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一度在美国闹的沸沸扬扬的李文和“泄密案”终于1999年8月底告一段落。9月10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前反情报部门主管弗鲁曼、反情报官员克雷格和前实验室主任赫克国对“李文和案”处理不当而受到包括停薪和书面申斥等处理。“李文和案”的始作俩者,美国能源部情报部门副主任特鲁洛克也困拿不出任何有关“泄密”证据而于8月23日被迫辞职。所谓的李文和“泄密案”,曾令美国一些人欣喜若狂。它被当作中国“偷窃”美国核机密的重要依据,并成为《考克斯报告》中最有份量的材料,然而,这个凭臆想捏造成的“案子”已被戳破,它不…  相似文献   

2.
前东德重要秘密档案磁带被破译路透社1999年12月12日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专家破译了前东德安全部门的两盘重要的秘密磁带,内容涉及1500多名曾在前西德从事间谍活动的间谍的情况。这一消息传出后在德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两盘磁带被称为”F-22”号档案,是“高克局”间谍档案的一部分。这两盘磁带除了披露前东德间谍的情况之外,还提供了1500多家德国机构被盯梢的具体信息,其中包括联邦政府、大公司、政治党派以及其他一些专业机构。德国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与美国政府交涉,希望美国方面能将有关前东德间谍的资料转交给德国…  相似文献   

3.
1984年夏天,美国洛衫矶的一个会场里,一位年迈的中国老人肃立在会场的中央,正在接受美国政府为他单独举行的授勋典礼:高大魁梧的美国罗伯特·薛得乐将军郑重地将一枚二战时期“自由勋章”佩带在老人胸前。他就是1943年加入农工党的李温平博士———我国现代第一位爆破学专家,“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总设计师兼筑路总指挥。由于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爆破专家,在修建滇缅公路和“直捣东京”的中印公路过程中与盟军配合,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政府为奖励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功勋而授予…  相似文献   

4.
在反复权衡利弊后,美国政府终于接管“两房”。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对此说,之所以接管并救助“两房”,是因为二者规模如此庞大,与金融系统关系又如此密切。以致于其中任何一家垮掉都会导致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  相似文献   

5.
无人驾驶间谍飞机是由无线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系统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又称无人飞行器,简称“无人间谍机”。无人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完成有人驾驶间谍飞机不宜执行的多种任务,它在情报侦察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受到美国政府的青睐。纵观近年来的国际谍报史,人们发现,美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力发展、依赖无人间谍飞机对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等世界热点地区进行频繁的情报侦察活动。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真     
美国核科学家遭特工监视据《华盛顿邮报》6月25日报道:美国政府发表调查报告称,到外地公干或旅游的美国核子科学家,时常遭间谍刺探,这些间谍的手段尤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美人计。报告说,为了窃取美国的军事秘密,海外特11在科学家下榻的酒店房间设置窃听器,搜查他们的行十,或是向他们提供性服务。报告指责能源部低估f到英。法等非敏感国家旅游的风险,并建议反情报官员对科学家到海外旅游进行审批。美将成立新的核武器领导机构据《华盛顿邮报》6月15日报道:美国将成立一个新的核武器领导机构,中情局副局长约翰·格尔顿上将将出任…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长达一年半时间的“东海间谍船”事件,终于在日本东京海洋博物馆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长达一年半时间的“东海间谍船”事件,终于在日本东京海洋博物馆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9.
英国科学家曾于1941年夏向丘吉尔首相提出警告,称“有充分理由认为,德国人在战争结束前有可能制造出原子弹”。英美领导人知道,在这个令人恐惧的领域,任何落后都会招致致命危险。1942年底,罗斯福总统下令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原子实验室,科学家们立刻投入日以继夜的研发工作,盟军间谍也在德国境内拼命搜集有关情报。不过,虽然从各渠道发回的信息推断,德国同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似乎是抢先了一步,但却始终未得到有关他们已在制造原子弹的确切情报。直到1944年8月,秘密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美国科学调查团随盟军进入巴黎后,才开始找到了一些蛛丝…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对于46岁的美国农业部农业服务局西部研究中心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系教授潘忠礼来说,是成就累累、事业丰收的一年。2008年5月这位才华横溢的华裔青年科学家因为在食品加工、储藏和安全等方面突出的科研成果,获得了美国农业部2007年赫尔伯特一拉波尔特杰出中青年农业研究科学家奖。该奖每年仅授给一名科学家.潘忠礼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取该奖项的华裔科学家。2008年12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又再次荣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该奖是美国政府给予独立研究的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其奖励对象是目前在美国大学科学工程类学系研究成果丰硕的新生代,每位得奖人在未来五年内将分期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总额三十万美元的研究奖助金。潘忠礼是该领域首位获得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克隆间谍     
1997年4月,英国科学家宣布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一只绵羊“多莉”。一时间,“克隆”成为20世纪末惊世骇俗的遗传科技。与此同时,围绕克隆技术的间谍窃密、微机复制窃密活动也就相伴而生了。继英国克隆出绵羊后,美国和欧洲也纷纷克隆猪、牛等。在克隆研究中,植入一头胚胎猪或一头胚胎牛细胞中的究竟是哪一种基因,是一个技术秘密,有关公司都守口如瓶。早在几年前,我国(下转第45页)(上接第37页)有关部门便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培育了牛、猪、山羊等动物。国外克隆实验研究机构与间谍机构联手,伺机窃取我克隆机密。我国克隆机密存储于电…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提到“国家安全”时,立刻就会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英国的军事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只有间谍情报部门才能够使用“国家安全”这一词语。 然而,在使用“国家安全”这一词语命名某些间谍情报机构之前,“国家安全”一词早已出现了,只不过更多的是与军事、战争、国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人们之所以把间谍情报部门和间谍情报活动冠以“国家安全”的字眼,除了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吹风     
今年4月底,美国一笔对台军售高达40多亿美元。这是近10年来,美对台军售在性能和数量上最大的一笔。对此,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府严重地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表示了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美国政府这样做,给搞分裂的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一个强烈的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以美国国会众议员考克斯为首的一个委员会炮制了一份所谓调查报告,诬蔑中国叨年来通过中美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窃取”美国高级军事机密。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的一些新闻媒体对此进行连篇累陵地报道,大加渲染所谓“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他们称,80年代以来,中国有关研究机构通过与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的交流与往来,“窃取”了美国中子弹、W88小型核弹头和模拟核爆炸技术等等。他们诬蔑中美经济科技交流与往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中国是对美国最大的威胁,要求美国政府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欲罢不能的喜与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近日发表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 “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该文看上去是美国一名普通家庭主妇的生活随感,但既然是发表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又是美国响当当的主流媒体之一,因而能很大程度地反应出美国人  相似文献   

