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公共政策执行问题,尤其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对政策目标群体、政府以及社会环境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期间产生了许多有关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学术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政策执行偏差的内涵与表现、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的,但就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的相关研究要远多于其它方面.  相似文献   

2.
丁煌 《行政与法》2003,(8):13-15
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政策的作用能否得以有效的发挥,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的效率,而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以政策目标群体对所推行政策的认同和接受为前提条件的,而政策能否被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作为政策目标群体的社会公众对作为政策执行者的政府官员是否信任以及信任的程度,因此,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者的信任及其程度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政府作为权威性的社会公共权利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公共政策,如何有效的执行政策,使其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得以成功的发挥,这不仅是发达国家政府都在探索的问题,更是像我国这种处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政策执行的研究缘起,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和解决政策执行阻滞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能对该问题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江远  石琦 《法制与社会》2012,(32):140-141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现象普遍存在,如公共政策的替代执行、附加执行、盲目执行、选择执行、条件执行、象征执行、拒不执行等,使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度大打折扣,政策执行效果不尽人意,政府公信力严重降低。针对此,改善政策执行资源环境条件、扩大政策执行公众参与范围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主要手段,政策的执行力直接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因此,研究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措施,对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政策偏离公共性的问题,并有两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作为政策制定主体—中央政府以及政策执行主体—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构建有效的公共政策机制则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将公共政策付诸实施的实践过程。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公共政策主体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同时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本身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政策执行行为是深受其背后的深层机制的影响。分析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提高政策的执行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政策实践的经验表明,在日趋复杂的现代行政环境里,政策效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策执行的具体情况。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新概念。本文论述了我国执行公共政策的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分析了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理论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再到政策制定,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单纯研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够的。本文以戴维·伊斯顿的政策体系理论为基础,从输入、输出、反馈、环境四个方面入手,试图分析了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公民本位 建设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只有从调整政民关系的角度来思考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实现公民本位,才能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实现公民本位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本文从公共政策制定要体现公民意志、公共政策执行要有公民参与以及把公民满意作为评价政府绩效的最终标准等方面阐述了实现公民本位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公共政策执行的本义出发,提出公共政策执行链的概念,并应用这一结构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传递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现实的政策实践表明,某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并不能取得政策效果。这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以利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趋利避害,保证其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13.
浅析公共政策与政府执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执行力作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战略决策以及执行行政命令和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密切。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发展战略和宏伟目标。而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这些理念、战略和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从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政府执行力的内涵和条件,并尝试系统提出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的作用的发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策问题、政策本身和政策外部环境等因素会造成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受到阻碍,这种阻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对策来解决问题,会有助于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政策科学研究的深入为刑事政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时需要一个择优的过程与机制,公民以单个个体或加入社会组织的形式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增加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公民参与,促进社会整合,逐步形成参与型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6.
志灵 《法人》2008,(9):10-11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北京机动车“单双号”政策是否会在奥运会后长期执行,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立表示,”这种出行问题和老百姓的生活太密切了.应当让市民更多地发表意见,也可以为政府今后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阳 《法制与社会》2012,(16):146-147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公共政策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赫的成就,决策更加地科学化、民主化和系统化。但我们也意识到,我国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滞后性,这不仅表现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还表现在社会文化对公共政策执行上的制约。最为显著的就是传统的"儒学思想"根深于我们的政治文化中,导致了我们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本文针对"儒学思想"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对当前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客观点评。  相似文献   

18.
张顺 《行政与法》2006,(7):21-23
公共政策是调整社会结构,推动社会前进直接动力之一。政策设计与工程设计具有同构性特点,二者都是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的内在统一。政策设计冲突有目标冲突和执行冲突两种基本类型,协调政策设计冲突的工程学方法有:分离法、平衡法、补偿法。  相似文献   

19.
李勤领 《法制与社会》2010,(22):174-175
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只要存在利益的地方,政治就伴随其中,政策作为政治的工具或者产品,都是为了解决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由于对决策信息的缺乏或者其政治的需要,不可能做出令各方都满意的决策,政府的决策也往往会自相矛盾。只有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当今的一些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推进政治民主进程、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就要高效履行职责、提高政策效率、惩罚政府失范行为和公正评价政府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