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女性吸毒人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性吸毒人数在过去几年持续上升.女性吸毒者在心理、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婚姻、家庭、情感等方面表现出与男性不同的特征.由于女性本身的特殊性,女性吸毒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大禁毒宣传教育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健全家庭、集体、社会保护网络,创造保护女性的良好环境和落实社会帮教工作等措施,提高女性素质,增强其自主、自强的能力,强化女性世界观、人生现、道德观教育,提高其自尊、自爱意识.同时充分关注女性吸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落实针对女性吸毒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为其提供必要的社会关爱和救助,只有这样,才能防惠于未然,才是控制和根绝女性吸毒的基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2.
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武汉市劳教局戒毒所29例女性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测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1)女性吸毒人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等方面的健康状况要比全国常模差穴P<0.01雪;(2)女性吸毒人员的早期家庭教养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其父母更多的表现出偏爱和拒绝否认被试;(3)深入访谈的结果表明,生活经历、不良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是女性吸毒人员早期挫折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研究者提出了整合的吸毒防范与戒毒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吸毒人群吸毒行为成因的个案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南京市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同辈群体层面、宏观社会层面等探讨了影响城市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三维因素.通过对个案资料的剖析,我们发现,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深层社会根源,在于身处吸毒亚文化群体中不能自拔、自身生活方式定型化、遭受社会排斥所致.  相似文献   

4.
当前青少年吸毒行为现状及其成因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吸毒行为是一种具有复杂背景的社会越轨现象。可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失范型。当前呈现出人数急剧增加,特别是女性吸毒者迅速上升,及进一步趋向低龄化等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已成为艾滋病和其它未成年犯罪的最重要诱因之一。而青少年自身好奇心理的驱使,社会角色紧张度、家庭功能的缺陷及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错位等因素是导致其吸毒重要原因。对此,应该通过社会化的不同方式使其越轨行为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葛洲坝城区吸毒现象日渐突出,吸毒人员迅猛增加,1997年以来,仅因吸毒被劳动教养的就有150多人。下面我们根据近两年工作掌握的情况,对葛洲坝城区吸毒现象的特征及成因加以剖析,以期见微知著并据此为遏制吸毒现象蔓延提供对策。 一、吸毒现象的特征 1.吸毒人员数量逐年呈几何倍数增加,吸毒已经成为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查获的吸毒人员中97年为90余人,98年为120  相似文献   

6.
青春、美貌、婚姻。家庭,是许多女性所渴望的,可有些人却无意中失去了这些,她们就是那些误人吸毒之路的女性。她们为何选择毒品Z了解这些女性的吸毒心理,可以预防其他女性吸毒心理的形成和吸毒行为的产生,可以对一些已吸毒的女性,采取适当的帮教措施,防止戒毒后又复吸。毒品万万尝不得一天,经商多年的她在饭店见到了多年未见面的商友。两人热烈地交谈起来,谈着谈着,她发现商友不停地流鼻涕、眼泪,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商友很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和几样工具走到卫生间去了一出来时,他又有了精神一林某知道商友这是在吸毒。她只…  相似文献   

7.
对青年女性群体复吸毒的防治最重要的是加强她们出戒毒所后的社会支持工作,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复吸冲动,而且可以使吸毒者心理行为得到矫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社会形成良好的、正常的互动,顺利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8.
无聊感是每个人都可能体验到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多的研究认识到无聊感的破坏性后果,包括青年吸毒行为。本研究在梳理无聊感概念的基础上,调查了我国3128名14~35岁青年的无聊感与吸毒行为的关系。在无聊感方面,青年的休闲活动方式普遍不佳,且县城青年的无聊感体验最高;男性青年的无聊感高于女性;青年群体中,年龄越大,无聊感越强;城乡差异以及辍学、失业等社会因素对无聊感有明显的影响。相较于感觉寻求而言,无聊感与吸毒行为的相关性更强且更为直接,而进一步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感觉寻求对吸毒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产生的。因此,对青年吸毒的预防和矫治工作应将无聊感纳入考量,青年工作也要重视青年的无聊感体验以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健康休闲活动方式与场地,重视培养青年的休闲技能。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女性违法犯罪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公安分局百名女性在押人员的调查,文章认为导致女性违法犯罪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起决定性作用。这方面原因包括:1.拜金主义至上,或“为钱所动”或“因钱所动”。2.为家庭、为他人不惜以身试法。3.扭曲了的“自强” 意识使某些女性不能正确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她们往往在遭受挫折后改变生活态度,走上违法犯罪道路。4.缺乏正确的性意识,导致一些女性性生活混乱,发生性犯罪。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1.加强教育,提高女性的思想素质。包括:(1)提高女性的“四自”意识;(2)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3)引导女性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4)帮助女性端正家庭观念,掌握家庭生活的艺术;(5)提高女性在逆境中的承受力。2.社会应创造条件。3.政法部门大力配合做好对妇女的“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0.
毒品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对毒品犯罪嫌疑人大多需要推定其主观上具有明知的故意,此时需注意其能否作出合理解释;对有吸毒情节的贩毒人员贩毒数量的认定以购买数量为基本原则,在量刑时应酌情考虑其吸食毒品情节,当有证据证明其购买的部分毒品并非用于贩卖应不计入其贩卖毒品数量中;代购毒品者只要从中牟利,获取利益,可认定其构成贩卖毒品罪;居间介绍买卖毒品者与交易一方构成共同犯罪,一般认定其为从犯;对吸毒人员相约吸毒、容留未成年人吸毒、国家工作人员容留吸毒等容留吸毒的特殊情形的法律适用应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