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培智 《唯实》2002,(12):64-6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而且是学生和青年爱戴、信仰、尊敬的领袖。孙中山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变迁的时代 ,他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革命生涯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的青年。可以说 ,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同孙中山的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这一课题 ,对于深入了解早期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特点 ,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一这里说的青年不仅仅是从年龄和生理的自然属性来认识 ,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属性的内涵来认识。这个内涵就是青少年在进入成人世…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与掌握,从而形成特定社会的人格与行为方式,即是有机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终生的。作为处于青年期中后阶段的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不仅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阶段,还因为他们是一个高文化层次的、思想活跃的特殊青年群体。在大学生许多方  相似文献   

3.
简敏 《探索》2006,(4):139-142
青年政治社会化在青年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它既是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也是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环节。身处时代变革与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青年群体,政治热情高涨,参与愿望强烈。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客观现实和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影响,青年政治社会化难免存在一定偏差和任意性,迫切需要澄清误解,纠正偏颇、端正导向、塑造机能,以利于造就和培养成熟、理性、负责的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省某市的226名青年农民工的调查研究,基于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从青年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因素、社会化因素和社会地位因素三个方面出发,采用多元统计的回归分析方法,尝试分析其对该群体职业适应性产生的可能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对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立航 《世纪桥》2012,(21):65-66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引起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模式等发生急剧变化,而大学生是文明道德的传承者,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完善的人格,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道德人格概念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成因、道德人格的基本内容,以此提出及道德人格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1 社会化问题既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大学生社会化呢?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所谓社会化是指社会运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去教化全体成员,使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和价值观,掌握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关于社会化的含义我们需要明确这么几点:其一,个人社会化的实现是社会教化的结果,教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二,社会化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朝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动力的人类生活的高度社会化或现代化.全球化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全球化的本质体现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之中.全球化带有资本主义属性,但不能简单地被视为资本主义化.而积极参与又严加防范是我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性善性恶的讨论,都是把人当作给定的事实为前提的,所以才有了先天、后天的争论。人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走上了文明的社会的大道,才产生了性善性恶的问题。人作为社会动物,它没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类二重性,人所有的属性都社会化了。进步是在矛盾中展开和实现的,没有矛盾便没有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海 《求实》2012,(Z1):221-222
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众文化本质所在。大众文化本质特征就是消费性,我消费故我在。而年轻人,尤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社会化,大学生日渐成为时尚和流行的追逐者和生力军。而其消费时尚性正是青年群体追捧的主因。大众化也是文化化大众的过  相似文献   

10.
青年群体的社会信仰不仅具有普遍信仰问题的理论特征,又具有青年群体的特殊规律。社会信仰的产生遵循以下阶段:需要认同阶段、伦理内化阶段、精密整合阶段、环境塑造阶段、实践确认阶段;社会信仰的发展遵循特定的规律:保持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易变性与固定性的统一。针对青年群体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要建立健全青年群体社会信仰教育机制,建立以理念、原则和内容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认知机制,完善以模式、途径和环境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运行机制;同时,构建以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为核心的信仰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人格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能常被人们直观地解释为“做人的资格”,它是指人的社会尊严、价值、地位的作用的总和。具体地讲,人格就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活动中所形成的,并在其行为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特质的总和。人格并非是人的自然属性和肉体生命价值的显现。正如马克思所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7页)人是社会的产物。关于人格定义概括的是人格的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人格的理论需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青年群体的社会信仰不仅具有普遍信仰问题的理论特征,又具有青年群体的特殊规律。社会信仰的产生遵循以下阶段:需要认同阶段、伦理内化阶段、精密整合阶段、环境塑造阶段、实践确认阶段;社会信仰的发展遵循特定的规律:保持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易变性与固定性的统一。针对青年群体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要建立健全青年群体社会信仰教育机制,建立以理念、原则和内容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认知机制,完善以模式、途径和环境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运行机制;同时,构建以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为核心的信仰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赵雪  郑海岳 《理论建设》2020,36(2):103-108
近年来,"隐形贫困人口"一词成为网络流行语并受到部分城市青年群体的认同,该部分青年群体将其作为自己的身份标签以自嘲消费与收入之间巨大落差。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结为非理性消费,事实上,我们更应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城市隐形贫困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阶段性现象,其在动机、方式、心态方面均表现出双重属性,这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消费文化价值观缺陷,也反映我国社会优化整合功能不充分的消费困境。因此,解决城市隐形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消费文化,实现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异常行为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行为是介于正常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一种群体行为 ,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社会学家根据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表现特征和形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将异常行为归纳为四种表现形式 :异常行动 ;异常习惯 ;异常心理和异常文化。作为特殊青年群体的大学生 ,其异常行为的表现方式 ,也基本围绕上述四种方式展开。但大学生异常行为产生的社会和个人原因与其它青年群体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 ,大学生异常行为产生及发展 ,有着独特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因素 ,不能盲目地用一般青年群体异常行为的模式去分析 ,否则 ,得出的结…  相似文献   

15.
人除了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外,还有着更深层、更能体现人本质的道德存在。道德存在是在人类劳动实践中,随着“集体精神”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以人类文化基因的形式得以代代传承。道德存在的发现,打破了传统哲学“心物二元”论的认识格局,为理想社会治理模式的设计和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的类本质是劳动,它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普遍性;人的群体本质是社会关系,它将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一般性;人的个体本质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每个人的个性,它将人与他人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特殊性.人的类本质决定人的群体本质,人的群体本质决定人的个体本质.  相似文献   

17.
赵建梅  黄世虎 《唯实》2001,1(6):14-18
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的类本质是劳动,它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普遍性;人的群体本质是社会关系,它将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一般性;人的个体本质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每个人的个性,它将人与他人区别开来,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特殊性.人的类本质决定人的群体本质,人的群体本质决定人的个体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代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必然生存方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笔者聚焦于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亚文化,从代际理论的视角出发,指出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以期形成一种代际思维,维持文化生态平衡,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西风东渐与近代福建社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利用新史料,对近代以来福建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社会观念所产生的变迁及其动力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具有“野蛮”与“文明”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对近代福建社会变迁也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积极政治人格的形成,既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其社会适应和社会贡献的基础性工程,是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主导—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互动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是当代大学生政治人格建构的社会境遇。大学生的政治人格建构应当以"先进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三维人格结构作为基本取向。政治人格是在多维社会生态影响下的社会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除了通过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校园"准政治"活动、网络政治参与、政治组织以及其他形式组织的加入及活动,是大学生政治人格建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