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礼仪教师的外在形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仪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礼仪教师不仅具有内在美,更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要从仪容服饰、言谈举止等方面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体现出礼仪教师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2.
刑法之美是指刑法的外在呈现与内在蕴含所给予人们的一种感受。除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区分,刑法之美还有优美与崇高美的区分。刑法的优美指向的是刑法的外在与形式,而刑法的崇高美则是刑法内在美的最高表达。刑法之美不仅有着使人们知法、爱法、尚法的法治意义和"丰满人格"的主体意义,而且有着对刑法本身形象的正面直接的塑造作用。刑法之美是一种制度之美,构成了刑法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大学生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的行为规范,是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展现。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而言,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相似文献   

5.
刑法司法之美是作为法之美的一种具体的刑法之美的一种形态。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司法以其外在呈现和内在蕴含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感受。刑法司法之美以剧场美为自身特质,并通过象征、仪式和诉讼语言得以呈现。刑事庭审之美和裁判文书之美是刑法司法之美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刑法司法之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可以助益于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这两项刑法基本价值的实现。在文化建设的倡导中,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文化的一个新视点。  相似文献   

6.
阳刚英俊、装束考究,是男人魅力的固化之美,美在视觉冲击;睿智机敏、语言幽默,是男人魅力的灵动之美,美在沁人心脾。外在的固化之美来源于上苍的恩赐,内在的灵动之美依靠后天的修养。一个男人只有秀外,没有慧中,算不上魅力男人。男人塑造魅力,关键要塑造内在之美。而言为心声,语言恰恰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灵动之美,反映其魅力所在的。  相似文献   

7.
《葬花吟》,汲取了我国古典文学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其中的多数诗句亦脱离小说本身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传唱至今。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三美论”,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杨宪益夫妇运用了“诗歌翻译三美理论”,成功的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广受好评。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介绍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第三部分介绍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关论”;第四部分分析杨译《葬花吟》如何再现原文的三美;最后一章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兴国、科技兴国的大潮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形象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实施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培养现代教育观念,具有更高的社会文化科学知识修养,具有强烈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方法,要学会微笑面对学生,努力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数字扫描     
“个人月收入3000元”是中国公众追求时尚的起点。公众的“时尚程序”与个人月收入密切相关——收入越高的人越时尚。关于“时尚”,中国公众看重外在符号多于看重内在表现,物质性优先(服装服饰、休闲方式、发型美容等)。精神性其次(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日常礼仪等)。  相似文献   

10.
礼仪教育是德育中的基础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礼仪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完善、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把礼仪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基础主义、整体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全面解构,导致西方文化研究诸学派失去了准确界定文化概念的信心.从文化研究者对文化概念的"弱共识"出发,可以进而追寻关于文化的"强共识",得出关于文化的新概念,即文化是内在制度(潜规则)和知识、语言、法律、礼仪、符号等大体上处于物化或者是外化状态的外在制度(显规则)所构成的规则系统.而且,文化不是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静态叠加,它是两者"互动的和".  相似文献   

12.
美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情感活动本质地体现出其超越性特征。审美实现是建立在对价值功利性和有限、在场的超越之上,进而实现审美自由的。艺术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本质地体现出创美的超越性特征。美、审美、创美的超越性特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严重,既有生源因素,又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表率作用及网络优势,是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揭示了数学学科中蕴含的美的因素,探讨了数学美与德育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寻求数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结合。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的礼仪,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与教师礼仪相悖乃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的现象在高校教师队伍,尤其在青年教师(包括辅导员、班主任)身上还大量存在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礼仪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纳入课堂,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中掌握礼仪原则,形成尊礼、守礼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7.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和高校道德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交际素质欠缺,这不仅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制度和管理上的原因。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素质,加强礼仪教育是重要途径,这就必须加强礼仪教学,丰富校园文化,注重养成教育,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越强,其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以学习动机为切入点,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动机,培养其外在动机。  相似文献   

19.
美之为美,斯恶已,社会道德失范现象频生,激发了人们对“最美精神”的渴望,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梳理,认识到“人格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从儒家“人心向善”理论出发,重视人的外在行为举止与其内在道德情操的和谐统一,并相信“礼失求诸野”具有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从社会现实,教育方式,法律制度保障,道德成长累积效果等四方面阐述了最美精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