件事情需要苏联去做。一是巩固既得利益 ;二是东欧局势不稳 ,亟须解决 ;三是对付美国的冷战攻势。因为冷战初期的主战场是欧洲。另外 ,经济实力不足和战后的重建也限制了它对东南亚的关心。随着后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东南亚在苏联外交中的地位也开始不断上升。整个冷战期间 ,苏联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重点有两个 ,即越南和东盟。苏联对越南的外交政策从越南在苏联外交中的地位和苏联对越政策的目标来看 ,冷战时期苏联的对越政策…  相似文献   

10.
导言 冷战的结束给东亚和东南亚带来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为东盟带来种种机会也对东盟提出严峻的挑战。首先,在冷战期间所潜伏的各种历史上形成的不信任和对抗行为开始表面化。由于亚洲没有一个类似欧安会那样的组织来处理安全事务,这些对抗行为正在不断升级。其次,美国和西方在冷战期间由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所给予东盟的扶持已明显减少,而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国为集中力量遏制苏联,力图在亚洲构筑一条由近海岛屿链组成的战略防线。由于印度支那战争法国的惨败,美国为防止在对苏联包围圈上出现漏洞,积极策划东南亚条约组织。由美国拼凑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不仅在亚洲制造新的紧张气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苏联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为此,苏联迅速采取对策,在对外政策上改变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做法的同时,也对美国进行战略反攻。  相似文献   

12.
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是根据时代主题和美国对外大战略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的。既要凸显现实性物质利益的获取,又要关注理想性非物质利益的扩展,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平衡特征。其真实目的和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尽力维护美国在东南亚的整体既得利益,服从和服务于美国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3.
冷战期间,东南亚各主要国家在与中国联系时,几乎都无可避免地涉及到当地的华侨华人华族问题。换言之,东南亚华侨华人华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在国家关系中承担着既定的角色,哪怕这种角色在整个冷战期间是多么地被动,他们依然被特定的历史所规定,从而成为在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葛红亮 《东南亚》2012,(2):16-21
2009年7月,美国在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以此为标志,美国南海政策出现了冷战后的第二次调整,由介入向深度介入发展。美国这一政策立场的转变固然与其在南海地区的重要商业利益有关,但在根本上由美国对华政策决定,是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延续和体现。从中美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南海问题不仅成为研判中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更折射出长期以来中美双边关系中战略互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的最后一个年代里,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出于经济安全需要,仍然奉行着扩张型的全球战略,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经济需要,美国较深地涉足于东南亚事务中,其东南亚政策对该地区的局势发展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美国是影响东丽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主要区域外因素无论从政治、经济、安全.还是文化的角度看.美国都可谓是影响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外界力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地区事务及局势的发展。美国对这一地区如此感兴趣,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的原因。1.历史发展的沿袭。冷战时代,东南亚构成美国“遏制共产主…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以来泰国对越南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美国出于霸权的目的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为此,它先后出兵朝鲜和印度支那,严重危害了这些地区的国家和人民;60年代以后,苏联乘美国对外侵略接连失败、霸权地位急剧衰落之机,同美国展开了全球性的激烈争夺。东南亚便是它们争夺的热点之一。 70—80年代,随着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后越南地区霸权主义势力的膨胀以及苏联染指东南亚,严重地影响了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国际关系。处于热点的印支国家及其边缘的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加速东移,特别是在近期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与从阿富汗准备抽身而退之时,美国在亚太地区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尤其是美借天安舰之机,趁势强化美韩与美日同盟,并高调介入南海争端,与东南亚伙伴强化军事互动,积极谋求南海争端的国际化。美国正沿太平洋,从东北亚至东南亚一线,事实上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美国近期升高西太平洋紧张局势的一系列举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加速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将对中国实施远海战略与拓展战略纵深以及推行和谐周边的外交战略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8.
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冷战后,印度全方位的东向政策引人注目.东向政策的成功与冷战后世界局势变化和印度国际地位上升有关,也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战略考量上存在一些接近之处有关.但印度的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使"东向政策"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东向"的地缘、历史及认知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度"东向"战略具有深刻的地缘和历史内涵。历史上,印度对东南亚的政治、语言、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更将东南亚视为对印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但冷战期间,印度因自身实力、不结盟和冷战束缚,对东盟战略缺乏整体构想。冷战后,印度对东南亚认知发生根本变化,从国际战略、地缘、安全和经济等方面高度重视东盟,"东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印度"东向"仍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印度提出"向东看"政策,拉开东进东南亚的序幕。2014年,印度进一步提出"东向行动",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印度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是在美国、日本等国推进"印太战略"和东南亚国家开展大国平衡外交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是为了对冲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产生的影响。印度与东南亚合作对地区的潜在影响较大,印度有可能成为东南亚地区又一重要战略力量,东亚地区秩序也可能随着相关国家"印太战略"的推进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积极扩大与印度在东南亚的合作,拓展双方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