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课》2007,(1):4-4
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赢接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各级党委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负责、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适应城乡基层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在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政治选择,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推进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保障,有利于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庄新华 《党课》2007,(4):28-29
政治是阶级、民族、社会集团之间基于各自的根本利益所出发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活动。政治是个历史范畴,其内容和形式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政治是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及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每一个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必须进行政治斗争,为此而制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应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都属于政治领域。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的解决,说到底都是通过政权来实现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进行夺取政权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正确处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中心任务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彻底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政治参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公民参与,是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广泛有序的公民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但是,现在我们处于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会给政治参与的发展带来挑战.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积极探求新时期政治参与的路径,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原苏东国家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吸收广大劳动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扩展了民主的范围和基础,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条式理解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思想僵化,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化建设,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政治体制改革,等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质量,失去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的市场-民主-福利的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已经显现,即我国社会主义具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福利的属性.这种市场-民主-福利的社会主义也必将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民主权利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现阶段人民民主权利实现的特点,对于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切实保障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形式:“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科学性的根本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民主权利只能采取“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民主权利的直接实现…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讲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诚意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王炳权 《前线》2013,(4):15-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四个基本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更好地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探索中历史地形成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适应我国国情,是国家统一、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保障,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这一制度有效地保证人民代表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来,保证其代表性的真实与广泛,保证人民代表能够全面反映广大民众的集中期盼和利益诉求,并最终在政策层面形成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法规,使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含着崇高的伦理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对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基本政治权利以及每个人都享有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权的认可和尊重。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党和国家各级组织及其人员行使政治权力的动机和目标,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施政治管理的过程,必须做到公开、公正、廉洁;行使政治权力的结果,必须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的生命线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党的工作的中心环节,成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是党的主张,同时也是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谐社会是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人的愿望得到充分表达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们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又是各条战线上的代表人物,他们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广泛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理所应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正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丽新 《奋斗》2020,(1):26-2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坚守“人民立场”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必须遵循的政治初心,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归宿。国家治理应体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应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提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8条具体道路构成的。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  相似文献   

16.
边延 《支部生活》2008,(10):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其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史秋秋 《前线》2008,(4):51-52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的生命线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党的工作的中心环节,成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手段,是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02,(21):64-6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保障,政治法治化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得不到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表现。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样一条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中应有之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公共权力配置各方利益系统发生的以民主和社会主义为取向的转变途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是这一道路的重要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这一道路的基本架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是这一道路的隐性支撑。坚持这一道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