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的前两篇序言由恩格斯独立起草,由此引出了这两篇序言的“作者身份问题”,进而再次引申出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二人在晚年是否保持了思想上的一致性?时至今日,人们并未找到相关文献来证明马克思不同意恩格斯撰写的序言草稿;马恩二人晚年在一些问题上的见解大同小异,并且相互补充。恩格斯非常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因而其1883年所概括的贯穿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精确凝练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恩格斯晚年在他的一些论著和书信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重要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分析和梳理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关论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特别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恩格斯晚年在民主问题的认识上实现了两大理论飞跃:一个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上,实现了从公社国家到民主共和国认识的转变;一个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斗争策略上,实现了从暴力革命向合法性斗争的转变。但是,在形成这两大理论飞跃的过程中,恩格斯并没有忽视对暴力问题的强调。总体上说,恩格斯晚年的民主观实质上指向了阶级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晚年对实践的内容、形式、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论述,不仅深化了他和马克思早年一起创立的科学实践观,而且为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指导下,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策略,制定了建设群众性工人政党的理论和方针。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晚年书信不仅阐述了众多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以恩格斯所指出的研究方法为指南,根据第一手材料即原著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努力掌握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科学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社会发展的“过程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问题 ,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作出了新论断 ,生动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的莱茵省巴门市。1990年恰好是他的诞辰170周年,也是恩格斯撰写的名著之一——《德国农民战争》发表140周年。《德国农民战争》是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第一部系统地研究农民阶级和农民战争的经典名著。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地论述了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起源,性质和失败原因,剖析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阶级特性和历史地位,科学地总结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经济基础和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晚年对实践的内容、形式、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论述,不仅深化了他和马克思早年一起创立的科学实践观,而且为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指导下,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策略,制定了建设群众性工人政党的理论和方针。  相似文献   

9.
肖楠 《理论前沿》2007,494(5):24-28
本文针对谢滔先生文章中关于恩格斯晚年思想的两种说法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看法,认为恩格斯晚年既没有放弃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也没有放弃暴力革命而寻求走和平改良道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思维方式去“裁剪”一百多年以前的恩格斯,要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是对唯物史观的体现,表明唯物史观在今天并没有过时。恩格斯晚年在完善发展唯物史观过程中提出的"历史合力论"对于我国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思想批判中汲取其有益成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一步步地探索中对意识形态的概念以及本质等有了更深入、科学的认识。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阐述,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是在深入剖析、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之中,马克思创立和发展了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1990年的11月28日,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17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它自然使我们共产党人更多地想到恩格斯伟大一生的不朽功绩。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工作了40年,在此以前和在此期间,他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而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一生十分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观恩格斯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在其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马克思终生忙于《资本论》的创作等原因,比较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多是由恩格斯完成的。通过《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和书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可以说,如果恩格斯不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就不可能配合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对其作出基本阐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第一个在广博和自觉的方式上说明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态。所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黑格尔都阐明过。问题是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规律是作为思维的规律硬加在自然界和历史上面而不是从它们当中抽引出来的。马克思的贡献在于他从黑格尔的唯心论中挽救了辩证法,使其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成为科学的理论形式,并运用于历史领域。马克思在他的许多重要著作中尤其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因此可以说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但“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创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33页)的恩格斯  相似文献   

15.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提出的重要战略选择,是重塑和稳固党的领导权威、道德权威和制度权威的关键。恩格斯在《论权威》中阐释了权威理论的深刻内涵,对重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是西方学界持续研究的热点,他们在批判苏联官方哲学的同时制造出一个“恩格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进行文献学的考察表明,马克思在其学术思想进程中,深受恩格斯影响,铸就了二人学术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性.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在科学方法论、政治结论和一般结论上深受恩格斯的影响,甚至采纳了恩格斯“不正确”的观点.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又都是十分自信和独立的人,把他们神秘化为一个绝对的同一体,或者过分夸大二者间的差异,都是与事实不符的.  相似文献   

17.
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猛烈地抨击了普鲁东主义者在解决工人阶级住宅短缺问题上的改良主义的主张,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无产阶级解放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原则与立场。恩格斯指出,住宅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以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任何打算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的企图都是愚蠢的行为。恩格斯的这一论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住宅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从竞争关系的视角展开了私有制批判理论。由于竞争的视角主要对应于资本与资本之间或劳动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而不直接对应于劳资关系的分析,因而,随着其解读思路从对私有制竞争关系之不道德性的批判,慢慢地转到劳资之间阶级斗争的理论层面,恩格斯把批判的重点逐步转向体现这种阶级斗争的工厂制度层面。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等文本中,恩格斯通过工业革命的视角对工厂制度作出了更为深刻的分析,从而在历史观上具备了向唯物史观发展的更多的思想潜力。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论权威》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文献。《论权威》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阐释与论证,对于新时代维护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权威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论权威》蕴含的思想论断启示我们:新时代党的领导权威对于实现"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以及统一党内意志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不仅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前提,又是维护全党意志统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要的政治品格。恩格斯晚年通过书信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及大、从弱到强的思想武器。恩格斯晚年书信为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输送了理论养分。新时代,要把伟大斗争精神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必须明确其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