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中原 《法制博览》2022,(2):148-150
本文通过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界定其性质,确定此类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抗辩事由、责任主体以及责任承担的法理依据.笔者以期通过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研究,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有关问题从理论上予以研究和探讨,从而对我国的现行立法提出完善之策,尽可能地使法律规定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2.
曾庆俐 《法制博览》2023,(21):115-117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规则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法律实务研究工作中的一个痛点及难点。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我国在编纂《民法典》时对涉及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则的原《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基于此,本文先简要介绍了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定义及特点,并对《民法典》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规则进行研究,同时探讨该责任规则的立法不足及完善策略,以此助推我国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促使高空抛物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
将加害人不明的高空抛坠物侵权行为不同于其他种类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这一侵权行为归责做了专门规定,众多学者将其解读为公平责任,作者认为这是实体意义上归责原则的体现。从法规出发,从中论证这一特殊情境下的证明责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陈颖 《法制博览》2023,(27):136-138
《民法典》新增设物业服务企业为高空抛物案件责任主体,为统一裁判尺度,公平确定各主体责任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其侵权责任的规制仍是困扰司法系统的难题。针对《民法典》关于高空抛物案件中物业服务企业侵权责任的规定存在的局限与不足,提出解决疑点与争议、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侵权责任规制的建议与对策,对于维护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平衡各责任主体法律冲突,实现司法治理的公平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昕悦 《法制博览》2023,(13):139-141
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施行,高空抛物行为正式进入刑法,高空抛物罪成为一项专有罪名。与此同时,在刑法理论学界针对高空抛物的解释论领域的各种争论也是如火如荼。本文从刑法教义学的视角,对高空抛物的法益归属、主观罪过形式以及“情节严重”的限缩解释进行分析评价,助力司法实践中高空抛物罪的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6.
高空抛物行为是指从高层建筑、桥梁等高处向下抛掷物品的危险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个人安全造成威胁,更对公共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不断增加,高空抛物事件屡屡发生,给社会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高空抛物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首先,抛掷物击中行人或车辆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其次,高空抛物事件会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安全感,进而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最后,这种行为也会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和成本。针对高空抛物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方面,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加强对高层建筑和桥梁等的安全管理,采取技术方法和人员巡查等方式,减少发生高空抛物行为;另一方面,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大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力度,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高空抛物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管理和打击,才能保障公共安全,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因在风险社会中将法益保护前置化而无限扩大处罚范围,尊重刑法谦抑性,对高空抛物罪的"情节严重"应结合高空抛物行为类型、高空抛物的地点、抛掷的物体来综合认定,严控高空抛物行为入罪条件.根据实际危害结果妥善处理高空抛物犯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故意毁坏财物...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以下简称《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五十条规定了第三人过错原因导致的动物致害责任,以侵权行为形态为标准可以归入第三人侵权行为,故其应当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相匹配.在该条规定中,可解读为导致该损害发生的危险源可全部归责于第三人过错行为.尽管在表面上看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是直接责任人,但实...  相似文献   

9.
贾立军 《法制博览》2023,(10):55-57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在带给我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伴生了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侵权行为。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中各民事主体的言论行为,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净化网络环境,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至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构建出了完整的网络侵权责任规则体系。本文将立足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简要分析微信群组聊天中发生的网络侵权行为,辨析微信群主对微信群承担管理责任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并对进一步完善网络侵权责任承担制度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工具,发表和传播信息简易、迅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微博中表达思想、发泄情绪的现象也日渐趋多,而在言论自由的标榜下微博,成为了侵犯他人权利的载体,而出现了众多的微博侵权行为。因此,探讨微博侵权的可能性并分析侵权损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微博侵权的责任承担主体,进一步提出规范微博发展的措施,以期对现行侵权责任法之相关规定之合理性进行解读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我国每年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实践中发生的侵权案件也逐年显著增加,而且侵权行为人的侵权手段越来越隐蔽,侵权方式也越来越多样进而导致侵权判定变得越来越复杂。尽管我国在专利保护方面的立法已经初有成效,但对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例如多主体实施方法与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专利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及共同侵权的关系、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和方法。本文主要梳理我国当前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的适用理论和司法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待解决的问题,以便在专利侵权行为判定过程中作出最为稳妥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使得专利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文丽萍 《法制博览》2023,(36):25-27
民事不作为侵权,是指具有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合同约定,本身负有作为义务,但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定作为义务,或不履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作为义务,给相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应当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的情形。民事不作为侵权应以侵权责任人负有法定或约定的作为义务为前提,并应满足《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个别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民事不作为侵权案件过程中,未严格适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主观扩大民事不作为侵权行为的范围,加大了无民事作为义务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引发当事人的上诉或申诉,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本文以一起损害生命健康权侵权纠纷为例,分析了民事不作为侵权的法定构成要件及司法确认标准,以期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对民事不作为侵权的认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因果关系是民事侵权责任体系的构成要件之一,功能在于为侵权行为的归责提供事实上的因果链条。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基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确立了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以此来救济受害人。但是由于该条文规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司法实践当中的适用出现混乱。因此,随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困扰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问题亦应得到明确。  相似文献   

14.
祁光彧 《法制博览》2015,(7):138-139,137
网络服务业的速度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大家在网络上享受各种服务的同时,也会遭遇侵权行为。如何让权利人能够及时制止侵权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其中明确网络服务者的侵权责任便是重中之重。为此本文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宾 《法制博览》2013,(5):261+236
网络侵权作为实体法上的一个侵权行为,最终需要通过相关程序法的运用才能得以实现对加害人的惩罚以及对受害人的救济和保障。由于网络侵权的特殊性,在诉讼中使得加重了诉讼应用的难度。本文通过对有关网络侵权案件诉讼中若干制度的分析论证,明确了诉讼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旨在完善网络侵权诉讼的顺利进行,从而保障网络侵权纠纷的顺利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陈慧 《法制博览》2022,(11):46-48
环境侵权在民事侵权行为中具有一定特殊性,与常见民事侵权问题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基于环境侵权的惩罚与救济而言,所应用的惩罚性赔偿也应体现出特殊性.在《民法典》中针对环境侵权损害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但相关规定容易出现适用范围的分歧,为此,在生态环境损害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在解释论下不同层面进行论证,并提出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条款...  相似文献   

17.
"冒名"是指假冒他人署名发表自己作品的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48条第8项将其规定为侵权行为,但并未明确其侵权性质。对此,学界观点素有分歧,主要有侵害署名权说,侵害姓名权说,不正当竞争说。文章从冒名的主体、目的及手段对冒名行为进行界定,基于对学界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各个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冒名行为的侵权性质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环境污染侵权的特殊性,并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环境污染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方式并不能适用于环境污染中的侵权行为,对于环境侵权只能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9.
程慧芬 《法制博览》2013,(5):139-140
与环境有关的侵权行为的司法救济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作为环境侵权救济主要途径的司法救济对世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主要受到了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本文将从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概述、造成环境侵权司法救济困境的原因分析、对完善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建议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朱勇齐 《法制博览》2022,(14):118-120
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此类事件所导致的伤人案件以及致使人民群众的财产受到损害的案件屡见不鲜,并且作为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由此引发的社会纠纷,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对高空抛物行为的认定存在一定困难.目前通过司法实践的逐渐探索和发展,出台了相关法律文件、刑法修正案等来弥补高空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