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返贫的特征、成因及阻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返贫预警机制,干预、阻断返贫,成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工程。目前精准扶贫中返贫具有区域性、突发性、频繁性等特征。返贫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有关。要构建返贫预警机制,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为彻底巩固脱贫成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老年人已经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施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的重要群体,他们具有的脆弱特质使其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沿着“风险识别-预警”和“风险发生-干预”的逻辑,基于风险因素、抵御风险能力、社会保障和服务的脆弱性三维框架,讨论既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农村老年人返贫风险,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返贫风险识别和监测机制。同时结合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个案例对政策干预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农村老年人的返贫治理路径。提出要基于群体脆弱性特征和大数据技术,对农村老年人的多维贫困风险精准识别,且从生计资本、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加强制度化支持,实现返贫风险的阻断和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整合的本质内涵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整合是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缺乏系统性。本文在澄清区域旅游整合概念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整合的本质及内涵作了探讨,并对区域旅游整合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类归纳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罗波阳 《求索》2014,(8):52-56
在城市群成为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路径,有利于厘清城市群区域内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实质上是群域内部各城市及城镇基于区域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的协调博弈与合作博弈的过程,包括城市群空间结构逐步优化、功能日趋完善、互动不断加强、整体能级有效提升四个方面。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具有交通的通达性、市场的共同性、资源的共享性、文化的同源性、产业的互补性、环境的同治性、层次的递进性、管理的扁平性等特征。应通过加快推进城镇规划一体化、城镇规模结构梯度差序化、产业发展互补差异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府际治理一体化等途径,把促进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主题之一,两岸社会整合则是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对社会整合理论脉络的梳理,探究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学理基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认为,维持和再造共同体,追求更加美好的社会是社会整合理论的核心内涵;价值共同体和实体共同体是两岸社会整合内在的要求。互鉴互赏的交流整合机制,发展共享的利益整合机制,包容式参与整合机制,增加“共同性、同一性”的沟通交往整合机制,法律、法规、政策等制度整合机制,以及规避“台独”风险的控制机制是两岸社会整合六大重要机制。与此相对应,利益整合路径、文化整合路径、制度整合路径、民间社会整合路径是两岸社会整合四大基础路径。两岸社会整合机制和路径的探究为更加全面、系统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6.
周丽 《理论月刊》2023,(8):103-109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现象与内涵是其旅游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呈现,是对内连接中华文明古今对话,对外建构国家形象、文明互鉴的传播主体。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源,在国家层面进行形象塑造与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整合差异化资源,建构村落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多元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村落品牌。  相似文献   

7.
程明  吴波  潘琳 《岭南学刊》2021,(1):63-70
“后2020”时代农村返贫现象的产生是脆弱群体的“生活水平”在时间、空间、制度等多重维度约束下,由脱贫重返贫困或是边缘群体渐进式陷入贫困的连续动态演变过程。农村返贫治理将面临矢量转向、维度转向和效度转向等策略转向。针对“微量化”返贫现象持续存在、返贫群体识别、贫困主体能动性有效激发、返贫治理体系重构等现实困境,农村返贫治理需要从完善贫困群体利益保障体系、构建防止返贫预警系统与识别机制、建立可持续性脱贫内在机制、探索转型期贫困治理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8.
选取四川藏区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分析四川藏区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与作用机理,认为贫困人口利益诉求的理性行为及扶贫主体的驱动是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贫困人口通过分享、匹配、学习三种方式实现旅游脱贫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长株潭两型社会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梅 《求索》2010,(2):71-72
“两型社会”的建设为长株潭区域旅游一体化提供了重大机遇。长株潭具备区域旅游竞合的条件,有内在的动力机制。长株潭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的构建,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利益为主体,从空间竞合和产品竞合两个方面进行。长株潭区域竞合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长株潭区域旅游一体化,使旅游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使命型政党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政党类型光谱中的定位的新视角,也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新视角。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党性在时代内涵上体现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哲学党性、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阶级性、维护团结统一的组织纪律性,以及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所保持的先进性。这些内涵呈现出人民立场的价值导向、自我调适的规律导向和知行合一的实践导向。要推动使命实现必须要强化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党性实现,以党性教育、党性修养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作为主要着力点,通过个体党性的内化与外化,推动"组织应然—个体实然—组织实然"路径的形成,最终得到党性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杨懿  时蓓蓓 《湖湘论坛》2020,33(5):126-135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旅游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特定产品领域,对于健康旅游产业形成机制缺乏系统阐释。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切入,审视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表明:外部政策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推力以及内部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的拉力是促进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健康旅游通过健康+旅游嵌套和旅游+健康嵌套两种模式形成融合发展的初级形态,进而通过学习模仿和自我调节,形成稳定的健康旅游业态;健康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延伸性融合和渗透性融合两种路径,具体可分为资源延伸、功能延伸、服务渗透和技术渗透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较为落后,介绍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分析了阿坝旅游扶贫的重要性,剖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旅游扶贫面临的具体困境,提出了阿坝旅游扶贫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关锋 《湖湘论坛》2020,33(3):55-69
全面深化改革自提出以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就,具有深层次的独特内在逻辑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因由。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发生、驱动、统摄三种维度。问题促逼和主体自觉的互动与统合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发生逻辑;诸如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与发展、政府和市场、政党和人民、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等多维辩证关系形成的良性互动与合力,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驱动逻辑;通过方向论、价值论、共识论、方法论等方面不断规范、引导和助推改革,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统摄逻辑。更为自觉地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成效,进而使制度优势不断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梦有着独特的政治与经济背景。中国梦在本质属性、领导核心、保障力量、时代特征、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愿景主要包括:富强中国梦、民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统一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范士陈 《新东方》2011,(3):35-38
基于对国际旅游岛视域下海南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重要意义的分析与梳理,解构国际旅游岛视域下海南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未来图景,探析海南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现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泉州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诸多优势,其路径选择在于,一是多层次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二是提炼海丝文化特色,塑造海丝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完善海丝文化研究,落实《泉州共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必须依据政党的阶级属性、本质特征和其自身内在发展规律来推进。党建科学化的内涵主要体现为理论的科学、制度的科学和策略方法上的科学。在新时期,不断完善指导理论的科学、制度建设的科学和策略方法上的科学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