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结束了,很多同学时萨达姆的失败感到兴奋,但一些同学出现了崇美情绪。如何正确认识海湾战争?我们有如下三点认识,供同学们参考: 1、海湾战争是“大霸”与“小霸”之间的战争。美国出兵海湾,完全是出于它本国政治和经济上利益的需要,他们希望建立的是“美国式的和平”。 2、中东地区之所以几十年动荡不安,其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而美国对待中东问题采取两个标准,扼制伊拉克,对以色列侵占大片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英语词库大大地丰富了一把,从此人们知道了什么叫“弹震症”(士兵因战争而得的一种精神疾病),“伞兵坑”、“闪电战”之类的军事术语也已经被广泛传播。越南战争中诞生了“鹰派”和“鸽派”,第一次海湾战争使词典上再添一个词条“战役之母”。战争的确是孕育新鲜词汇的一个温床。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语言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已经开出了一个长长的新词名单。斩首:这个词的诞生有些渊源。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人就将伊拉克比做西方邪恶的象征——蛇。当时的美军指挥官鲍威尔曾说过,伊拉克就像一条蛇,我们要将其“斩…  相似文献   

3.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机械时代”的绝唱,美可能进行的“倒萨”战争将成为“信息时代”的经典。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在过去10多年中,不仅精确制导武器、作战飞机、地面装备更新换代,而且不断推陈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现代战争中“快”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无论在战争初期还是在战争的进程当中,作战双方都在“快”字上打主意。因此,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这种“快”的特点,对于保证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适应“快”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预见性。二次大战以来,世界上爆发的数十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几乎都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揭开序幕的。而英阿马岛之战和海湾战争,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政治工作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问题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命题及其在海湾战争的演示,使人们更多地注意到了战争中“物”的因素,对政治工作这个历来是我军夺取战争胜利的独特优势产生了怀疑甚至动摇。有的认为现在打的是见物不见人的战争,政治工作没有对象了;战争用分秒计算,政治工作没有条件施展了。有的还以美军不强调政治工作而在海湾战争中能取胜为由,认为我军靠政治优势取胜的历史被高科技发展所取代。因此,正确认识政治工作在未来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世界信息化的步伐加快,也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海湾战争及其以后的几次战争实践证明:谁具备更强大的信息战能力,谁就能够取得战争主动权,最终实现战争的胜利。因此,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场军事信息化的竞赛。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台湾当局极为重视信息战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20世纪后期以信息、计算机、通信、制导等技术为基础的、以新技术革命为先导的新军事革命,使军队以及战争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一种技术含量高、综合性强的战争样式,情报战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军事革命的影响,并在各个环节上引起相应的变化,使新世纪的情报战呈现出新的面貌。 自新军事革命产生和发展以来,世界上爆发了多次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其中又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对阿富汗战争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8.
海湾战争后,由于高技术武器的“神奇”作用,使部分官兵认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高技术武器使得未来战争成为物化了的智力对抗,人的因素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主要靠装备,装备落后,打不了胜仗”。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就错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世界信息化的步伐加快,也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海湾战争及其以后的几次战争实践证明:谁具备更强大的信息战能力,谁就能够取得战争主动权,最终实现战争的胜利。因此,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场军事信息化的竞赛。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台湾当局极为重视信息战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0.
在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指挥这场战争的美军各军兵种司令部中每7个指挥官就有6个受过研究生教育,参战的全部美军军官中每3人就有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美国人在评价海湾战争时说“战争的结局,不过是近20年来我们军事人才观念转变的成果体现。”海湾战争后,中央军委适时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了军队建设要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两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海湾战争已经结束两年多了。为制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从而爆发的这场以美、英联军为主体的解放科威特的(行动代号由“沙漠盾牌”变为“沙漠风暴”)的战争,震动了全世界。在海湾战争期间,最令人们感兴趣的,大约要数“爱国者”和“飞毛腿”导弹了。这是因为,寻常百姓人家第一次得以通过电视屏幕,亲眼目睹导弹袭击和相互截击的战斗场面。自然,当大家发现远离战场数百乃至上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国际形势的发展,在中东地区留下了沉重的印迹,多灾多难的命运压得这个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几乎喘不过气来。布什政府把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国家视为恐怖主义根源并施以强力打压,从而把伊拉克推向了战争边缘,使巴勒斯坦处境空前艰难,也把其他阿拉伯国家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9·11”事件注定中东命运多舛海湾战争结束时,美国的中东政策定位为“东遏两伊,西促和谈”。慑于安理会只准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而不准进入伊拉克领土的决议,美国未能摧垮被战争蹂躏得奄奄一息的伊拉克政权,使焦头烂额的萨达姆得以继续执掌政权,…  相似文献   

