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明霞 《求实》2012,(10):88-92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变化,农民身份发生四次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形式是:翻身农民、国家农民、社会农民和新型农民。每一种身份都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相联系,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政策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盛开  方彬 《求实》2006,3(12):99-102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就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的策略、方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有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也就是改革。这个政策没有变,变化的是改革过程中农村政策的取向。农村改革不同阶段的农村政策取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1978年至1984年底,农村改革的启动与突破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农民获得自主和实惠为取向;1985年至1992年初,农村改革的探索与展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市场化为主要取向;1992年初至2002年底,农村改革的深化与攻坚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主要以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取向;2002年底至今,农村综合改革与创建新制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第三次农村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当代》2005,(11):59-60
王世玲在10月13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介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一个全面的农村政策新体系正在浮出水面。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未来5到20年中国农村政策的目标,将是中央抓三农问题的一个总题目。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第三次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4.
一、"六靠"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三年多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增加农民收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市场,五靠信息,六靠人才。从政策、科技、投入三方面来看,当前我们应着重办好六件大事:一是要继续稳定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搞好土地延包工作,这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决不能动摇。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的政策,严格把机动地控制在5%以内,不留"干部田"和"提留田",并从法律上保证承包关系的合法化,把承包合同、承包地块、土地经营证书全部落实到户;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给农民吃定心丸,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农民的合理负担。费大于税的问题必须解决,要按照中央规定的新要求,确定农民的合理负担,坚决取消农民的不合理开支,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从这个意义上说,减负才能增收,减负就是增收。三是要改变城乡政策各异的局面,逐步形成全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3,(12):1-1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中央农村政策对农村发展以至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通过制定多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政策的演变过程及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博览     
《先锋队》2013,(4):44-45
改革开放仍是中国最大红利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过去30年,中国通过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生活也一天天富裕起来。然而,俗话说"30年河  相似文献   

8.
农业“三靠”要突出投入阮方确建国四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几次大发展,农业几次上台阶,主要是靠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带来农民积极性的大提高,然而,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总是有一定限度的。...  相似文献   

9.
着力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粮食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用世界上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辉煌成就。但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稳固,投入比较少,抗灾能力弱。特别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发展,粮食需求将不断增长,而制约粮食生产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粮食供求偏紧运行,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种常…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若只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满足这种高速增长的经济要求的,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来支持。然而,长期难以抑制的通货膨胀又进一步推动了投资的扩张。于是建设资金短缺成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必然面临的问题。解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政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时期加强农村政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战略任务:一是增加农产品产量,保证有效供给;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完成这两大战略任务,需要全党重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政策研究,把农村政策搞对头,用政策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地处北京西南郊,“北京猿人”故乡的房山区周口店乡南韩继村,有317户,1095人,450名劳动力,1040亩土地,是个中等规模的村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韩继村的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不断将改革引向深入。他们靠政策、靠科学、靠投入,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6,(3):1-1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企业要卓有成效地担负起两个文明建设的重任,要靠抓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们房县地处鄂西北大山区,集老、少、边、穷、库区为一体,是个典型的山区县。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省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山区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但山区仍未摆脱贫困,除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外,农村政策不能完全落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人民站起来,靠党;富起来,也靠党。如果说,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和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那么,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迈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曾经对人类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在近代却落后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5,(6)
<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靠什么赢得比较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坚定的回答: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实践表明,36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还是要靠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为中国在世界发展竞争中赢得了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9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8,(11)
改革开放是从农村起步的,首先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安徽。安徽的农村改革,最早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小平同志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要解决好几个重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刻认识农村土地流转的重大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年,中央所有农村政策的目标,归结起来就是两个放活:一是放活土地,二是放活农民。放活土地,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放活,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中流转;放活农民,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