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娱乐化"背景下童年异化现象,是指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内容浅薄低俗的非健康媒介现象[1],消泯儿童与成人界限的非理性样态."泛娱乐化"致使童年异化的原因在于消费主义思潮剥夺了儿童正确的消费观,"快感文化"全面滋生儿童享乐主义倾向,"功利主义"解构儿童的价值观范式以及"媚俗文化"催生儿童的审美暴力.化解"泛娱乐化"视野下童年异化现象,应破除"虚拟游戏"的樊篱,充盈儿童的成长空间;多主体筑牢"泛娱乐化"防火墙,培育宏观媒介环境新风尚;感召儿童的"批判精神",深植儿童媒介素养厚重性;实现拟态环境理性回归,重拾媒介行业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
谐中有庄,诞中有庄,美藏于丑,都是在审丑及其奇突的喜剧效果中展示真、善、美的本质.而审丑引起的笑与快感,又反映了喜剧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所谓寓教于乐,是以艺术的娱乐价值为前提的.喜剧艺术化丑为美,提供了现代艺术创造与探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化载体建设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建设路径包括:在文化知识生产中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之"真";在文化的传播方式中凸显传播之"美";在文化的认同机制中促进实践之"善"。  相似文献   

4.
文化价值观在文化价值中必须要经历文化价值论证,社会人、文化价值、价值观都是文化价值论证中的必然性要素。文化价值缘何需要"文化价值观"呢?这是文化价值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经历了"文化立题"、"文化破题"、"文化回归"三次辩证的自证过程。"文化立题"形成了"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又以"立题"方式形成文化力;"文化破题"从否定与超越视角展示了文化价值观自身的反思性,社会人从而会以"第三者"审视方式形成文化"自知之明"。"知识的价值力"与"伦理的价值力"是文化价值观两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前者是文化的价值理性,后者是文化的价值统摄,其辩证的统一形成文化价值观包容的价值情怀。文化以"人化"为基础,"文化回归"作为人在文化中的"价值归至"是文化价值延伸的价值方法,便是"人性回归"。"精神"是文化"价值归至"的具体载体,它从更深层次实现人的本质性需求,以精神价值形态具象文化人的心理归属。  相似文献   

5.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受到了以娱乐化、世俗化、庸俗化为代表的泛审美观念的影响。影视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以其特有的形式在构建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建构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路径:一是"筑"结构,"转"思维;二是安好"探照灯",做好"守门人";三是"两个相关教育"齐手抓。  相似文献   

6.
确立人的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是当代新人文精神生成的基本前提;人性化需求的尽量满足是人文精神的物质保障和现实基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人文精神的最高追求;批判与创新是当代新人文精神生成与发展的持久动力。构建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必须把建设和谐文化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人是文化的存在。作为文化的要素,品格不仅是个体人的文化素养,也是民族的文化素养。深刻把握品格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品格的外延来看,可将其划分为八种:学习与批判的品格;积极与勤奋的品格;善交往与善合作的品格;尊重与责任的品格;自律与自勉的品格;自信与自强的品格;向善与奉献的品格;崇高与唯美的品格。精英品格的人文表征包括:求真的技能品格(含经验品格、科学品格、哲学品格),向善的道德品格和审美的精神品格。当前,部分文化产业精英在社会生存压力和浮躁气氛的裹挟下,将利益的理想渗透到文化理想中,并模糊了文化理想,而丧失了理想的文化,其文化品格陷入了自我迷失,心态浮躁以及单向度中。重构精英文化品格必须要求文化精英趋向尊重包容的道德品格,对世界观的自我改造,对文化审美标准的自我校正,以及具有文化批判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青年亚文化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属性。在消极亚文化影响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了异化。重新审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权威,规制媒体文化价值行为,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校园学生文化团体建设来完成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理念具有特殊的作用。当今中国最为重要的是在"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三个核心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因为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结晶,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为基本的理念,分别涉及着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并且也对应着真、善、美的追求。与此相应,对于个人道德品行方面来说,最为重要的则是诚实守信、爱国爱民、自尊自强。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不仅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社会审美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文明与腐朽、理性与恣意、审美与嗜丑的斗争一直存在着,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才能使社会彰显公平正义,使文明、理性、审美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要把立党为公、公而忘私作为衡量党性、美丑的根本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党的各级干部向善向美的总开关,"既严于律己又开拓进取"是干部行为审美化的现实要求,要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转作风"增强社会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三个部份,分别论述了公安文学作品中的丑陋形象也具有审美意义;对"审丑"与"审美"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传统文化、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地域背景下的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审美心理;在公安文学中丑美相生相克的原理.表明在公安文学中存在着相当的丑陋形象本属正常,符合公安文学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化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存在,在文化层面表现为文化异化。文化异化在当代主要体现在价值的异化、文化的浮嚣、道德的失落等方面。在社会劳动异化和人需要物质化的影响下,文化异化现象愈演愈烈。文化异化并非完全一无是处,要正确看待文化异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在实现自我发展中力求文化异化的克服。  相似文献   

