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文革”中最乱的日子里,有人给黄克诚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而其中有很多林彪是知情的。万般无奈之间,黄克诚写信给林彪,求他说句公道话,可林彪不仅不说实话,反而落井下石,更加重了对黄克诚的批判…… 粉碎“四人帮”后,黄克诚受命出任中纪委常务书记。此间,他有两个关于历史人物评论的讲话,一个是关于毛泽东的,一个是关于林彪的。关于毛泽东的讲话,已为党内外许多人所熟知,本文不再赘言。关于林彪的讲话,是他在审阅军事百科编辑部关于林彪的条目时,专门召集编辑们讲的。他说:“……你们要学司马迁,要秉笔直书,要对历史负责。”“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后来犯了严重错误是死有余辜。在评价他的历史时应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怪我说不好普通话1979年冬天,护士李莉调到黄克诚身边工作。李莉心里颇有些紧张。作为一名军人,她知道,当年横戈跃马的黄克诚大将,现在被疾病折磨得生活都难以自理。特别是双目失明,给他带来诸多不便。但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麻烦,黄克诚坚持穿衣、洗澡、上厕所等生活琐事,由自己自理。黄克诚有个爱锻炼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早起散步。当然,也只有这种锻炼才是最适合他的一种方式。这时,李莉就充当他的“眼睛”。每天早上4点,黄克诚都准时起床。可是,年轻人往往难以坚持这么早起床,护士和警卫员刚开始硬撑着还没什么,可时间一…  相似文献   

3.
旧房子漏雨,环境吵闹。动员他搬迁、翻修,他就是不答应黄克诚的住所,是一栋解放前留下来的旧房子,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漏雨的地方正好对着黄克诚卧室的床上,他不得不在床中央放个接水的脸盆。管理部门多次动员黄克诚搬迁或是翻修住房。但是,黄克诚就是不答应。他说:“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群众住房更是困难,许多家庭几代人同住一间房子。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起他们来,不知要好多少倍。还是把搬迁、翻修的钱省下来,用在当用之处吧。”有一次,从他住房的棚顶上掉下一块朽木板,幸好没伤着他。原来因年久失修,棚顶不少木板都朽了…  相似文献   

4.
王荫 《党史纵览》2003,(3):26-27
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1923年参加革命,1925年入党,参加过北伐、湖南农民起义和长征以及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前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8集电视连续剧《黄克诚》,对他生平作了介绍,实际上黄克诚将军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未能搬上银幕。笔者现从中撷取一二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以飨读者。 从“抢救”运动中抢救干部  相似文献   

5.
黄克诚将军的大名和他的卓著战功,我作为一名地下党员,早有所闻。然而最初面见黄克诚将军并聆听其教诲,是1950年冬于益阳地委。黄克诚将军的大将风度、高尚人格、百姓情怀,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1950年的冬天,天寒地冻。一天,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将军冒着严寒来到中共益阳地委检查工作,了解社情民意。白天,黄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晚上,他指示当时的地委秘书长万达找两个本地区的地下党员谈话,听取对当时党和政府在城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当时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6.
1959年7月初,庐山会议召开,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的黄克诚留在北京关照军委的日常工作。 会议开了半个月后,黄克诚却接到了去庐山参加会议的通知。他于7月17日赶到了庐山。 黄克诚到达庐山那天,与会人员已按照要求开始讨论彭德怀的信件。毛泽东让黄克诚上庐山,显然希望黄克诚能对彭德怀进行说服与批评,让彭德怀认错。这一点黄克诚心中也是明白的。在19日开的小组讨论会上,黄克诚却支持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黄克诚同乡同宗,我对他一直怀着一份特殊的敬意。这种敬意到1981年达到了顶峰。这一年的4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各种重要报刊,都发表了黄克诚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的长篇文章,在国内外、党内外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这一年的10月,我幸运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黄克诚大将军,并受到了他老人家亲切热情的接待,进行了6次深刻的交谈。5年以后,我又有幸进京参加了黄克诚追悼大会。至今,敬爱的黄克诚大将已离开人间10余年了,但我在乡在京所见所闻关于他的桩桩轶事,不但没有丝毫淡忘,反而放射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今奉献几桩,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8.
在我军高级将领中,黄克诚同志(1902-1986)以刚直正派、讲真话、讲实话而著称。他一生历经曲折坎坷,几十年间,虽然遭受过许多次错误的批斗,但他却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为真理敢做敢言。他的正直与胆量在党内外有口皆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只要是出以公心,就应该敢讲话”。在庐山会议上,黄克诚明知唱“反调”不会有好结果,但他还是要说真话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本来没有参加,他是后来被毛泽东的一个电报召上庐山的。黄克诚一到庐山,就感到气氛有些异常。有人隐约地对他说,毛泽东对那封信很不满意,彭德怀可能要挨批。毛泽…  相似文献   

