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用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秀人才的识别、选拔、使用和培养;二是广大员工潜能的合理配置与挖掘。人才是组织之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组织的第一竞争要素,人才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管理者如何提高智慧用人的能力成为伯乐,是现代企业用好人才、发展壮大的决定性战略。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已经成为领导工作中日益重要的课题。古人讲“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善于用人的人要心甘情愿地处在被用者下面,这就是“不争之德”。领导干部作为用人主体,必须具备这种传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
王同海 《求贤》2008,(6):33-34
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中,东丽区人事局创新招录选人、用人机制,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考录环境,坚持选拔高素质人才,使全区人才选拔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实现全区率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央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干部制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列出专门章节提出。公开选拔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改“由少数人选人”为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荐才选才,扩大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有利于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改“在少数人中选人”为面向社会、全方位选才,拓宽了选人渠道。但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惟才是举     
华明 《干部之友》2003,(1):19-19
选拔人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纵观我国的历史长河,有许多领导者总把出身、资历、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摆在首位。殊不知,为此埋没了多少能人志士。历史上凡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都不看重人才出身、门第,资历。像三国时代的曹揲,提出“惟才是举”,便是具有时代挑战性的选才标准?鲁迅先生称赞曹操说:“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这是别人不敢说的。”曹操选人,惟才是举,其中有些方面确实值得现代管理者学习。  相似文献   

6.
赵良坤 《党课》2013,(8):62-62
刘云山同志在出席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时曾强调,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进”。选人用人向来是一种政治智慧,所以才有“栽好梧桐树,招来金凤凰”、从细微处识别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各种选人用人方法,才有刘备、李世民、武则天等一大批选人用人的杰出“伯乐”。刘云山同志提出的“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就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7.
年轻就是希望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甘当伯乐,甘为人梯。1979年他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文中说:“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他不仅要求各级干部要善于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到第一线去发现人才,为年轻人让位。王兆国同志的起用.就  相似文献   

8.
杨汉文 《求贤》2011,(7):49-50
天津市二商集团党委必须认真领会胡总书记和市委领导讲话精神.认清新形势.在加快发展的实践中重视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党管干部、主导用人职能作用.特别是培养选拔符合集团“十二五”规划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年轻干部方面.认真探求.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9.
依机制用人,不宜单靠“伯乐”相人。说起用人,人们便会自然想到那位善相“千里马”的伯乐,并希望多出一些“伯乐”式的领导,让所有的“千里马”都得到发现和起用。其实,伯乐虽然有独具的相马慧眼,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个人精力、视野范围、认知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把抓紧培养选拔和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认真落实小平同志“关键是人”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新的选才用人机制,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和年轻干部都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在人才选拔问题上,识才是选才的前提,用才是选才的目的。要识别和选拔好人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应当学会运用“普遍联系观”、“发展变化观”和“实践第一观”。 (一)坚持普遍联系观,实现人才识别与选拔的全面性 人才的成长与其他事物一样,既受其内在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才时必须学会运用普遍联系观从内在的和外在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广泛联系中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和  相似文献   

12.
陈智祥 《求实》2004,(4):22-23
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是提升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所以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党政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拔使用党政人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在党政人才的选拔使用过程中 ,既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办事 ,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宽眼界“不拘一格选人才” ,积极建构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要选拔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党政人才 ,必须严把“识人关”、“选人关”、“荐人关”、“用人关”。  相似文献   

13.
马涓 《支部生活》2005,(6):22-23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使用人才的新机制,极力营造“识才、选才、爱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丽江市委组织部去年着手制定了选拔组建市“首批市管专家”的方案。目前,已选拔12名市管专家,成为丽江的“智囊集团”,他们积极联系各个领域,为市委、市政府对专业性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提供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干部考察、任用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有的领导议论某个干部“个性比较强”、“棱角比较突出”等等。在有些领导同志看来,干部的个性和棱角是不能容忍的。一些单位不出人才、少有政绩,恐怕与其领导用人求全责备、容忍不了有个性的人才有些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5):8-8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领导人才的选拔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政党的存亡。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选拔培养领导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积极推进领导人才选拔培养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古人日:“治国之道在于举贤,为政之道在于任贤。”长期以来,选拔领导干部沿用的是“伯乐”推荐、征求意见、组织考察、领导决定的办法。这种办法在以往的特定历史时期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对选拔领导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至需建立科学、规范、客观、准确的选拔领导人才的机制。为此,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则有关规定,省人事厅于1996年下半年首次采用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努力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去选才用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干部,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彻底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意识,探索新的选才用人之道。一、确立求实创新的选才用人标准选拔培养干部,首要前提是了解正确的用人标准深刻内涵,要确立正确的选才标准,讲德才条件,我们必须弄清“德”,即政治素质与“才”,即才学能力的真正内涵。(一)政治素质方面,即“德”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内容:第一,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新世纪的干部,应做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容有任何含糊和动摇。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选准选好,使能者在职,贤者在位,是用人的中心环节。因为,只有选准选好人,才能兴业;只有选准选好人,其他人才成长的积极性才会高涨;只有选准选好人。才能吸引外部人才。在人才的选拔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选拔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度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还不太适应。党政干部选拔工作的民主化程度还有  相似文献   

19.
伯乐相马,是我们熟知的一个寓言故事。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那些独具慧眼、摒弃成见、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地发现和起用人才的人喻为“伯乐”。人们赞颂这样的“伯乐”,因为他们慧眼独具,知人善任;因为他们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因为他们目光高远,远见卓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这样的“伯乐”,凭着对党和国家大业的耿耿忠心,凭着对事业和人民的荡荡真诚,凭着无瑕的品格和过人的见识,擢拔人才,奖掖后生,发现和起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千里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伯乐”是可敬的,“相马”是必要的,但仅有“相…  相似文献   

20.
对干部管理中用人决策的思考刘淑坤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中心环节。而人事行政中选拔使用干部的决策,更是关乎事业成败。“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大批思想敏锐、务实精干的各级领导人才,如何通过公平合理的决策程序,来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