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推动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葛健豪、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生平思想研究,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南开大学蔡和森、李富春研究中心与《党的文献》杂志社拟于2015年5月在天津联合举办"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时间与空间是阐释人类发展历程的两个主要维度。因此,中共党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需要借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深化对中共革命历程的认知。以地理学视野研究中共党史,可以从多个维度,多个视角深入。本文选择以政治地理学为切入点,尝试将权力空间关系应用于中共党史研究之中,探讨中国近代空间格局与中共革命进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共革命对中国政治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繁荣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中共党史人物的传记、年谱、回忆录等著作大量出版,尤其是领袖人物研究成为热点;党史研究不断深化,一些疑难问题得到解决;中共党史人物纪念性研究的特点明显;研究主体不断多元化。进入新世纪以后,为进一步发挥党史人物研究"资政育人"的社会职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朝着更加专业化、学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繁荣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重大进展。中共党史人物的回忆录、传记、年谱大量出版,研究内容和范围日益广泛,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中共领袖人物研究成为热点;党史研究不断深化,一些疑难问题得到解决;中共党史人物纪念性研究的特点明显;研究主体不断多元化。进入新世纪以后,为进一步加强党史人物研究"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朝着更加学术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一平著《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一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中共党史学研究增添了一份新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凝聚了作者多年来研究蔡和森的心血,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观点,可称得上中共党史学界有关蔡和森研究最完备的著作。 一、本书的写作角度新颖,体例独特,初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风格。 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成果很丰厚,然对中共党史人物著作进行史学史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正如作者在本书后记指出的,“研究中共党史学家的著作还不多见,我只是尝试一下,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中共党史学家的著作出版。”纵观全书,作者对蔡和森的早期党史著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8,(8)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革命母亲,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革命家庭,这个家庭出现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4位了不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这4位革命家所从事的早期革命活动,都联系着一个伟大女性的名字——葛健豪。  相似文献   

7.
中共革命精神史是一门旨在专门研究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革命精神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和内在规律的系统学科,它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题史。对其学科定位和学科内涵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其学科属性,同时对其研究范式进行质性思考,提出了通史全景式研究、断代分期式研究、系统结构式研究、人物思想式研究、现象诠释式研究等五种方式,在其学科学术领域展开学理性的研究展望与思考,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共党史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姜华宣 《世纪桥》2002,(5):11-13
中共党史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共党史人物和中共党史事件是构建中共党史的最基本的内容。中共党史人物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评价党史人物功过是非的依据和标准是党史人物研究的关键环节。党史人物研究任务是长期的。现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日。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州市社科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等单位拟于2014年5月底在广州联合举办主题为"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学术研讨会。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她的父亲李富春曾是国务院副总理;母亲蔡畅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舅舅是著名的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蔡和森;舅母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共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向警予。从小成长在这样一个革命者之家,李特特的人生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1.
曾长秋 《湘潮》2016,(4):205-21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前赴后继,壮烈牺牲。其中,有许多对夫妻为革命而献身。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从事党史人物的调研时,发掘了一批湘籍英烈的史实,中间有不少巾帼英雄。她们舍家为国、夫妻捐躯的事迹,激励着我进行写作。我先后在《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第17卷(1984年版)发表"湖南青年运动的先驱"田波扬与陈昌甫的合传、在第24卷(1985年版)发表"中国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缪伯英  相似文献   

12.
《广东党史》2013,(2):57
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是中国革命史上杰出的人物,被世人誉为"革命三谭"。"三谭"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早的一批党员,是中共广东党组织和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在广东党史和全国党史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一起参加了建党、建军、统战、工运、农运、学运等很多中共党史上的开创性活动。"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坐落在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沧江河畔、文昌塔侧,是当地人民为缅怀中国革命史上杰出人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10月,李富春随党中央、中央红军成功抵达陕北。到达陕北后,李富春致力于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注重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战,发动和组织延安大生产运动。他一心为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无论党分配什么工作,都任劳任怨地埋头干好,而且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延安时,大家把李富春誉为吃苦耐劳的"革命的毛驴",也正是依靠这种"毛驴精神",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李富春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蔡蕊 《世纪桥》2020,(4):31-34
蔡和森作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以"极端马克思派"自居,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洪流之中。蔡和森根据革命的发展形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探讨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前途、依靠力量和斗争策略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由此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5.
胡华(1921~1987),原名胡家骅,我国著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为推动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从中共党史研究原则、中共党史研究方法、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以及中共党史研究特点四个方面,对胡华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从中共“二大”至“六大,蔡和森都是中央委员,他的家庭也成为党内突出的革命之家。他同妻子向警予、妹妹蔡畅、妹夫李富春等人都作为党的第一代开拓者,用热血和青春在史册上写下了姓名。 蔡和森,字润寰,曾用名蔡林彬,189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幼时读私塾,13岁时因家中困难到堂兄开的店中当学徒,未受照顾而长期遭欺压,从而葫发了反抗意识。16岁时他才入初等小学读书,因年龄大被周围嘲笑称为“太学生”。经他刻苦攻读,一个学期后便跳级…  相似文献   

17.
<正>以"追忆红色先驱,缅怀革命情谊"为主题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专题学术研讨会2014年3月28日在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大会围绕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秦邦宪、张闻天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唐宝林指出,陈独秀敢说敢为、  相似文献   

18.
杨熠 《湘潮》2016,(4):78
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一位了不起的革命母亲,有一个了不起的革命家庭,这个家庭涌现出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四位了不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四位革命家却都联系着一个伟大母亲的名字——葛健豪。关于葛健豪的故事,如今知道的人并不多,然而在当年,她却是一个做出了许多惊世骇俗举动的传奇女性。葛健豪,原名葛兰英,1865年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乡,16岁时与永丰镇做辣酱生意的蔡蓉峰结婚,生三男三女,除大儿子、二女儿早亡外,其余的都走上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8,(4)
正蔡和森纪念馆位于娄底市双峰县城复兴街247号。双峰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旖旎,素有"名人故里""湘军摇篮""女杰之乡""院士之乡"等美誉。蔡和森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地展示、宣传、研究蔡和森生平思想与收藏、保护、研究蔡和森革命文物的人物类纪念专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社科普及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形成的独特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是理论维度、历史维度、价值维度的内在统一。在理论维度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论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在历史维度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经历了孕育和生成、丰富和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形成过程。在价值维度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国家价值、民族价值、人民价值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