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粹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意识,含有"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却有碍于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是农业社会遗留的消极成分,它容易与民族主义相结合,而且网络已经成为民粹主义的重灾区。客观上看,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使得民粹主义思潮容易被激起。主观上看,广大高校大学生拥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容易被煽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为民粹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容易沾染上民粹主义。为了防止民粹主义在高校泛滥,我们应该警惕"民粹主义"思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球化所引发的国内贫富分化和社会分化,欧美等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当前的研究聚焦于民粹主义产生的政治经济根源,其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还未得到具体阐述。本文指出,西方国家当下的民粹主义思潮正在并将长期挑战着全球化时期的治理理论,这一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治理网络合法性的质疑、对治理中技术专家的不信任、对于合同外包等市场化治理工具的不满、反对和挑战国际层面的全球治理规则。治理理论的危机揭示了其强调技术理性而忽略公共性的理论缺陷。我国应在国际层面不断引领和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同时在国内层面反思"技治主义"倾向所导致的部分民粹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粹主义是近几年崛起的一股新兴社会思潮,以其传播的快捷性、影响的重大性快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我们在厘清民粹主义主要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网络民粹主义进行了利弊分析,其结果我们不难看到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助推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等,也有消解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削弱政府公信力等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民粹主义在网络媒体表达中的存在,需要我们予以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粹主义是1 9世纪中叶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农民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它极力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主张从农村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内外学术界曾经对"毛泽东与民粹主义关系"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就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待民粹主义的态度作了简要述评,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下造成的,并非是民粹主义的问题。最后,笔者认为毛泽东绝不是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演变出的新形态,是近年来国内主要流行的政治思潮之一。网络民粹主义的内在本质是人民与精英的二元对立,外在表现为非理性的道德评判,并呈现出与多种社会思潮合流共生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遭受强烈冲击,主要表现为:争夺舆论支持,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制造社会分裂,破坏意识形态的稳定秩序。疏离党群关系,消解意识形态政治合法性。为此,应当从夯实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提高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本领,削弱网络民粹主义社会根基等方面系统施策,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6.
截至目前,"民粹主义"已经历了从前现代化时代到后现代化时代的历史演进,其内容也相应发生了显著变迁:前现代化时代的民粹主义是较晚开始实现近代化的国家对近代化进程的一种反应,在实现现代化阶段民粹主义曾试图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但并未取得成功,后现代化时代的民粹主义则是因当今世界分裂为"已实现现代化的世界"与"未实现现代化的世界"两部分而诱生的。前现代化时代的民粹主义反对社会快速实现现代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主张实现本派别所主张的特定的现代化,后现代化时代的民粹主义则反对社会迅速陷入多元化。通过对不同时代的民粹主义的比较可知,民粹主义是一种由代表社会底层民众的激进人士促生的,以反对精英阶层、反对社会出现快速剧烈变革为目标的,以对内建立"人民共同体"、对外建立"民族共同体"为主要社会理想的,带有排外主义特征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具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民粹主义日益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社会思潮。贫富两极分化、政治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文化隔阂以及民众安全感缺失等,是民粹主义在当今世界兴起的主要原因。民粹主义的兴起不利于世界文明交流,容易增加经贸纠纷,加剧政治分歧,阻碍民族文化交流。为警惕民粹主义的危害及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要维护世界经济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要拓展人类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倡导人类共同价值,打破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普及伴随着网络亚文化的兴盛,网络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日渐显现民粹主义思潮,民粹主义对于表达民意、反映社会现实有积极作用,但极端民粹主义思想泛滥和夸大传播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亚文化中出现的民粹思想加以引导和矫正,既要维护大众表达民意的权利,畅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渠道,也要发挥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得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稳步构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网络空间存在着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表现为崇尚平民、反对精英、暴力崇拜、美化弱者等话语特征,一旦涉及如官、警、富等敏感区域时,公众的集体记忆和刻板意见很容易被激活,决定事情走向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性,人肉搜索、谣言、群体攻击、泄愤、借势造势、恶搞戏谑等是常用策略手段。