13.
友、善、仁等传统文化内容是社会主义友善的价值根基。党在革命与建设中建构起的中国特色的阶级友善、公民友善等一系列新的友善观组成了现代友善观,"友善"这一价值表述方式得以确立,并以团结、互助、信任、关爱和宽容等为价值内容重点。尊重传统、大胆创造、追求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和不断创新实践形式等党在友善培育实践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友善是基础性价值,友善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和国家层面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二次元本质是一个架空世界,一些深陷其中的青年由"三维"走向"二维",与马克思"现实的人"相背离。这些青年在身份认同与社群关系、表达实践与语言建构以及审美价值观三个层面均体现出架空的特性;架空原因则考虑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符号异化、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以及青年独特的自身因素。引导这些沉浸虚拟中的青年回归现实,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二次元新媒体、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依托于大众文化而产生,将文化的形态变成了消费的产品,以此进入商品市场范畴成为文化意识观念形态的载体。进而,"文化工业"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之下人们对社会现状的理论回应,具体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控制之下所出现的文化危机。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的理论实质实则是对理性权威之下对"同一性"的批判。在同一性的作用之下,人的主体性与个体性精神逐步丧失,文化工业所实现的文化控制给人带来的是异化。  相似文献   

16.
综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忠孝节义"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它是对中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三纲五常"的凝练和升华。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才真正定型,并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价值观念。虽然经过近代道德革命冲击,"忠孝节义"作为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而遭到清算和否弃,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对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追本溯源、批判继承、扬弃转换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历史观念的发展及其现代性危机,最终导致对与错、善与恶之间价值标准的消解.列奥·施特劳斯主张回归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哲学,重估西方哲学史,并将其改写成回复自然权利的政治哲学史.在他的"魔眼"里,哲学的重要性和自然的不平等,成了消解现代性危机和批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利器",由此凸显其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紧张和对立.  相似文献   

18.
晚年司汤达自觉地对现实主义做了反思与批判,虽不能直接视为现代主义的创作,但其创作实践却与现代性思潮颇为契舍。在人物选择上,传统的英雄人物让位于恶魔式的流氓无赖;拳真模式上由客观真实转向主观真实,由单维表象真实转向多维内在真实;审美模式上由审美转向审丑;善恶模式上由善恶分明转向破坏道德式的界限模糊。  相似文献   

19.
《巴黎手稿》立意于回答"资本主义文明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具有一种文化批判与建构的宏大视角。《手稿》扬弃了唯心主义的文化观,把人类的精神文化状态与劳动自身的发展状态结合起来,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批判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人的世界的贬值"问题,指出人类精神文化发展与劳动由"谋生"需要向"乐生"需要的历史转变相一致。《手稿》提供了一切以实现人的普遍性,即本质力量对象化为目的的文化解释系统,辩证地分析了私有财产在"异化"与"异化的扬弃"中的作用。这些文化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使新疆公安工作面临挑战,以公安文化审美特征为视角,挖掘警察优美、崇高、人性美的审美价值,力争实现公安文化育警、励警、律警、惠警四大功能。切实增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