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型社会”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为中部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赋予试验区的创新权远比有限的资金、项目更重要,制度创新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两型社会"制度创新中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国家推动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赋予其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创新、探索新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竞争力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从目前已经推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几个试点城市来看,改革方案的内容及举措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尤其是与以往经济特区模式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否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推进体制创新,掌握改革主动权,将决定一个城市或地区在未来竞争格局中的位置。获准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说,无疑相当于获得一次体制创新、再创业和腾飞的机会。这也正是各地在申报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竞争激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津政办发[2016]9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任务创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6年11月11日关于落实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任务创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市发展改革委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制度移植视角的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批准的第四批改革试验区,对中部崛起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制约中部崛起的瓶颈是制度缺失。文章基于区域制度移植的视角,在借鉴国内外改革试验区及城市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参考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7年重庆市与成都市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拉开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大幕。回顾两地在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创新与探索,从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中可分析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引发下一步深入改革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一项重大改革,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风险。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现代化风险的阴影所笼罩,从规制改革风险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区改革实践两方面出发,可以发现规制风险的必要性。因而,从以往改革实践对试验区改革的启示、风险规制理论的指导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对试验区改革的寓意以及试验区改革运行状况来看,都具有风险规制的合理性。对此,可以国家、试验区政府可能面临的共性风险为视角,在借鉴风险预警系统一般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的基础上,对试验区风险规制制度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肖安民  赵炜 《政策》2008,(1):23-26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如何正确认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武汉城市圈、  相似文献   

8.
雷雪峰 《前进》2011,(7):38-40
山西省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一次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山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9.
《山西政报》2013,(10):40
晋政任[2013]19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王成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  相似文献   

10.
月报     
《小康》2007,(7)
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日前,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1.
谭键 《今日海南》2008,(9):32-33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我国已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以及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六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称为“新特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传统的经济特区是何种关系,其改革试验对海南具有怎样的影响和借鉴,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障和促进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根据国家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决策和中共湖南省委的部署,结合长株潭城市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上海、天津、成渝之后的第四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9月,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  相似文献   

14.
《山西政报》2013,(9):4-21
晋政发[2013]1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4月20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和厚望,承载着全省上下谋求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共同期盼。为全面部署推进"十二五"后三年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根据《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与中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云彦 《学习与实践》2007,(10):155-161
作为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从区域格局上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已经设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在落实"中部崛起"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在中部地区早日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完全必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事实表明,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特别是核心城市的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需要强有力的增长极。武汉经济圈建设,是打破传统的行政单元地区经济格局,实行以利益为纽带、以经济区域为单元,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探索,也是探索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会加速城乡问人口流、资金流和物流,促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融合发展.本文回顾了武汉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历程,分析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城游憩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现阶段的发展对策:整合营销,打造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休闲之都的形象:完善环城游憩出行系统;创新开发环城游憩带内活动;引导当地居民和开发商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税费改革在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方面迈出了重大的步伐,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统筹城乡制度建设工作驶入了快车道。我国城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分而治之,目前二元制度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八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组与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综合配套改革中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7月15日至1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沈兰芳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鲍静研究员、国家社科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08,(1):5-5
2007年12月.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0.
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的新要求,是3200多万重庆人民的新期待,是重庆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路子。试验区建设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路径。要保证试验区建设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