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天前,俄罗斯刚刚采取了最新行动,科考船挺进到北纬82度,深海潜水器在北冰洋4261米深处的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的俄罗斯国旗,以宣示对北极的主权。美国破冰船6日已经驶往北极海域,并准备组建"北极舰队"。此外,周边的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国也跃跃欲试,北极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俄、美、加等国对北极主权的争夺正愈演愈烈,互不相让,志在必得。  相似文献   

2.
潘杰 《群众》2010,(2):79-79
<正>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艺术家创作了一座北极熊冰雕,献给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警示地球、警示人类,假如全球温度继续上升4℃,北冰洋所有冰盖将全部消失,北极将成为一片浩瀚的海洋,依赖冰盖为生的北极熊将彻底灭绝。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化使北极一跃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中心。如何提升北极治理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新的时代命题。在现阶段的中国北极治理参与进程中,中国尚未对北极治理的议程设置发挥实质性影响,在规则制定中受到北极国家"域内治理"的限制,自身的北极政策亦受到国际社会的猜疑和误读。中国应创新北极治理的参与理念,夯实参与北极治理的能力基础,优化参与北极治理的制度供给方式并改善北极政策话语质量和传播方式,以维护和拓展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北极航道的开通及其与北极资源的紧密结合,使北极航道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以及能源贸易格局变动的新因素。北极航道作为国际能源运输的新通道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全球能源贸易的地理方向,北美、俄罗斯等地的能源贸易流量增大,使全球能源贸易的来源与通道集中度有所降低。北极航道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中的权力地位与权力关系出现变化,提升了北极国家的权力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东等地区的权力地位,也成为影响欧亚主要经济体权力地位的新变量。北极航道也使得国际能源价格的控制权进一步向美国为中心的发达大国转移,其他产油国和消费国的价格影响力将进一步弱化。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化使北极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得以提升。中国作为北极事务利益攸关方,在北极地区拥有重要的环境、科研、政治和经济利益。积极开展北极公共外交,有助于降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身份制约,为中国深度介入北极治理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北极公共外交涉及理念确定、主体选择、平台运用、对象筛选等多个相互关联的具体维度。我国应该从这些具体维度出发,从顶层"设计好"中国北极公共外交体系,消除外界对中国北极事务参与的疑惑和误读,提升中国北极治理话语权,籍此维护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北极疆域作为特殊的国际地理空间范围,其疆域在历史阶段中按特定的规律表现出一定的变迁特征。北极疆域作为疆域,必然具备一定的演变倾向。在北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北极疆域的未来演变规律和趋势将成为重要的关注点。北极疆域的演变以政治疆域、经济疆域、文化疆域和交通疆域4个维度展开,并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北极疆域演化和逐渐扩大的动力机制,依赖于疆域理论的拓展和北极地缘政治经济的格局变化。同时,北极疆域的演化亦源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治理理念增强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等现实条件的推动,并受到北极国家的排斥以及极地开发利用技术和生态环境压力带来的阻碍。尽管如此,北极疆域的变迁依然会体现出趋于稳定化、趋于大北极化和趋于网络化的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融的影响下,北极治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作为地理上的"近北极国家"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拥有参与北极治理的合法合理依据,承担着维护北极治理规范、推动北极资源绿色和可持续开发、保护北极自然生态环境等国际责任。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在国内应该完善涉及北极事务的国内规制,推动北极科学考察的国际合作,协调国内科学家群体参与北极理事会工作组的科学评估工作,并着重构建中国北极国际责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北极正在成为世界新的热点地区。5月15日,北极理事会在瑞典召开的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批准中国等五个国家成为该组织正式观察员国,标志着中国将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发言权,并扮演更重要角色。作为一个非北极国家,中国在北极到底有什么利益?环境气候价值。由于全球  相似文献   

