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刘上洋近翻史籍,看到一则轶事,说的是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宝玉,就把它献给大臣子罕。子罕坚辞不受。献玉人说:“我已请几个行家看过,确实是宝玉才拿来献你的。”子罕说:“我是把不贪作为宝的,你是把玉作为宝的。你如果把宝玉给了我,咱们两个人都失掉了宝...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的几个镜头,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的熟悉: 场景一:一个孩子在外面刚刚打完球或者别的体育运动后回家,爷爷奶奶看到了“这孩子怎么穿这么少”。赶紧给孩子把衣服穿上了。  相似文献   

3.
开心岛     
寻猫启事密斯杰尔·施密特来到伦敦一家报纸的编辑部。“我想请你们为我在报纸上登载一则启事,即谁能为我妻子找到她心爱的猫,他将得到百万英镑……”“您不觉得为一只猫所付的代价太高了吗?”广告部的女工作人员问。“别担心,小姐,昨天我已经把那个小畜生淹死了。”分类“伊万,你来回答,眼镜蛇属哪一类动物?”老师问。学生想了想回答:“应属近视眼类。”约牌友新婚不久的医生被妻子看得很紧。三个牌友无奈,只能给他家里去电话。医生的妻子拿起了话筒。“喂!医生在家吗?院里有个病人急需抢救。”“病情很严重吗?”年轻的医生妻…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报纸,看到一则解析"楼盘文化"的公益广告,读之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报中说,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逐高利,在楼盘宣传上大打广告战,使出了很多雷人的词语。如地段偏僻,则言"告别闹市喧嚣,独享静谧人生";如户型很烂,则  相似文献   

5.
曹向春获奖感言(第三届兰亭奖)2008年8月30号凌晨,我母亲走了,只有58岁。弥留之际还在问我:"找到工作没有?"2007年10月,我离开了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商业界。先后工作过的几个企业都给了我惊人相似的评价:领导和同事要么说我不务正业,要么说我"有点不正常"。每天早上,老婆去上班,孩子去上幼儿园,而我去哪呢?我从卧室走到阳台,再从  相似文献   

6.
幽默六则     
年轻 在公共汽车上,我给一位大娘让了座。大娘高兴地和我攀谈起来,问道:“孩子今年多大了?”我说:“26岁了。”大娘羡慕地说:“那你长得可真年轻。看起来也就30岁出头.想不到孩子都26岁了。”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从有关新闻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某省电信部门拍卖30个“吉祥”电话号码,少则几万元,多达300000元.共拍卖收入1500000元。一位负贯人向社会承谬,拍卖“吉祥”电话号码所得资金全部捐献给灾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同。  相似文献   

8.
严骏 《民主与法制》2014,(20):14-15
2014年5月27日,65岁的李锦莲隔着铁窗对着前来探监的女儿李春兰絮叨着:“一定要为我申冤,我没有毒杀那两个孩子,毒死那两个小孩的糖纸上没有我的指纹!你一定要想办法把糖纸上的指纹鉴定书调取出来。”  相似文献   

9.
资料卡片     
学会承担责任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要求按照原价赔付125美元。当时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回到家,父亲问明原因后说,自己打碎的就得自己赔。因为孩子自己没有钱,这位父亲就先借给他125美元,并约定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靠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终于把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他就是里根。假设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人父母者或许会有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有的出于对孩子的过分疼爱,及时替孩子赔付玻璃钱;有的则可能将孩子狠狠地…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在无人售报点,看到有两个人拿了报纸,其中一个人一边掏钱一边说:“其实不给钱我也照样可以把报纸拿走。”另一个人马上说:“不要这样,做人还是要讲档次嘛。”无独有偶,又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前面走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手拿着一叠纸,一面撕着一面就把纸往地上扔。另一个人说:“你看你把马路弄成这样”。这人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不然要扫马路的人干什么?”另一个人则说道:“人和人不一样,总还是要做个有档次的人吧。”对这两件事我当时并未介意,但后来回味起来,倒觉得很有嚼头。我不仅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关于…  相似文献   