9.
1940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接到了陈毅要他支援"黄桥决战"的电报.于是,他集中5个团的兵力,分路从淮海地区兼程南下.进军途中,传来了"黄桥决战"胜利的捷报,黄克诚便和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留在阜宁县东沟一带.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被任命为师长兼政治委员,坚持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活动在盐阜区,直到1945年10月奉命进军东北.  相似文献   

10.
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使黄克诚加深了对毛泽东的崇敬1922年夏天,黄克诚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毛泽东就在这年4月从长沙来衡阳宣传革命,他先后在湖南学生联合会厅堂和第三师范风雨操场,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造、中国农民运动等问题的著名演讲,他还在衡阳发展了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等一批共产党员。黄克诚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毛泽东演讲的内容,觉得他讲的都是穷苦人的心里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从此,黄克诚便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第三师范进步学生的活动。黄克诚还发起组织了“永兴县旅衡学…  相似文献   

11.
舒云 《党史博览》2009,(2):25-26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一万两黄金。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12.
兰锋 《学习导报》2014,(17):28-29
开国大将黄克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官居要职还是被迫赋闲,他一心为民的情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陈云在纪念黄克诚90诞辰时,亲笔题词“一代楷模”。  相似文献   

13.
步行进天津天津解放了 ,欢庆的人群拥满了大街小巷。这时 ,人群中出现了一个老者 ,他就是刚刚就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的黄克诚将军。黄克诚从战场上下来了。他是这样走进天津的 :一没骑马 ,二没坐车 ,而是步行来的。只有一个警卫员远远跟在后面。给他配发的那辆美式吉普车 ,他从来不坐 ,一直闲置在军管会的院里。他说 :和天津人民初次见面 ,坐着小车去太“威风”了 ,我们不是站在他们之上的官老爷 ,而是他们之下的勤务员。黄克诚来到一个居民区 ,和相遇的每一个老百姓打招呼。他又来到一个工厂 ,先是和看门的老头 ,后又和几个工人聊天。谁也不…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勋劳卓著的黄克诚将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新四军三师被评为"节约标兵"的美谈,从一个侧面彰显和见证了他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三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最近采访了黄克诚大将的老部下———开国少将谢振华,请谢振华谈谈他眼中的黄克诚。耄耋之年的谢振华曾是我军的著名将领。他18岁就担任红军的团政委,32岁时成为解放军军长,53岁时担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66岁时担任大军区政委。他一生中打了许多大仗、恶仗,68岁时还指挥了保卫祖国边境的自卫反击战,可谓功勋卓著。一谈起老首长,谢振华就充满着敬意,开口就说:黄克诚同志是我特别尊敬的领导人之一。我到主力红军之初就是由黄克诚同志带入红三军团大门的。以后我又在黄克诚同志麾下的新四军第三师部队战斗和工作5年,与…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开国大将黄克诚享有崇高的威望,比他年长9岁的毛泽东都亲切地称他“黄老”。黄克诚不仅文武兼备、战功卓著,对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还以刚正不阿、敢说真话著称,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严于律己生活从简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黄克诚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生活从简,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7,(11)
正1980年11月26日上午,双目失明的黄克诚戴着墨镜,在秘书的搀扶下出现在京西宾馆小礼堂。中共中央纪委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3次座谈会在这里开了10多天了,黄克诚因身体不好一直请假未参加会议。但是,他心里记挂着会议,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会议内容的思考。那一天,他再也坐不住了,向会务组打电话说要来参加会议,自己有话要讲。黄克诚讲话了。他竟然讲对毛  相似文献   

18.
娜馥 《党史文汇》2000,(9):32-33
黄克诚大将 :革命路上有知音残酷的战争岁月 ,不全是血与火 ,也有多情的心 ,温柔的爱。黄克诚第一次见到唐棣华 ,是在他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来到苏北阜宁的时候。唐棣华这位来自青岛的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她并没有说几句话 ,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黄克诚一直带领部队在血雨腥风中与敌人拼杀 ,无暇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然而见到唐棣华 ,他的心情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钦佩的女孩子啊 !告别了舒适的家庭 ,离开了能使自己获取功名的大学 ,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特别是唐棣华那聪慧、纯良的目光 ,使黄克诚…  相似文献   

19.
百花园     
《湘潮》1997,(6)
黄克诚历险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黄克诚没有负过伤,却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30年7月间,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主力在距平江城南20华里的晋坑与国民党何键部交手。战斗开始不久,三纵二支队支队长黄云桥便与部队失去联系。时任支队政委的黄克诚只好一个人指挥作战。敌我混战之中,他发现身后有一支队伍正向他逼近。本来就高度近视的黄克诚,这时由于眼镜片上沾满汗水,视线更加模糊,辨不清对方究竟是什么部队。当他转身迎着那支部队走去时,才模模糊糊看见对方许多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他。他意识到碰到敌人了,便迅速摆手喊道:“别打枪…  相似文献   

20.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他是因讲真话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一位.黄克诚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从不察言观色、人云亦云;也从不患得息失、违心屈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