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造成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困难局面的主要原因,揭示张居正组织领导政治、社会改革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主要是论述张居正组织领导改革的指导思想,即崇本尚质、务实致用以及在此指导下的“以法绳天下”的思想。第三部分是通过分析、列举和论述张居正为实现改革而要求“以法绳天下”的几个主要方面的思想和主张,着重从法律思想的角度,阐明“以法绳天下”的实际内容。最后一个部分是提示通过对张居正的改革和法律思想的全面考察,可以从中获得的几点带规律性的认识。文章在对有关张居正的史料细心发掘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于第三、第四两个部分,试图通过对张居正的改革和法律思想的初步研究,从中汲取于我们今天有所裨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
边沁所开创的功利主义法学派,从普通人的角度追问法律的本质,因之成为法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本文探讨了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在其法学思想上的主导地位,研究了边沁法学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及其追求,涉及了边沁为推进法律改革所阐述的法律思想,并就边沁法律思想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作古已64年了。长期以来,阐述和评价其思想学说的论著和文章数不胜数。然而,人们在探讨孙中山宪政方案、法治观以及刑法和司法改革主张时,往往忽略了一个极为严肃和重要的课题——孙中山的法哲学。这就使以往对孙中山法律思想的研究难以摆脱片面性。孙中山的法律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宪政的设计和推动促进了晚清政治和法制改革,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黎明  颜婧  赵永军 《法制与社会》2010,(22):186-186
完善政府采购法律监管机制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政府采购法律概述、完善政府采购法律监管机制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浩然 《政治与法律》2003,37(6):101-106
以社会学和心理分析学为基础的法现实主义思想,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制度和证据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规范怀疑主义"、"事实怀疑主义"和"裁判的非预测性"等重要的思想观念.法现实主义强调指出,传统的"保持法的确定性原则"事实上是对法的更大的社会功能的否定.本文结合当代中国的司法制度,通过对这一激进的法学思想的分析评论,充分肯定了建立动态的法律制度的积极意义,提出了改革现行证据制度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7.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主要派系之一,他们对法律最为重视,他们的最主要也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重的主张就是"以法治国",突出法律这种国家的强制性工具在社会统治中的绝对准绳地位。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依据,受到后代王朝统治者大力追捧和沿用。法家思想是法律的起源,探讨了法律的本质和在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对我国现代立法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是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思想。本文对法家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重要主张、缺陷等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法家思想对我国现代立法的积极意义和在我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非犯罪化思想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犯罪化问题的提出,曾引起西方学界的深切关注,并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刑法改革运动。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思想及其对中国法律改革的影响。本文侧重就这一思潮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抗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的调整,提供有关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刑事法律方面。他在修订刑事法律、变革刑事司法制度方面的一系列举措,终结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法律体系,开启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独有的刑事法律思想。毋庸置疑,沈家本在刑事立法、司法上的不断实践和刑事法律思想对今日中国的法律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法学家,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伦理的法律思想,而关于预防犯罪的思想刚在其法律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就孔子的这一法律思想作一番粗略的探讨. (一) “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对于犯罪这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能不能加以预防与控制?对于犯罪分子这些“孤立的个人“能不能加以教育感化?孔子基于“仁”的思想体系、民本主义思想、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以及对犯罪原因的认识,对这些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法律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缺乏,已经是影响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难题。古典法律思想没有得到足够的传承和重视,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古典法律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遭遇是:在学术界,研究者不能进入思想,存在重“外在解释”轻“内在创造”的弊端;在司法实践领域,古典法律思想处于潜藏状态,由于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提炼,导致了理解和使用上的混乱。当代中国法律思想的创造和成熟,必须完善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移植的西方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在中国实现成功的转化,同时也要传承古典法律思想,并对它做创造性的推展,使它成为当代诉讼活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特色"的形成过程中,深受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和他所主张的"法律改革"的影响。这是否意味着边沁的思想就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美国法典编纂运动的根本动因呢?经过审视17世纪英荷战争之后至独立运动之前这一段长达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殖民地法律史,本文发现美国法典编纂运动的渊源始于本土,而非舶来因素决定。所以对"本土元素"的研究和"移植体的本土化"将是法律移植永恒不变的起点与终点。  相似文献   

13.
金鑫 《法制与社会》2012,(27):282-283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两大命题之对立是自古以来法学界的一大重要争论点,这个问题贯穿了几乎整个西方的法律思想史,围绕着这一争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法学观点或法学理论体系.而其中的许多理论至今依然极具法学理论研究价值.甚至可以说,由于对这一法学理论问题的争议引导了很大一部分当代主流的法律思想的产生.本文拟通过西方思想史上“恶法非法”之争的几个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立场的简要介绍,对这场至今未有确定结论的争端对当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带来的巨大影响做出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有着重要地位.而法律思想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对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而法律思想是一个国家法律成形的前提.本文从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分析了其中蕴含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徐娜 《法制与社会》2012,(13):11-12
20世纪初期,由沈家本主持的中国法律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亘古未有之变革,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本文通过历史分析在时代背景下,对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实践(1902年-1911年清末法律改革)及其与中国法律近代化关系做一些评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分析其现代价值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阔思路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很有价值的新课题,法史学界的总观点是: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虽然抓住了礼治与法治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仅此而已似乎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了,并且缺乏对礼治与法治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因而是不够的。本文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的议论。中国法律思想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范畴,概括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离不开这些范畴,但又不能局限于其中。因此,弄清这些范畴的内涵,尤其是其相互关系是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基本线索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正是急需用人之际,法律教育承担着为国家法律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法律教育中除了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法律人才职业道德和素质水平的提高.但是从当前法律教育的现状来看,过分强调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价值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急需进行法律教育的改革.本文对当代法律教育中人文价值进行了介绍和必要性分析,同时对我国当代法律教育中人文价值的构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升对法律教育人文价值的认识,为开展教学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边沁的法律思想以及他在西方法学中的地位 ,指出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是西方法律学说的主导性原则之一。他的立法理论和法律改革活动开创了法律功利主义的先河 ,他的一般法理学实际上是分析法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李觏是宋代功利主义思潮的首倡者,又是宋代功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功利主义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他的思想体系中的法律思想有着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出对功利主义思想的较大的依附性。李觏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其功利主义法律思想的,这也为当时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居正的改革,是从整顿干部队伍开始的. 张居正的整顿标准是:贪官不能用,渎职官员不能用,这些人都是肯定要罢免的,他又加一条,庸官也不能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是坏官.朝廷的官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庸官就挤掉了一个干事的人.他就按这样一个标准整顿,三个月后裁了三千多名官员. 整顿完成后,腾了一些位置出来.第二步是要举荐干部.万历皇帝下旨,让每一个省级干部向朝廷推荐三个人才,后来吏部汇总起来,被推荐的人得票最高的是海瑞.吏部尚书就问张居正:“海瑞这个人,你看怎么用他?”张居正回答说:“这个人不能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