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刻领会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张健民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重大创新。《邓小平文选》(特别是第三卷)凝聚了这种创新的主要成果。小平同志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他所设计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案与道路,以及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揭...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他的伟大实践之中,贯穿在他的思想与著述之中,是他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一邓小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在论述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第205页)小平同志在多年戎马生涯中,都十分注意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他担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同志共同指挥  相似文献   

3.
妇女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是党在妇女群众中的根基组织。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妇女工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对发展妇女事业作过许多重要论述。胡锦涛同志在接见中国妇女九大部分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从贵州毕节131.12万人口来讲,妇女接近63.17万,占总人口的一半,她们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度、深度,不仅决定妇女自身命运,而且决定毕节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妇女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4.
赵雨亭 《前进》2004,(9):17-20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进行纪念.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多次见到小平同志.今天,他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他的人品、思想永远鼓舞着我.借小平百年诞辰之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此文,以表对小平同志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群众观初探熊志勇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怎样看待人民群众,执行一条什么样的群众路线,关系到党的事业盛衰兴亡。邓小平的群众观,是邓小平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群众观,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曾6次幸福地见过邓小平同志,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片《邓小平》,我不仅再次目睹了这位时代伟人坚毅而从容的面容,也对这位伟人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生动地反映了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爱国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不论是居于顺境,还是处在逆境,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毫不动摇地把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从来不谋取个人私利。他为人民忍辱负重…  相似文献   

7.
试析邓小平对宣传思想工作地位的论述阎献晨综观邓小平1—3卷的著述,他十分关注和重视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他在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本文试就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作一点粗浅分析。一、宣传思想工作是党...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公安眼中的邓小平刘涌我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是1939年9月。我当时在延安中央社会部任总务处指导员兼会计科长。时逢小平同志由山西抗日前线回到延安。一天,在中央党校广场,小平同志为我们中直机关工作人员和党校学员作了一次报告。他以大量事实说明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9.
不可忘记党的群众路线张瑛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决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推向前进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今天,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广大城乡干部群众依旧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深情地怀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自发地以各种朴素的方式寄托绵绵不绝的哀思。在工矿企业,广大工人群众为失去小平同志这位伟人、亲人悲痛不已。“电机工人怀念您啊,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我国“动力之乡”──哈尔滨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几万名职工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1958年9月,…  相似文献   

11.
“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卓著贡献,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非常敬爱的领袖。他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慕华同志是这样开始对小平同志的追忆与怀念的。曾长期担任过经济工作领导,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陈慕华说:“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陈慕华追忆了小平同志构建这一伟大理论的过程,脉络格外清晰,她说:“在批判‘两个凡是’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去年以来一些重要讲话中,从整个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成败的高度,就防腐败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本文试图根据小平同志这些论述,就防腐败的总体战略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在几十年奋斗历程中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是党风建设的实质所在。党风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集中反映在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上。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兴亡。邓小平同志认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党可能在政治上,不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在领导上,不再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上,不再把人民群众作为时代的主人;在依靠对象上,不再把人民群众视为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有一天周恩来总理同薄一波同志在闲聊中谈到工作方法时,周总理说: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小平同志的工作方法特色是“举重若轻”。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讲话中,我深深感到这个重要讲话,正是他的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特色——“举重若轻”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5.
题目是从《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拿过来的。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确应该经常想想自己是否能够“代表”,而作为妇女利益代表的妇联组织、各级妇联干部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同样需要想想这个问题,想想自己能否“代表”。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对广大妇女的感情究竟有多深,广大妇女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到底有多重。伟人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话“我是农民的儿子”。何其质朴。那是心对心的呼唤、心与心的相连,对人民群众,小平同志其心赤诚日月可鉴。甘肃一位普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石述柱也有一句话:“我这…  相似文献   

16.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06,(15):41-42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同志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依靠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去贯彻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领导干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党的建设和现代化事业的战略任务,是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工程。在领导全党实现新老交替,保证党的事业连续性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干部工作的新的思路、原则和方针,形成了一整套选拔优秀年轻领导干部的思想。学习和掌握小平同志这一思想,对于我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苑琳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必须认真把握小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民主集中制也是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举国上下呈现出议改革、思发展、求稳定的热潮,玉溪地区也和全国一样,村村寨寨,各个民族的干部群众,都在为着早日实现奔小康的战略目标而思索而奋斗。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所认识所接受。发展才能使国家富强,民族才会振兴,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才能得到改善,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发展都必须有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邓小平同志作了精辟论述:“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门p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20.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运用辩证法搞好企业反腐倡廉郝春才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条,就是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不仅博大精深,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哲学内含丰富,充满着辩证法思想。我们学习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