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1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从加强统筹规划、强化预防治理、完善补偿制度、健全监测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细化了法律规定,对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贵州政报》2015,(4):5-6,53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63号《贵州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2月25日省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省长陳敏爾2015年3月13日第一条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毁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前款所称的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是指取土、挖砂、采石(不含河道采砂),烧制砖、瓦、瓷、石灰,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决策,可以实现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大大提升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地方政府要推进开放式决策,一是要认真执行有关法律和制度规定,使其形成秩序维度的力量;二是可以从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六个准备阶段即界定问题、搜集证据、形成政策可选方案、选择价值标准、预期产出、反复权衡等入手;三是在政策决定阶段,一般来说是封闭决策阶段,但也有很大的推进开放式决策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的传统和执政的习惯,导致现行的治国方式上,决策者依然习惯性依赖政策。在政策治国和法律治国的选择上,政策重于法治。治国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待漫长的跋涉和探索。依法治国的中国实践: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中国古代治国的正宗方式是"德主刑辅"。法律的地位并不高,"礼"和"德"才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治国模式,通过法律的国家治理方式开始显现。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说法,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于是有了1950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1954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但真正重视法律的治理,则要到1978年。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出代表建议,提高代表建议的质量?笔者认为,应当把握好"三性"。把握准确性人大代表针对某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时,首先,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该问题的解决是否有明文规定,是怎么规定的,应该如何依法或按政策办理。其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要树立四个观念要树立"法治"的观念。依法治国,也就是"法治"。法治是指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活动,以及公民在各个领域中的行为都应依照法律进行。依法治国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一切社会事务,当然实行法治,并不是说今后不再运用行政的手段、经济的手段、思想教育的手段,但主要靠法制,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是建设一个法制国家所必须具备的。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的法治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的垃圾治理工作存在治理能力短板、经费不足、制度不健全、法律落实不到位、农民意识淡薄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加强专项立法,形成统一规定,明确权责,实现治理手段的法治化,加强法律监督,积极推进普法教育宣传工作,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从而实现农村法治化推动垃圾治理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政府为解决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推行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治理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治理政策具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水污染治理权力由分散趋于集中;二是三权合力制定和实施水污染治理政策;三是命令控制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可以借鉴美国的有效经验,不断完善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政策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执行机制,强化水污染治理司法介入力度。  相似文献   

9.
王烨  ;阳叶青 《人民论坛》2014,(12):122-124
道德和法律对于治理国家、建设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依法治理更要强化道德约束。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法治是标,德治是本。社会治理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社会治理效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一、对行政执法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表现之一:对行政法律法规的法律地位认识不足,个别人把行政法看成是"软"法,有条件要执行,没有条件可部分执行或暂时不执行。因而常常出现执行起来不坚决、不严格的现象。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国家的行政工作一直是在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很少从法律的角度提出要求,人们习惯执行政策,而不熟悉法律的形式。加之行政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比较晚,时间比较短;内容规定的比较原则、伸缩性较大和超前性等,执行起来往往辅以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海外能源投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风险。因此,海外能源投资者必须要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深入研究东道国法律和政策;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体系,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增强环境法律对策,遵守东道国法律政策规定;启动ICSID机制,加强国际法层面的法律保护机制,才能确保我国海外能源投资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运用的突飞猛进,使淫秽物品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淫秽物品犯罪的特性,现今全面禁止、严厉打击、运动式执法的刑事政策也必须调整为区别对待和堵疏结合、凸突显对青少年保护、注重长效治理的刑事政策。在淫秽物品犯罪治理的具体对策上,一要构建坚强的法律保障;二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三要提倡民间社会的积极参与;四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互助。  相似文献   

13.
府际学习是推动"河长制"政策创新的核心动力。要解决当前"河长制"强调属地管理的制度设计与流域整体性治理之间的矛盾,可从创新府际学习的制度和机制入手,从法律供给、组织结构优化、政策工具运用等层面推动"河长制"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4.
道德和法律对于治理国家、建设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依法治理更要强化道德约束。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法治是标,德治是本。社会治理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社会治理效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陆莹 《桂海论丛》2018,(3):108-11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社会现实。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才能实现突破。首先,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科学配置社会治理治权,整合社会各方利益诉求,推动社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运作机制。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德法共治,运用法律和制度规定理清各社会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职责范围,要加强和巩固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再次,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社会治理手段的与时俱进。最后,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全方位构建社会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在新冠疫情后迅速根据经济法律做出一系列举措,包括政府财政、税收、政策保险和其他市场规制行为,在此期间既要进行相关疾病治疗,又要进行社会治理。将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经济法律,通过学科交叉的方式应对疫情期间的社会治理,减轻人民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织和活动原则。实现依法治国,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必须独立行使审判权,做到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利益。我国现行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条规定确立了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简称“审判独立原则”。审判独立作为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病险淤地坝出险加固、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沟坝地治理等国家和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水土流失治理进度大大加快,全省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落实耕地承包期30年不变有待新的两权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 ,要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中央还明确提出 ,在30年承包期内 ,提倡“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党中央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 ,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并规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和义务 ,为农村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但也要看到 ,在实际工作中 ,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 ,并不一帆风顺。这里除了…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化进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表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法治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仍存在着家族企业发展缓慢、民营企业家移民风潮以及企业文化中法治精神欠缺等问题。因此,要修改法律改变行政规制方式,使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改革税收与财产制度,保障民营企业的私有财产权;完善相关诉讼制度,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