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害信息员是民政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覆盖城乡基层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是国家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民政技能人才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认识 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高救灾工作水平、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细、抓好.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结合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结合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3,(5):17
青海省民政部门抓住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建立起一支涵盖各类自然灾害、覆盖全省城乡社区、配备必要工作设备、承担灾害预警、灾情收集、传递和应急救助工作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全面夯实了减灾救灾工作基础。争取项目明确方案在玉树灾后重建过程中,邀请职能部门和专家编制了《民政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可研报告》,争取发展改革、财政和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支持,将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玉树恢复重建发展项目,安排专项  相似文献   

3.
<正>灾害信息员队伍是我国灾害治理人才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一线承担着报送灾情信息、传递灾害预警、进行群防群测、开展减灾教育等工作职能,在应急管理部成立后,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根据专项实地调研情况,对湖北省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应急救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江西省自然灾害频发多发,为了确保灾情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江西省应急管理部门针对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坚持抓基层、强保障、练苦功,完善队伍体系、培训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专业性强、一专多能、适应灾情管理发展需求的信息员队伍,为成功应对多次重大灾害和险情、筑强基层灾害防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民政局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着力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安丘民政救灾工作新局面。加强减灾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救助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安丘市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安丘市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精心编制市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县级,抽  相似文献   

6.
<正>灾害信息员队伍作为基层灾情信息的提供者和属地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是灾害应急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依托。自2005年以来,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经过多年建设不断壮大,为历次自然灾害的救援救灾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新时代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崔鹏飞 《中国减灾》2012,(15):34-35
近年来,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从加快制度创制、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救灾工作技术支撑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各级救灾应急能力,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救灾保民生中的主力军作用,有效应对了诸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暴雨洪涝灾害等重特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从加快制度创制、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救灾工作技术支撑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各级救灾应急能力,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救灾保民生中的主力军作用,有效应对了诸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暴雨洪涝灾害等重特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正灾害信息员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力量。为进一步加强救灾队伍建设,河北省秦皇岛市明确目标,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以及完善的专业培训体系。面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投入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秦皇岛通过建立统一的基层信息员队伍、规范的管理考核制度、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推进灾害管理专业化进程等措施扎实做好灾害信息员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周璇  王瑛 《中国减灾》2013,(11):48-49
灾情信息是有效开展救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而灾害信息员及时、准确地报送灾情信息,不仅关系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应急处置、救援救助、恢复重建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党委政府能否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和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为切实提高灾害信息专业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通化市灾害信息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夯实救灾工作基础,吉林省通化市民政局对全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1.
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职业化,把灾害信息员队伍打造成为具有职业化特点,具有专业化水准的灾情信息反馈的前沿哨兵,是加强和规范灾情管理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是提高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的创新之举,前瞻之举.近年来,吉林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探索尝试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 (一)给予灾害信息员一定的工资薪酬,调动其工作和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12):41-41
定安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地处南渡江中下游,自然灾害多发,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为提高灾害救助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定安县切实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镇(农场)、村(居)委会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县减灾宣传、灾害预警、灾情收集、灾后救助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台风、洪涝等灾害相继给山东带来重创。为了提升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灾情管理能力和水平,山东省各地将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当地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并通过狠抓灾害信息员队伍充实、业务培训、规范管理、保障支撑等关键环节,稳定灾害信息员队伍,增强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逐步完善灾情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全省灾害应急能力和救助工作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自然灾害多发,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近几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旱灾、风灾、虫灾、雹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给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水平,自2007年起,通榆县在全县各乡镇、村、屯建立了灾害信息员队伍,进一步提高灾情信息收集上报反馈能力。从实践经验看,灾害信息员队伍建立以来,在快速反映灾情、实施灾害应急救助、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自然灾害多发,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近几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旱灾、风灾、虫灾、雹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给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水平,自2007年起,通榆县在全县各乡镇、村、屯建立了灾害信息员队伍,进一步提高灾情信息收集上报反馈能力。从实践经验看,灾害信息员队伍建立以来,在快速反映灾情、实施灾害应急救助、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灾害信息员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力量。为进一步加强救灾队伍建设,河北省立足实际、整合人员、狠抓培训,全省各级统筹组建灾害信息员队伍并完善相关专业培训体系。目前,河北省灾害信息员队伍整合重建工作基本完成。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灾情管理能力不断加强,报灾时效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为高效有序应对本省重特大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临沂市全面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网络,通过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高福利待遇、配备先进救灾装备,保障了灾害信息员队伍的长期稳定,也使灾害信息员的业务技能不断提升,确保了及时、准确上报灾情。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坚持实施"四抓四促"工作法,不断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努力推动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民政部门抓住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建立起一支涵盖各类自然灾害、覆盖全省城乡社区、配备必要工作设备、承担灾害预警、灾情收集、传递和应急救助工作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全面夯实了减灾救灾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全省灾害信息员灾情管理水平,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4月16日,江西省民政厅在南昌市举办汛前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培训采取授课为主、交流互动为辅的方式进行,重点就灾情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灾害救助实务、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基础知识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全面培训。灾害信息员队伍在减灾救灾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开展灾前预防和灾后应急救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要严格按照灾害信息管理规定,按规定程序、按时间要求上报灾情,要提高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福建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着力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升灾害信息员素质,取得明显成效。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福建省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将其纳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推进,省民政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推进措施。结合实际,福建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