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嫦娥"探测器与"玉兔"月球车相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开启探月之旅。自不用说,"嫦娥飞天"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但在各国探月计划背后,也有着各自妙趣横生的民间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长城 《廉政瞭望》2007,(11):26-27
有人说,欧阳自远是中国登月梦的"编织者",上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跟踪月球的研究。为了实现中国的探月梦,这位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决策者进行呼吁和游说,向公众诠释或者阐述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学习月刊》2021,(1):I0001-I0001
2004年1月,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正式立项,被称为"嫦娥工程"。该工程主要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计划展开,旨在用无人航天器造访月球、探测月球、认识月球。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月器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步预定的探测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知     
我们为什么要探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近日透露,中国计划2010年左右将发射探测器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所有零部件全靠自主研发。他说:之所以探月,是因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是我们国家实现载人航天和应用卫星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国家高技术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据2月6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近日透露,中国计划2010年左右发射探测器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所有零部件全靠自主研发。他说:之所以探月,是因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是我们国家实现载人航天和  相似文献   

6.
他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时刻关注着"嫦娥一号"的最新变化;他是"两弹一星"的元勋,见证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12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必须",既是对几年来探月工程的充分肯定,更是为未来五年科学发展把握方向、指引航程。"必须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为"十二五"发展抓住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地实  相似文献   

8.
速览·中国     
0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2013年12月15日深夜传来捷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贵州航天人的优秀代表,葛发华和余波用爱岗敬业、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擦亮了"贵州智造""中国创造",为大国重器"嫦娥四号"成功探月作出了贡献。2月20日,对于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林泉事业部(以下简称林泉电机)电机专业总师葛发华、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岭电源)电池设计技术员余波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当天下午,作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他们和全国400多名科技工作者一同走进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深情勉励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日本、印度和中国都在加紧探月和登月的科学研究和试验。据介绍,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已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试验正在进行。不久整星将转入正样研制阶段,计划2007年发射。有媒体报道说,日本和印度在中国宣布登月计划后,更是加快了探月和登月的研究步伐,并与中国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说:“目前在航天技术方面,美国、俄罗斯是第一梯队,在太空中的800多颗卫星中,美国占了一半,中国有34颗。在载人航天方面。世界上已有960人次进入过太空,杨利伟是第413位进入太空的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可以说,在国际探(登)月领域,中国、欧盟、日本是第二梯队。”那么,世界各国的最新探月计划是怎样的?准备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近日,锦屏县和天柱县两口地热井项目通过评审并启动施工,标志着贵州省地热资源"探采分离"改革试点的十口地热井项目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温泉(地热)资源"探采分离"改革试点如何助推贵州"中国温泉省"建设?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赤兵。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知     
我国月球登陆计划"落月"启动目前科我研国人月员球正探在测加活紧动月的球第车二的步研制、"落试月验"工工作程。已按经照启我动国,整个月球探测活动的计划,在绕月工程圆满实施后将开展第二步"落月"工程。按照计划,"落月"工程将会有一辆月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2013年12月15日深夜传来捷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前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相似文献   

18.
正以大射电望远镜为引领,平塘县全力打造"观天探地,世界唯一"的国际旅游品牌,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井喷"增长。金秋十月,平塘大地劲吹"天文风"。汽车进入平塘境内,沿线按照"寻天、问天、观天、探天"四个篇章展示的天文科普宣传文化墙,展示出中国从古到今在天文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  相似文献   

19.
潘锋  宗河 《党建文汇》2006,(11):12-12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说:中国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被称为“21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调度指挥员那一声气吞山河的"点火"口令,"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运载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地处四川西昌大凉山腹地的发射台上喷射着浓浓烈焰,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冲向天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