16.
间谍们一般都不用嘴巴传递情报,发报机就是间谍们的“嘴巴”。美国科学家们制造了一种象一块方糖那么大的无线电发报机,能把信号发射到数千米远的地方,而且能连续播发100个小时。如果把它藏在小汽车的电池组或电话系统里,它还可以从汽车电池组或电话系统里取得能源。美国间谍时常把自己变成活动的无线电发报机,无线一般被放置在衬衫或外套的里面,发报机极小,一般不会被察觉,即使这个间谍被保安人员搜身也不会被发现。有人推测,这种间谍装置曾经在暗杀肯尼迪总统时使用过。当时杀手都带有极小的收发报机,当总统的车队快到达时,最…  相似文献   

17.
引鱼上钩     
“日本间谍太猖獗了。”“我们的太平洋西海岸简直成了日本间谍的天下。”美国海军的将领们被日本间谍闹得心烦意乱。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史密斯将军决定拔掉日本海军在美国的情报网,由情报参谋莱顿少校具体安排反间谍的圈套,采用设诱饵搜捕的方法,引蛇出洞,逮捕日本在美国西海岸情报网的间谍头目。  相似文献   

18.
2月21日,一条爆炸性新闻席卷了美国各大媒体:曾为联邦调查局服务长达25年之久的资深特工——罗伯特·菲利普·汉森,竟是为俄方服务的双重间谍! 对于这位在FBI的眼皮底下隐藏了15年才被发现的传奇人物,有人称赞他有着“超凡的幽默感和锐利的思维能力”。有人认为他的经历简直可以写成一部“间谍百科全书”。 作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历史上被指控犯间谍罪的第三人,汉森的影响力已直逼几年前的轰动一时的埃姆斯。  相似文献   

19.
丁刚 《时事报告》2006,(1):10-10
新闻事实:近来,“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沉渣泛起,美国政府不但极力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还极力阻挠以色列 和乌克兰等向中国出售武器。几起几伏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源自冷战结束后。大的背景是苏联威胁消失了,而中国逐步走向富强。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威胁论”泛滥于1992年~1993年间。  相似文献   

20.
胡素萍 《新东方》2010,(5):5-10
2009年3月8日,南海海域发生中美船舰对峙事件,这是继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后发生的又一严重事件。3月10日,菲律宾总统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一时间南海波涛再起、暗流汹涌。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泰国代表美国政府签署文件,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表示“美国重返东南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