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特区法坛》2004,(11):43-43
长征法庭近年重视调解工作,在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的基础上,在合法自愿、平等的原则上,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疏导,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多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特别是去年海南中院辖区院长座谈会提出的“多调少判”指导思想以及今年海南中院院长田湘利同志提出要花大力气提高调解率。因此,我庭对民事案件着力从调解下手,去年该庭除法定不能调解的案件外,诉讼案件的调解结案率达88%,  相似文献   

2.
黄守冠 《特区法坛》2003,(77):28-29
近几年来,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我们抓司法公正,提高办案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为促进当事人的调解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一些基层法院调解工作仍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审判人员对调解原则把握不好,从而使法院调解结案率不高,得不到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的对象是人,调解工作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工作。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特色和优势来化解矛盾纠纷,对调解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当事人.应采用不同的调解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乡镇市之民案调解近年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调解成功率上看,与刑案调解相比,都呈显萎缩迹象。实证研究表明,影响民案调解成功率的因素包括:当事人的情绪;当事人的权利意识;当事人的证据意识;当事人对主要事实的认识;当事人参与调解的诚意;调解人的作用等。虽然民案调解的萎缩在理论上与以刑逼民现象有一定关联,但乡镇市调解在调解人资格、调解人伦理、当事人行为等方面缺乏规制,才是构成民案调解走向萎缩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依和解协议作出裁决自有其理论基础。但从贸仲委的发展过程而言,依和解协议作出裁决,最初是从贸仲委在仲裁工作中重视调解、重视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优良传统而来,用与时俱进的观点就是更有利于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贸仲委机构的最早的名称是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简单地说主要就是处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争议问题,尤其是国际买卖合同方面的争议。在这类案件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比较简单,一般不涉及买卖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为快速有效解决争议、保持当事人之间良好的商业关系,仲裁庭通常会主动询问双方是否愿意在仲裁庭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如果当事人自己均愿意,仲裁庭则进行调解工作。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协议,一般称为调解协议。如果当事人能够很快执行调解协议,则他们会提出撤案。  相似文献   

6.
笔者结合自己的调解实践,深深体会到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巧用调解方法,对做好调解工作非常重要。掌握五个时机一是受理当事人的调解申请时。当事人首次到司法所申请调解纠纷,一般都抱有很大  相似文献   

7.
王刚  张涌  向荣 《人民调解》2012,(3):16-17
人民调解协议书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书面证明,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客观反映,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工作取得的成果,也是保证当事人履行所达成协议的基础和当事人到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的凭据。开展和加强调解协议书质量评析,是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和调解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宋健 《中国律师》2014,(11):72-73
一、民事诉讼调解之现状 本文所讨论的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由审判法官所主持的为双方当事人就解决纠纷而进行的调解工作。目前“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已然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工作原则之一。但是,在目前环境下仍有必要仔细认清诉讼调解制度的利弊关系,特别是“背靠背”调解方式对司法权的正常运行乃至法治前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判例与研究》2004,(6):59-60
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调解民事案件,及时解决纠纷,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节约司法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诉前调解制度在事实调查、诉讼成本、案件范围、法院权威性、调解人员素质、弱势当事人处境以及调解与诉讼关系等方面存在困境,其出路是分离诉前调解制度、赋予当事人程序处分权、提高调解结果的执行效率、明确诉前调解的案件适用范围以及改进调解人员的组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