9.
当前,北极治理已呈现出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共生发展的特点,北极理事会在这一共生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中国应秉承理事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共生治理观,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近期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达成的意向为出发点,关注北极原住民权益,加强国际合作,倡导绿色极地开发,推进北极地区的碳定价和排放交易,加速北极理事会机制化、法律化和国际化进程,为完善北极治理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明义 《政协天地》2013,(11):15-17
编者按:在“地球村”这个概念下,人类居住的星球再没有什么是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关注自身发展的时候,已将目光盯向了地球的两极。北极是许多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北极气候和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北极陆地和海洋中蕴藏了大量的油气资源、矿产和生物资源……要想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关注北极。  相似文献   

11.
当下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公认事实,而南、北极地区正是这种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最大的制冷驱动器。认识极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及对中国的影响,有助于对中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与思考》2007,(16):14-15
观点看法 这次游泳既是胜利,也是悲剧。——呼吁世人关注全球变暖问题的英国冒险家刘易斯,戈登,皮尤日前用18分50秒在北极零下1.8摄氏度的水中游完1公里,成为历史上在北极游泳的第一人。皮尤说,自己挑战成功可谓胜利,但北极竟已暖到可让人游泳,则是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0,(1):14-15
人们本以为北极熊或成为全球变暖的牺牲品,但事实上冰雪消融的现象在8月的阿拉斯加非常常见。  相似文献   

14.
正开发北极航线有利于缓解我国海运压力,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寒冷的气候条件不仅给北极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各种问题,大风、寒潮、暴风雪、冰山等极端气象、海洋灾害还严重影响北极航道的安全运行。加强北冰洋的地理气候环境研究,发展多种气象观测手段,提升防灾减灾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社会对北极及北极航线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尽管较多文献都对北极权益及北极航线权益进行了讨论,但鲜有文章提出具体的北极权益及北极航线权益的定义。规范和明晰北极权益和北极航线权益概念可以为各个国家主体争取北极权益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在规范和明晰北极权益和北极航线权益概念的基础上,有助于积极争取中国北极权益和中国北极航线权益。研究能够为解决北极争端及合理分配北极权益及北极航线权益厘清思路,也能够为我国争取北极权益及北极航线权益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8,(1):55-55
一直以来我们听了太多关于全球变暖的预测,气温上升、北极众多湖泊消失、冰层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都将是全球变暖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地球气候的变化也正在以某些怪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恨,  相似文献   

17.
拥抱2020     
正新年的钟声敲响,2020年如约而至。回望过去一年,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衍生次生灾害多发频发。百年一遇的热浪和洪水频频上演,毁灭性热带气旋袭击了巴哈马群岛、日本和莫桑比克等地;中高级别地震频频发生,仅5月份就发生了3次7级以上地震;野火席卷了北极、澳大利亚、美国加利福利亚,吞噬了大片亚马孙雨林。放眼全球,自然灾害风险持续进入高影响力、高发生概率风险之  相似文献   

18.
在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地区后,北极旅游也在逐渐兴起,并且北极旅游与北极政治的关系日益紧密。因而在界定北极旅游政治的涵义和建构北极旅游政治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北极旅游政治框架,有助于梳理北极旅游与政治之间的真实关系。北极旅游受政治稳定状态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又在北极政治中发挥着文化交流、政治外交和促进地区和平的功能,这为解决北极争端问题和域外国家参与北极政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在地缘条件不利且北极国家尚存有戒心的情况下,中国应以"低政治"领域作为突破口来参与北极事务,因而具有低阶政治工具性的北极旅游就成为中国逐步渗透北极事务一个可行的切入点。中国在利用北极旅游参与北极事务时,应注意在国家、业内以及公众层面工作的改进与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北极旅游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等战略利益的需要,欧盟自2008年以来连续发布了多个北极政策文件,"知识、责任与参与"是其北极政策的三大核心理念。在与北极国家及原住民社群进行机制性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上,欧盟将进一步加大在北极知识和技术领域的投资,以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北极资源。欧盟将北极地区突出的生态保护、航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北极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内化为其"北极责任",试图将自身界定为北极治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从而更为有效地介入北极事务。中欧在北极政策立场上较为相近,未来双边北极事务合作应纳入到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和"一带一路"架构之中。  相似文献   

20.
孙英  凌胜银 《传承》2012,(17):88-89
北极作为全球战略重地,有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的公共资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和军事资源产生了需求。因此,研究北极,认识北极,利用北极对我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