网络民粹主义既与社会矛盾、底层情绪累积有关,也和现实中制度化参与渠道不畅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民粹主义的概念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将民粹主义视为一种政治动员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在概念上的模糊和分歧。这种政治动员手段就是民粹动员,它通过持久的政治运动和民粹主义的话语体系发动大众动员,将团结一致的"人民"置于某种对抗反大众"精英"的纵向关系中。通过民粹动员的方法研究20世纪中期拉美的民粹主义,能够更好地阐明这一时代的政治形势,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台湾民主政治带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在李登辉时期,台湾出现了威权民粹主义,而在陈水扁时期,台湾则出现了选举民粹主义。这两大民粹主义形态给台湾政治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我国经济领域的矛盾日益暴露,思想领域也出现了多种思潮,主要表现为极左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悲观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潮对社会的影响渐深.面对这些思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主要社会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新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公共知识分子等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对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加强对这些社会思潮的研究,分析其现实影响,将有助于做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人民围绕着救国救民、求强求富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奋斗。为此,先后出现了洋务思潮、改良思潮和革命思潮等来指导其社会实践活动。每种思潮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当时的国情密切相关,因此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思潮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它极大地影响并改变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教育,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其影响力还选出教育领域,辐射到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6.
标志性的刑事案件、民意压力以及政治势力的鼓动和支持共同构成了西方国家刑罚民粹主义的三级结构,也是其基本运作模式.刑罚民粹主义缺乏明确的核心价值、漠视真实的犯罪状况,在方法论上无法自圆其说;背离刑法的基本理念、造成刑事立法活动的工具化、犯罪政策的简单化,偏离犯罪治理的客观规律,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不过,它所蕴含的扩大立法共识基础、尊重民众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性等观念值得尊重.而其折射出的如何扩大民众在立法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平衡民意影响与立法精英化的关系更值得深入思索.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一些学者开始探讨毛泽东身上的民粹主义色彩。1989年,胡绳同志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论》一文中提出毛泽东“曾染上民粹主义的色彩”。他的观点引起国内一些学者的激烈争论。本文认为毛泽东终其一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不是民粹主义者。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坚持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践的态度对待面临的一切问题。实现了对民粹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发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近代以来就始终沉浮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之中。近年来,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思潮又在我国沉渣泛起,甚嚣尘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对此,学界予以了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基础上,主要集中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起源演变、本质表现、消极影响及其应对对策等四个理论维度,以期反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历史源流和现实概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全球化的压力下出现了政治思潮的快速"变异",表现为支撑战后全球经济增长和世界秩序大致稳定的世俗政治意识形态陷入危机,激进政治、民粹主义、极端主义等原本处于政治光谱边缘的思想主张大行其道。全球资本主义秩序制造了"超级阶层"和"下沉阶层",货物和资本越来越自由的流动导致经济活动从政治社会体制中"脱嵌"。现代国家的执政者既要努力保持本土市场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又必须有效解决因此产生的收入差距和其他社会代价。精英群体更容易看到前者的必要性,而普通民众对后者也存在迫切的需求,在民主实践中,精英和民众之间的巨大分歧经常形成相互否决的局面,而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功能的严格限制,又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在维持市场合法性方面的能力。在资本的压力下,左右为难的国家内部不可避免地催生"出局的人"。单一国家应对全球性危机的能力越有限,"出局的人"对强硬手段和激进政策的渴求就越强烈。整体而言,世界范围内激进政治的高潮迭起反映了在如何应对全球化代价问题上政治解决方案的匮乏。  相似文献   

20.
自从美国学者莫里斯·麦斯纳提出毛泽东研究中的民粹主义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特别是对毛泽东建国后的所谓民粹主义倾向开展了激烈的论争,那么如何评价毛泽东建国后的所谓民粹主义倾向成为当今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厘清这一问题对我们更好的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及其晚年的错误决策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