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改革发展阶段,最终发展到现在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遵循市场规律的就业制度,并按照毕业生就业的规律、特点来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使有就业愿望的广大毕业生得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指出,“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并逐步推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几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作用,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逐步扩大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范围,改变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不见面,没有选择权和被选择权的被动局面,形成了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宽松的环境。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毕业生就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成为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学生自主择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两个根本转变”的具体体现,其意义巨大,影响深远。 首先,它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体制上的一次革命。“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  相似文献   

4.
褚江 《人事天地》2006,(3):22-23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区域壁垒也相应地被打破,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择人权得到切实的确立。但在各种形形色色的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例。本文结合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一些特点,选取了两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制度中的“统包统分”制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就业制度纵向发展过程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古丽丹 《人事天地》2010,(22):72-72
本刊讯(古丽丹)为了进一步落实南宁市委市政府就业工作部署,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用人单位选择人才,7月13、14日,由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南宁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承办的2010年南宁市夏季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南宁市人才市场新址举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也步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模式”阶段,笔者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一直实行定向统招统分的格局已被打破。“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 ,“公务员资格考试将变为竞争考试”于 2 0 0 2年起在公安院校毕业生中试行。因此 ,加强对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显得极为重要 ,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特别是1998年高校试点并轨后的首批大学生将以“纯市场”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综合各类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会议等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出199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所面对的现实是不尽如人意的。为什么在知识就是财富,就是力量,信息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我国出现了表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也步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模式”阶段,笔者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市场导向、政府调节、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新形势下迈向市场化,这就要求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有新认识、新观念、新举措,要用市场的机制和眼光、用改革和发展的思维来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3月14日,南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南宁市人才市场携80多家招聘单位组团参加在广西大学露天运动场举行的“全区高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洽谈会”,此次组团标志着南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南宁市人才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3.
基层动态     
正联合"一站式"服务进驻桂林市"双选会"本刊讯(通讯员龚泓予)3月2日,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的桂林市第59届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上,桂林市首次联合市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职能的相关部门和高校,在"双选会"现场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这是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大举措,首创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形式。由于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纷繁复杂的社会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事天地》2010,(20):72-72
本刊讯(古丽丹)为了进一步落实南宁市委市政府就业工作部署,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用人单位选择人才,7月13、14日,由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南宁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承办的2010年南宁市夏季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南宁市人才市场新址举行。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天大的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也是社会的稳定工程,更是家庭的希望工程。从中央领导到普通家庭对此无不牵挂心怀。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区按照中央部署,积极采取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一系列举措。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建国至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经历了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的重要转变。在建国初期,“统包统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对解决当时各行业对人才的急需,缓解对人才需求的矛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适应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内部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毕业生对社会发展就业心理需要,1983年在部分学校实行毕业生分配的“供需见面”,促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减少了统一分配计划存在的盲目性,国家教委并于1989年3月提出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事天地》2009,(21):6-7
面对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为何有些学校的毕业生能够漂亮突围,广受青睐?为何有些毕业生却在企业招兵买马的竞技场里遭遇“滑铁卢”?这涉及到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问题。我们认为,讨论一个毕业生有没有就业竞争力,就像看待企业产品“有没有人要”、“好用不好用”和“有没有市场”一样。  相似文献   

20.
《人事天地》2012,(3):65
本刊讯(通讯员古丽丹)2月10日,为期3天的2012年南宁春季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南宁市人才市场落下帷幕。本次双选会主要面向2012届大中专毕业生,共有265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018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