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1992,(4)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之间,明朝政府派遣郑和等人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前后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这次航行,历时之久,到达国家之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史学界对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七下西洋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从史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状况来看,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以及对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过程研究得比较充分,但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研究则显得不够充足,这实在是我国史学界在郑和研究方面的一大缺憾。笔者拟从明初政治局势这一角度,来探讨郑和七次奉使下西洋的背景,以求教于史界同行。  相似文献   

2.
郑和(1371—1433)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到明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维艄挂席,际天而行”,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所到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平友好关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空前创举,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事件,可以说它是世界地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占城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至明宣宗宣德七年(1433)期间,曾经统领船队七次下西洋,①先后到过占城、爪哇、暹罗、满刺加、锡兰、竹步等二十多个国家。郑和出使西洋,对于中国与占城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为了肃清元朝近百年统治的影响,以取得海外诸国的承认,在外交上实行了一系列“怀柔远人”,鼓励海外诸国人明朝贡的政策。这种政策在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明成祖除了广泛派出使者到海外诸国,招徕他们人明朝贡外,还不惜耗费巨资,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携带敕书及精致手工艺品遍赐海外诸国,从而大大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当时在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影响下,就有东南亚4个国家的9位国王8次来华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中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立体报道。不少报道虽然提到了在郑和前三次下西洋的时候曾经抵达真腊(柬埔寨),但都没有进一步的报道,究竟郑和及其船队是否到过真腊,中国大陆史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意见:有人认为抵达过,也有人认为不曾抵达,双方都有自己的史料根据。我国台湾省史学界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为了揭开郑和本人或者郑和船队是否到过柬埔寨之谜,2005年6月、7月间,笔者在柬埔寨围绕三保公庙的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实地查证。现将对相关人士专访的详细内容和柬埔寨的文字资料,以及展开寻觅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93,(1)
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的交通要冲,它贯通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两大洲——亚洲和澳洲;马六甲海峡是东西方航路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东南亚各国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两千多年来东南亚地区就是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海上通道。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友好往来,这已成为传统的睦邻政策。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无论从增进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还是在开展对外贸易方面,东南亚都是重点地区。郑和致力于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15世纪初,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与世界航海史和中外关系史上的盛举,已载入史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对郑和下西洋的首泊站——占城国却往往一笔带过,罕有论及。本文试对占城在郑和下西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以及明初中国——占城之间的经贸与文化交流关系作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箭 《西亚非洲》2005,(2):65-71
在60 0年前开始的下西洋的伟业中,郑和船队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可考的有7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即米息(埃及)、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刺哇(索马里巴拉韦)、竹步(索马里朱巴)、速麻里儿(索马里)、麻林地(肯尼亚马林迪)、慢八撒(肯尼亚蒙巴萨)。郑和船队从西亚非洲引进了一些独特珍稀的非洲动物,如花福鹿(斑马)、麒麟(长颈鹿)、驼蹄鸡(鸵鸟)、马哈兽(直角羚)和非洲狮。这些动物今天已仅存于非洲了。下西洋之人和明朝人对非洲动物的记载描述为中国乃至东亚动物学界增添了新知识;文人墨客咏叹非洲动物的诗赋造就了明代文坛的一道风景线;丹青妙手对它们的摹绘留下了关于非洲动物最早的造型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9.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页)编委会议与时俱进力创精品徐拓(5·5)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郑和下西洋时代西亚形势及与中国的关系郑家馨(2·47)中非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宗合(2·55)中国与东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初析高晋元(2·60)下西洋与非洲动物的引进张箭(2·65)全球化与中东社会思潮研究战后中东社会思潮的演变及特点王铁铮(3·41)全球化对复兴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与特征———对后冷战时代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个案考察韩志斌(3·48)从伊朗内外政策看“哈塔米主义”蒋真(3·54)非洲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登非洲经济改革的走向———《拉各斯行动计…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时代西亚形势及与中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世纪初,明朝永乐皇帝派遣郑和7次下西洋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并不包含从亚洲西南包围帖木儿帝国的战略动机。帖木尔帝国已经分裂,不再对中国西陲形成威胁。其继承者同明朝关系友好。郑和船队下西洋每次出动2 7万多人、2 60多艘千吨以上巨轮,驰骋西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吉达港,规模空前。当时地中海欧洲诸国对中国人民的航行竟毫无所知,亦无反应,原因何在?埃及马木路克王朝执行垄断香料贸易的政策,在西亚地区阻断了欧洲商人同东方商人的任何直接交往,形成红海难越、信息割断的态势。中国人迅速全部撤出西印度洋  相似文献   

