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个人与集体     
1930年,泰戈尔曾访问苏联,那是斯大林统治的黄金时代。很多杰出人物为此迷惑,赞扬这场伟大的实验,泰戈尔也是如此。"我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简直令人惊叹不已。这个国家与任何别的国家相比,毫无相似之处。这里的一切完全是另一种景象,他们不加区别地唤醒了全体人民。"泰戈尔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将近30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智慧,来平衡已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的心,对昨天的眼泪微笑。仿佛潮湿的树木,在雨后的阳光里熠熠生辉。——泰戈尔《流萤集》  相似文献   

3.
张闻天于1922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3篇泰戈尔"译述",虽未引起时人和后来研究者的关注,却是国内最早系统介绍泰戈尔文学、宗教、文化、教育等诸方面思想的重要文献.张闻天虽未参加泰戈尔访华引起的思想文化争论,却是五四思想界少有的客观认知泰戈尔的人,这主要归功于张闻天实现了由崇拜泰戈尔的泛爱哲学转向信仰社会主义的转变.探讨张闻天的泰戈尔观,既可弥补张闻天早期思想研究的空白,又可推动泰戈尔与五四思想界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对于中共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当今的跨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初,泰戈尔怀着沟通中印文化、复兴东方文化的愿望来到中国发表演讲,却引起陈独秀的激烈批判,其原因在于陈独秀误读了泰戈尔思想的本意.这种误读的产生,不仅由陈独秀的社会经历与思维方式等个人原因造成,而且还源于泰戈尔思想和行为本身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文化氛围影响的结果.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误读,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以先入之见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产物,不仅包括跨文化交流难以避免的"消极误读",而且还包括掺杂许多主观因素的"积极误读".陈独秀对泰戈尔思想的批判牵扯到人格评价,已经超出学术批评的伦理底线,应引起我们注意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5.
在写下这篇文章的题目前,我想到了泰戈尔两句意味深长的话,“总有一天,我们将懂得,死并不能夺走我们灵魂所获得的东西,因为它的收获与它自身已结为一体”。“我痛苦过,绝望过,也体味过死亡的滋  相似文献   

6.
吕春 《党史文汇》2007,(12):38-40
作为20世纪印度最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教育家,泰戈尔学识渊博,对中国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很早就希望到中国访问。 当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包括中国的知识界。泰戈尔的文学成就得到西方世界的最终承认,给东方民族找回了自信。  相似文献   

7.
贺伟 《党史文苑》2006,(11):31-37
徐志摩庐山创作<石工歌>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与好友张歆海1924年7月上旬来庐山,长住了一个半月,主要是为了翻译印度诗圣泰戈尔来华访问的大量演讲稿和诗歌.泰戈尔1924年4月12日来中国访问,直到6月初离开上海去日本.在长达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徐志摩和林徽因一直陪伴在泰戈尔身旁,为他当翻译,记录他在中国各地发表的演讲.时任清华大学英语教授的张歆海也时常陪同泰戈尔.张歆海获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是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徐志摩与张幼仪1922年3月在德国离婚,遭到家人与恩师梁启超的反对,张歆海却表示理解,并未影响他俩之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庐山创作《石工歌》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与好友张歆海1924年7月上旬来庐山,长住了一个半月,主要是为了翻译印度诗圣泰戈尔来华访问的大量演讲稿和诗歌。泰戈尔1924年4月12日来中国访问,直到6月初离开上海去日本。在长达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徐志摩和林徽因一直陪伴在泰戈尔身旁,为他当翻译,记录他在中国各地发表的演讲。时任清华大学英语教授的张歆海也时常陪同泰戈尔。张歆海获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是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徐志摩与张幼仪1922年3月在德国离婚,遭到家人与恩师梁启超的反对,张歆海却表示理解,并未影响他俩之间…  相似文献   

9.
一作为20世纪印度最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教育家,泰戈尔学识渊博,对中国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他很希望到中国访问。当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包括中国的知识界。从不轻易赞扬他人的鲁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在整个世界似乎已经变成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整个东方,整个亚洲都如此,唯一的例外是泰戈尔的声音,他的名字在西方世界任何文化中心都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0.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1.
“我想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这是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1 1924年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翁由缅甸取道来华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享誉全球的诗哲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象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到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他还强调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已;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象是个敬香人,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最早在本世纪初由日文译成中文传入我国的.到了20年代,则被大量直接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09,(2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3.
王玉萍 《当代贵州》2011,(32):64-64
初读泰戈尔的散文诗是在二十年前,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而散文诗恰恰可以让年轻的心放飞,让情感的枝叶得到滋润。在外求学时,书店和图书馆成了最爱去的地方。一日在书架上翻到泰戈尔的《游思集》,便被其间那优美清新的文字迷住了。"黎明的清新浸没在阳光里,空  相似文献   

14.
李云桥 《世纪桥》2009,(12):58-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5.
李云桥 《世纪桥》2009,(8):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6.
李云桥 《世纪桥》2009,(16):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7.
李云桥 《世纪桥》2009,(22):58-63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8.
李云桥 《世纪桥》2009,(14):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9.
李云桥 《世纪桥》2009,(10):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09,(20):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