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林静 《求实》2005,(Z1):167-168
城镇化(国际通用的提法叫城市化),一般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林静 《求实》2005,(Z2)
城镇化(国际通用的提法叫城市化),一般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三明市人口和面积第一大县,立志崛起的“新兴工业县”,我县致力于打造省会城市的“后花园”,海峡西岸“金腹地”。但我县当前的城镇化水平仅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城镇…  相似文献   

3.
温岭市是浙江省城市化重点培育城市 ,该市依托产业集聚 ,通过特色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城的建设 ,实现了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城市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也存在资源障碍、体制障碍、管理障碍等问题。要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必须加快产业集聚 ,努力培育人口向城镇有序集聚的机制 ,解决建设用地紧张矛盾 ,培育产业集聚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组织的人才集聚效应与集聚战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知识型组织的人才集聚是一定数量的人才资源以知识型组织为单元的汇集、协作、竞争、创新的过程。人才集聚产生集聚效应,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和持续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应根据人才集聚效能成熟度模型和组织内外部环境,以提高知识型组织的人才集聚能力为目标,以和谐知识团队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构建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5.
依照国内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轨迹,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集中一集聚一集群。贵州省目前产业园区发展的总体状况处于由集中向集聚发展的过渡阶段,如何在产业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引导产业园区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是园区建设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与产业园区的关联分析,提出贵州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让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宁越敏  李健 《求是》2005,(6):61-63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郊区化发展阶段。至 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相似文献   

7.
李鑫 《理论导报》2008,(3):32-33
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集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产业集聚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微观基础,它的发展从多个方面加快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此同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使得该地区内产业集聚的形成和深化成为可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与产业集聚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带动湖南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对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学界尚没有统一的结论。鉴于不同形式的集聚对污染排放的机理不同,使用2005-2014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比的视角,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制造业集聚显著增加了城市污染排放,服务业集聚降低了城市污染排放。而对细分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发现,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均具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9.
刘欣葵 《前线》2014,(8):85-88
<正>据北京市政协2013年的一项调研表明,北京中心城以全市8.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市60%以上的人口和78%的GDP。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城市高端功能正继续呈现向中心城聚集的态势。2005年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基于中心城功能过度集聚的判断,提出中心城调整优化和加快新城建设的目标和对策。经过9年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的态势没有减缓,反而由于城市职住分离加剧而使交通拥堵更加严重,城市功能的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中心城发展的思路与政策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使人口资源的集聚效应加快,也使社会治理资源面临新的压力.城乡治理资源集聚态势带来的新变化,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加速转型相适应。其重点应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转型并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基层党建的工作重心在社会结构层面上作战略性转移,将主空间从单位移向社区,重视加强新兴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两新”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土地开发为欠发达地区增加财政收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吸引外来投资和带动产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洞口县作为欠发达地区,也是土地财政的受益者。但是,从长远看,欠发达地区应有计划地逐步摆脱土地财政依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这一进程的重要驱动力.城市化是一个国家人口的结构性变迁过程,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聚的现象.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2亿,其中从乡村流出的占73%.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过程;从人口学的意义上看,城市化是使大部分农业人口逐步脱离农业,向城镇集聚,使城镇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大的过程。对上述城市化的理解,人们一般都能接受,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一过程。换句话说,究竟是采取何种城市化道路或者说城市化战略来实现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集聚在同一空间,形成产业群块状分布的格局.主导产品与关联产品的生产企业在一个区域内集聚,引导核心企业的非共享性知识在关联企业学习过程中的扩散,形成具有区域规模的产业群.专业化生产和小企业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成长和区域竞争力形成的重要路径.市场机制是引导产业群要素集聚的基本机制,技术(知识)扩散对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空间分布差异产生直接影响,区域人文因素也是引导要素集聚和形成产业群的重要路径.本文把产业群分为生产型产业群和流转型产业群,生产型产业群因协作而集聚,流转型产业群集聚受信息集聚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李晓斌 《求实》2015,(2):59-64
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产业发展问题,如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第二产业中重型工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且质量不高等。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驱动力不足的成因,主要有资本深化与价值链低端路径发展模式、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和产业集聚能力低下等,需要通过构建与优化相应的动力机制来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分析制造业在长三角地区的集聚现状、集聚趋势以及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怎样影响产业集聚等,对于提高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效率,树立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形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中小企业间,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间的相互联合与协作,已逐步由民间的、分散的,向有领导的、有组织的发展,由企业生产经营的单一项目向综合发展。因此,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已获得相互的认同,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韦伯对这种联合与协作提出了一个精辟的理论概念,即“集聚效应”。这对于当前发展的中小企业有着启示和指导。本文试图从运用与实践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程永清  宋岩澎 《唯实》2014,(4):53-5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基础是人口的有效有序集聚。  相似文献   

19.
在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中企业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企业家是创业活动的主要策动者.产业集聚作为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它的外部资源随着时间而不断发展起来.企业家适应建设性危机并抓住新机会,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和有利于他们利益的条件,反过来,有助于外部资源的发展.因此,探讨影响企业家创业决策的初始条件,并且考察外部要素如何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和选址等问题具有主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3,(6):2+69
化德县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按照"三个转移、三个集中"的原则,积极实施了"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通过三种有效途径,积极调整优化农村人口及生产力布局,走生产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之路,为全市破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