11.
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中国人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走向海洋。在亲历下西洋的马欢笔下,当时明朝人所认识的西洋具体所指是"那没黎洋"——即今天的印度洋。七下印度洋全面贯通了古代陆海丝绸之路,联通了亚非欧,为区域史走向全球化做出了重要铺垫。鉴于迄今对郑和所下西洋的认识模糊不清,澄清七下西洋即七下印度洋,这对于郑和下西洋目的与史实以及明朝外交理念的探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明初中国政府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奉行了一系列和平外交政策,包括派遣郑和七下西洋,遍历东南亚各国。郑和作为一位和平外交使者;在下西洋期间,不仅为满剌加立国,制止了强国对弱国的欺凌,而且在旧港剿灭海寇,保证了航道的畅通,同时在苏门答腊为国王平定了叛乱,维持了当地的和平秩序。郑和及其随从的和平外交活动在东南亚民众中影响很大,至今仍到处流传着有关他们的传说。这些事实说明,郑和作为一位和平使者,的确为发展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立下了功勋。  相似文献   

13.
往事重提,是缘于两个发生在今年并被人们隆重庆贺了一番的纪念日。第一个纪念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自1405年起,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扬国威,通商贸,促友谊,成为中国人走出国门闯世界的“开山祖”,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今年我所在的同心出版社还特意出版了《与郑和相遇海上——乙酉六百年祭》以表景仰之情。第二个纪念日,是中国远洋渔船队下西洋20周年。1985年,过去只知道在自家沿海打转儿的中国远洋渔船队,乘改革开放长风,破闭关锁国重浪,开赴西非捕鱼捉虾,成为中国远洋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里程碑。中国远洋渔业总公司为举…  相似文献   

14.
释“西洋”——郑和下西洋深远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一词在历史上的渊源及其内涵的衍变,是我们研究郑和下西洋首先应该认识和解释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中外史学界对东、西洋的界分争议纷纭,莫衷一是,遮掩了对"西洋"一词的探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语词衍变的视角考察"西洋"一词的渊源何在,在明初的涵义及其衍变,揭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它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华人移入与开发东南亚,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关系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主要是经商往来。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后,两地的商贸更加频密,也由此开始了中国人大规模移居东南亚的时期。至18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发展,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在形式上保留完整之外)几乎都沦为殖民地,遭受西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郑和下西洋为明代对外关系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建华侨前往南洋贸易或谋生,早在唐末五代就已开始,历经宋、元、明初,已有不少华侨旅居南洋各地。由于郑和七下西洋,有三次经过福建,当时福建沿海有很多人随同前往,其中不少人留下定居,因而使得福建华侨旅居东南亚人数进一步增加,福建华侨与东南亚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92,(4)
东南亚是中国山水相连的近邻,是最早与中国发生贸易往来的地区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同东南亚之间的海路贸易就已开始。在隋唐宋元期间,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逐渐繁盛起来。从15世纪初开始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是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史上的一件大事,使双方贸易在规模、范围、程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并对以后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正>我会会长王介南教授著《郑和下西洋》(英汉对照,"中外文化交流故事丛书"之一)已由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该书主要内容:1405-1433年,在欧洲大航海时代到来的半个多世纪之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1371-1433)历时28年先后7次率领庞大的  相似文献   

20.
时平 《南洋问题研究》2005,(1):88-93,99
本文对有关郑和与天妃的新资料进行补遗和考释,认为明初政府的海洋政策和沿海民间的社会思潮是导致天妃信仰在郑和航海活动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因素;依据新发现史料研究,认为郑和曾到过福建长乐的文石和莆田的湄洲岛;《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应经》经文,说明郑和下西洋带有政治、经济和一定海外探险的多重目的,天妃信仰活动中明显渗透了明初政教合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