11.
征婚陷阱     
邻家一位已经不算年轻的“老小伙子”, 33岁的人了,至今没有成家。前些日偶尔在电梯里与他相遇,互相打招呼时见他愁眉苦脸的,猜想大概是他的父母又在为他的终身大事唠叨不休数落他了。未料,晚饭后他竟主动叩开我家门,说是很想聊聊。诧异中当即把他让进屋,于是我得知了他心中的烦恼。   几天前,他在当地一份报纸上登出一则征婚启事,尽管隐去了真实姓名用的只是“某男”,但这条不起眼的广告还是被已经退休在家、每天都要将报上所有文字滤个遍的老父看出,在得到他不想隐瞒事实的证实后,母亲却发了脾气,告诫他说:这都是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12.
更新 《时事报告》2013,(1):52-53
儿子上小学6年级,近日班上要以“我12岁了”为题举办主题班会。为把活动搞得生动难忘,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两道“作业题”:一是参加班会;二是每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由孩子转交老师,届时由老师摘要宣读,便于家长和孩子们彼此了解、共同分享。老师之命,儿子督促,自然不敢怠慢。既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不妨就像爷俩聊天,结合自身经历谈点平实体会,给孩子的未来一点提醒。以下为信的全文。  相似文献   

13.
读报纸,从标题的设置中,不时感觉到编辑需要提升概括材料的能力。报纸的文章是给人看的,而且应该能够从中得到一些认识上的受益。但是读了《检察日报》2007年2月27日六版头条的报道标题《我的教训验证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感觉不对,于是接着读了报道本身。标题引用的是一个贪官忏悔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短信语录     
《就业与保障》2008,(5):56-56
幻想篇:学士上面是硕士,硕士上面是博士,博士上面还有博士后,那博士后上面呢?如果你够勇敢再读两年那就是勇士,再读5年是壮士,再读7年是烈士,烈士以后呢?也许教育部门会推出圣斗士,读满两年是青铜的,5年是白银的,7年是黄金的,毕业后愿意再读下去的女孩,有机会考出雅典娜!  相似文献   

15.
艾诚 《中国残疾人》2009,(10):36-36
照片上这个孩子叫李博谦,看上去也就六七岁的光景,可他已经实实在在有17岁了。由于疾病,他的身体不能分泌生长激素,十几年来始终是这个样子。因为身体机能不健全,他只享受了几天的学校生活就被姥姥领回了家。他总是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给我治病吧,治好了,我想长大。”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旧闻”: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州检察干部麦子灿,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措辞用语尖锐、尖刻:“我看你讲的重视群众来信采访也是漂亮话,是句空话!因为你只讲。没检查督促。”“我感觉到你还是一个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看完来信,习仲勋不但给麦子灿写了回信,诚恳地接受他的意见,而且在当时的广东省革委会会议上自曝来信,又给全省县以上党委和省直机关局以上负责人转发了来信。习仲勋说:“下面干部敢讲话,  相似文献   

17.
美的历程     
孩子问我,妈妈,你最喜欢我们国家哪个地方呢?几年来,天南地北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可要让我突然回答这个问题,还颇费脑筋. 去年,我同几个朋友编了一套《给孩子的古体诗》,以长江、黄河、塞外岭南及四时为线,串联起中国诗歌长河中最美的珍珠,好多朋友的孩子因此受益.我想,在地理意义上行中国,同在诗词歌赋中读中国一样,都是一场美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三家报纸分别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注:非广告版或广告栏):一则是说陕西某医师,善治某病,博得病人赞誉颇多,挽救垂亡病人多少,该医师现于某市某街多少号营业,一如既往服务大众云云。一则用突出标题报道某厂长,奇怪的是中间穿插有该厂产品种类、厂址及电话,当然有点神不知鬼不觉。一则也是某市有行医者(个体),承先祖某某衣钵,治好不少罕见病症,记者以为奇闻,末了说该行医者“顺便告诉记者”,他现已不在原某地行医了,而是迁至某地,望注意等等。这三则报道,两则是省级报纸发出的,一则来自一家全国性经济大报之王版。…  相似文献   

19.
近读一则资料,说的是在美国阿拉斯加混利英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狠消灭了。鹿没了天敌后,在林中饱食终日,无忧无虑.但再没了昔日灵秀,体质日渐衰弱,不久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为规避狼的威胁,只得整天四处奔跑.这才逐步又恢复了在日的蓬勃生机。这则有趣的材料至少在生物圈范围内,证实了中国那句令人警醒的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笔者还曾读到另一则资料,讲的是在批量运输鱼类产品时,为避免鱼类运输途中大量死亡,有经验的渔民则在鱼群中放入几条喜爱斗战的鲶鱼,鱼群面临对手,四处激烈游动,虽…  相似文献   

20.
我曾和一位从国内过来读博的老师聊过,她很认真地说:45岁进大学读博士,才算是最佳时机。每年夏天,一年一度的高考都会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为了这最后的冲刺,不仅是上考场的孩子,包括家长在内,都要为之准备好多年。我一位同事为了女儿能安心读完高中,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处房子。前几天他跟我聊天时说:"女儿前段时间有几个晚上都失眠,人很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