13.
早在战争一触即发之时,有学者就对美伊战争将对人类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表示万分忧虑,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不愿意,战争还是发生了。1990年以前,伊拉克的文化遗产一直保护得很好。但是海湾战争爆发以后,非法的考古挖掘和文物走私活动在伊拉克境内愈演愈烈,伊拉克南部和北部的13座博物馆中有9座被哄抢。与此同时海湾战争后的禁运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一场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的战争引发了“先发制人”的战争新理念,借助高科技以强胜弱的战争模式书写了信息化战争的新纪元。在世界军事史上,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伊拉克战争都是对世界军事发展“激励”最具特色的一场战争。它对21世纪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世界军事变革的序幕正由此而拉开。  相似文献   

15.
站在世纪之交,环顾全球,局部战争从未停息。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凡国家瓦解、战火蔓延、生灵涂炭的战乱热点,都与民族矛盾直接相关,都与历史的或现实的民族问题相联系。两伊战争,海湾战争,苏联和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的车臣战争、波黑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冲突。持续半个世纪之久中东对峙,以及非洲大陆此起彼伏的不断战乱等等。世界在这些与民族种族冲突关联的战争炮火声中跨入新世纪。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拥有12亿人口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永远摆脱了本…  相似文献   

16.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但是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较量,而且是心理、士气、智慧的角逐。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海湾战争再次印证:军人的心理素质对战争进程和结局影响的砝码日益加重。因此,探索和认识高技术战争中军人心理稳定性的作用与培养,无论对部队的平时训练和完成各项任务,还是对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的侵略战争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演变,而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江泽民主席指出:“美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气焰更加嚣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到处插手世界和地区事务,动辄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制裁,恣意侵犯别国主权甚至公开推行军事干预主义,这些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在上海访问时也不讳言其战略图谋,他说:“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半叶,“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步取代了“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的主题。21世纪初期,虽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主题。我们所说的和平问题,指的是世界的和平,指的是不打世界大战,不打核战争,因为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从来就没有哪一年曾停止过。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世界主题,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 世界大战可以继续避免或推迟 从新世纪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国际政治看,世界大战可以继…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新世纪、新千年,人类盼和平、求发展但世界并没有完全驱散剑拨弩张的战争阴霾。一超称霸的局面没有打破军事扩张斥全球,军备竞赛呈升级之势,多极化面临挑战。刊发下面一组介绍当今世界军事诸强的文章。目的是让大家深入了解世界军事安全形势的发展状况,以期增强忧患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二战结束后的55年中,美国多次充当“世界警察”,出兵海外,挑起战争。从50年代的朝鲜战争到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从80年代的武装入侵格林纳达、对利比亚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空袭伊拉克,…  相似文献   

20.
1939年11月30日发生的苏芬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一次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战争的双方,一为社会主义苏联,一为资本主义的芬兰。小小的苏芬战争从它爆发起,就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近半个世纪来,它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及“东方战线”建立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世界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苏联舆论认为进行这次战争是防止侵略的“英明决策”和“必要行动”,理由是“正当的”,战争是“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