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是传统的农业省份,也是全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多年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我们着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以坡改梯为重点的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旱作农业发展新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大规模跨区机收启动活动上表示,今年全国夏粮将喜获丰收,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仅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而且首次站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  相似文献   

3.
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发展旱作农业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多年修梯田,调整种植结构。特别是依靠科技,于2003年成功总结了具有明显抗旱增产双重功效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由12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258万亩,6年累计增产粮食约320万吨,为我省粮食相继跨上900万吨、1000万吨两大台阶做出了巨大贡献。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资金从2007年的1000万元扩大到2012年的2,8亿元,6年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市县配套资金由2007年的815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3亿元,6年累计配套资金12_2亿元。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上看,吉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还很多,特别是西部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年际起伏较大。吉林省要实现粮食可持续增产,不仅要破解当前制约吉林省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干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业技术还有待提高等关键性因素,而且要着重在内涵挖潜、提高单产和外延发展、适当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通过多产粮、产好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看宁夏     
《共产党人》2012,(24):10
800万亩宁夏2012年实施粮食优新品种推广计划,推广面积突破800万亩,其中水稻优新品种推广率达63.4%,玉米优新品种推广率灌区和山区分别达100%和78%,马铃薯脱毒一级种薯推广率达53%,为实现粮食"九连增"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处介绍,2012年,宁夏按照"山川有别"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出优新品种推广规划。目前,全区共计建设粮油高产万亩示范片120个,推广覆膜保墒集水补灌旱作节水农业面积16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技术900万亩。全区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良种统供率分别达37%、82%、100%。738.3亿元据月度工业统计快报显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7,(2)
<正>黑龙江省实施两大平原改革实验以来,宝清县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5亿元,其中农发资金1.08亿元,重点实施龙头桥灌区配套改造工程,累计建设高标准水田28.4万亩,超过了过去15年建设高标准水田面积的总和。经过改造治理,灌区粮食平均单产由43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3万多农民直接受益,人均纯收入由7500元提高到14728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4,(1):F0004-F0004
2013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10.20亿斤,比上年增产41.6亿斤,增长6.22%,高出全国增幅4.12个百分点;全省粮食单产达988.49斤,高出全国单产271.59斤,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位,比全国增幅高出0.84个百分点;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78.99万公顷,继续位列全国前十位,比全国增幅高出3.2个百分点。全省上下坚持把粮食生产摆上农业农村经济重中之重的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全省农  相似文献   

8.
黄俊毅 《求是》2012,(20):64
最近几年,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中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了吃饭问题,实现了粮价基本平稳,对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做出了贡献。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连年增产是后盾。我国粮食从2004年以来,连续8年增产,年均增产350亿斤。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万亿斤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产1万亿斤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连年增产,保障了粮食供求平衡。二是国家储备是利器。目前,我国粮食库  相似文献   

9.
张兴国 《奋斗》2012,(11):48-50
近年来,我省以巩固提升粮食千亿斤产能为目标,以深化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核心,以改造现有水利设施、改革现行农村水利建管体制与机制为主要手段,提升完善农田水利化配套工程,建立健全以喷灌、滴灌、微灌为重点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传统粗放型农业向节水高效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一、我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重大抉择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全国旱情呈现不断加重趋势,我省更是十年九春旱,不仅西部旱区旱情严重,东部三江平原也常有春旱和伏旱灾害,干旱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省委、省政府从推进农业大省转型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禀赋较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资源日益受到挤压,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不断流失,严重威胁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问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北伟 《新长征》2010,(2):22-23
2009年,我省农业生产遇到了多年少有的旱情,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省内高层专家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如何应对气象灾害,实现旱作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我们应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进步:粮食增产的重要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1949年的1.1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5.3亿吨。其中,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大幅度提高,由每亩68.6公斤增加到310公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3.
在连续三年粮食大丰收的基础上,今年我省夏粮生产再创新高: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信息,我省夏粮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及病虫害严重发生的不利影响,再夺丰收,预计全省夏粮总产594亿斤,比上年增产23亿斤,增长4%;单产774.6斤,增长3%,总产、单产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4.
数字看宁夏     
《共产党人》2013,(20):7
16亿今年以来,为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设施条件,宁夏已完成投资16亿元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灌排设施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节水灌溉扩面,保障了粮食生产和饮水安全,有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据统计,2013年,宁夏已累计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万亩,改造低产田21万亩,新增旱作基本农田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2平方公里,解决了24.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段秀萍  李岩 《新长征》2011,(11):11-13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粮食生产的有生力量日益减少,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步显现。虽然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丰收,但粮食生产难以适应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在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占用耕地需求量大的情况下,保证95%的粮食消费国内自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刘华清 《湘潮》2011,(8):33-36
在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农业科技舞台上,最精彩的剧目当属杂交水稻的发明,因为它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贡献了力量。当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每亩已单产突破800公斤。至2011年,超级杂交稻在湖南已推广到1200多万亩,确保了湖南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顺义县的粮食生产连续8年总产、单产超历史,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就全县粮食总产来说,1980年突破3亿公斤,1983年突破3.5亿公斤,1984年突破4亿公斤,1987年,在全国粮食生产还未能达到1984年水平的情况下,顺义县粮食产量又比上一年增加3900万公斤,总产达到4.7亿公斤,成为近几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一年。改革9年来,顺义县为什么能够保持粮食  相似文献   

18.
正粮食的生产离不开光、温、水等气象要素,气候条件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气候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种植范围、生长季长度、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等途径影响粮食生产。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将使得世界上中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潜在适宜种植范围扩大,潜在生长季延长,同时有利于中高纬度地区粮食单产增加,但不利于低纬度地区粮食单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增产问题分析于通方粮食增产问题的严峻性我国历来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的生产。建国以后,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田1952年的16392万吨,增长到1993年的45640万吨,41年粮食产量增长近1.8倍。我国农业以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  相似文献   

20.
华雯文 《新长征》2010,(3):7-10
我省地处松辽平原中部,一直是我国产量大省。2008年,针对全国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保持粮食供求平衡任务越来越艰巨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全面分析了全省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现实条件和增产潜力,制定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的建设规划,并获得了国务院批准。从此,一个“天字一号”工程在吉林大地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