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沂宁 《瞭望》1991,(45)
近些年来,“创收”已成为我国知识界无人不晓的新名词。何为“创收”?简而言之即指单位和个人通过开展有偿社会服务,增加经费和个人收入。 对于“创收”现象,知识界内外褒贬不一。有赞之为“改革的方向”、“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作用和致富的渠道”;有斥之为“知识界的危险”、“知识分子的腐蚀剂”、“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催化剂”。但无论怎么评价,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目前的情况下,知识界已经离不开“创收”。  相似文献   

2.
一要守住文化阵地。时下,一些国有企业的工人俱乐部、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化活动场所,相继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个创收实体,成了某些承包者和企业的“摇钱树”。对于这种“剜肉补疮”式的做法,笔者实在不敢苟同。作为企业,经济指标、生产任务、经济效益固然重要,然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并非不足挂齿,相反,它对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进步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职工并不只是劳动和工作的“机器”,一个企业如果长期漠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势必导致人心涣散和队伍不稳定,给企业发展造成障碍。比如,近年来“法轮功”歪理邪说和封建迷…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企业政工干部一直被视为脱产干部。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一些陈旧观念开始转变。我认为,政工干部“脱产说”的观念应该抛弃。理由如下:一、政工干部“脱产”的说法不科学。大家知道,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生产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分。政工干部的劳动无疑属于脑力劳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治理整顿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市场疲软、许多工业品滞销的难题。为什么产品卖不出去?并不是社会不需要,也不是人们买不起,而是缺乏市场上所需要的美观适用,款式新颖的抢手货。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在产品没有销路时愁销路,一旦有了销路时却又不能按时、按质、按量提供自己的产品应市,有些企业经营者以包代管,成天在外跑横向碰杯,而把工厂撂在一边。这些企业抓了“市场”丢了“现场”,致使生产现场赃乱差,各种生产要素不能得到合理结合,物质转换不能协调有序地进行。这两种情况暴露了我国许多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不重视工业设计和生产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调动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北京市东郊粮库对政工干部实行“三倾斜”、“三相同”政策。三倾斜是:工资向政工干部倾斜,办实体创收向政工干部倾斜,政治待遇向政工干部倾斜。三相同是:政工干部与业务干部同等使用,同等要求,创造同等机遇。这个粮库的党政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8,(13)
吉林市经委企管办改革科智晓明说,承包不承认企业的兴衰和结构的调整,就象生小孩一样。承包解决不了该生不该生的问题,只解决养得好养不好的问题。对现有的“弱智痴呆”企业不能淘汰,反而打了强心剂,和好企业争原料、争资金、争市场。省委党校的肖  相似文献   

7.
近日,与一位企业界友人闲谈。友人抱怨,现在企业日益“肥胖”,大有不堪重负之忧。何为企业“肥胖”?企业机构臃肿也。笔者所在的城市,就有一家2700人的企业,仅厂部机关的行政、后勤和党、群、工、团等机构就多达36个,占去了1200多人。冗员浮事,僧多粥少,企业的日子能好过么?目前,这种企业“肥胖”症正在企业间流行,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企业“肥胖”症病因来自何处?细究起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外来因素使然。有家企业本来有个生产处统管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因要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处室对应,便将生产处分为综合计划处、生产安全管理处、生产经营处。处长由二变六,科员增加四倍。更多的,则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企业建立对口机构。“条条”要求企业设法规办、信息办、统战办、文明办,“块块”要求企业设打拐办(打击拐卖人口)、灭鼠办、环卫办、治安办……真可谓,上边让你“胖”,你不得不“胖”。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无私者无畏。的确,领导干部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正所谓“无欲则刚”。但是,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简单地以为自己清正廉洁,不贪不占,一心一意干工作,大公无私办事情,便无所畏惧,以至于行为违宪、行政违法,就会把好事办坏,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山东电力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办好社会主义企业,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对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含糊。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首先要建设一个相信群众,善于依靠群众的领导班子。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作为企业“一把手”。,必须自觉强化“群众”观念,树立“依靠”意识。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在我们社会主义企业,职工群众也是企业的主人,是两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和企业稳定的基本力量。企业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坚持“依靠”方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坚定不移地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竞争引入干部工作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我们高兴地看到,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发表一年来,一大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能者”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但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志却因大批“能者”被重用而产生了一种错觉,片面认为只有“上者”才是“能”,没有“上”就算不上“能者”.因而,工作干出一些成绩,就想在仕途上更“上”一步.以显有“能”,如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以为组织上是认为自己“无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埋怨组织不识才,不辨能,有的甚至意志消沉,工作打不起精神来.有些地方为了稳定“书”心,只得对一些未“上”的“能者”加长凳、戴官帽,搞徒有虚名的职下“级”升,形成了干部职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以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大潮震撼着华夏大地,撞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面对着政府机构改革,面对着机关职能的转变,哈尔滨机关大楼里正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上千名机关干部带着眷恋,带着矛盾心理,也带着热烈期盼,步出高楼深院,走出机关,纷纷“下海”办实体、跑商界。在离别之际,他们或慷慨陈词,或意味深长,毫无掩饰地道出自己多年的机关感受,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真心话。  相似文献   

12.
当年,大庆人的“头顶青天,脚踩荒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办企业精神,感召着神州大地的无数企业。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企一业对企业精神的培育,对精神力量可以起到“鼓舞、激励、感召”人的作用,似乎有些淡漠.和忽视。但德胜铝厂却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遇到重重困难的情况下,不能就生产抓生产,人仍然是第一位的因素,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把生产和效益都搞上去的根本所在。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培育企业精神,用精神的力量来化解各种困难。何谓企业精神?这个厂的领导班子的朴实理解就是全厂职工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一家企业的党委书记找一位青工谈心。从话中听出那位青工对厂里“抓纪律”有意见。青工说。“抓纪律”整“下”不整“上”。工人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可干部却自由自在如故。尽管这位青工言语有偏激之处,但那位党委书记十分高兴也十分敏感地捕捉住了对方对“抓纪律”比较关心这一“火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请  相似文献   

14.
现在各行各业都有人员“下岗”,如何渡过这段困难期,各人的表现迥异,有的惶恐不安,甚至自暴自弃,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要做到人下岗精神不能下岗。如何使“精神不下岗”,就要做到三要:一要稳定自己的思想情绪。要充分认识到,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职工下岗在所难免,从而以坦然的心理面对社会、家庭和人生。二要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在下岗期间,要积极参加那些实用性、使用性较强的技能培训,积极适应社会需要,为再就业打下基础。三要更新自己的择业观念。对当今下岗职工来说,其就业途径大多数将趋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新闻报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营造宽松和谐、鼓动向上的舆论环境?这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一讲企业为啥要减人。现在许多报道一讲改革就是减人,好像职工是企业里最大的成本,企业效益要提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减人。这样的报道让职工心不顺、劫难鼓、气难消,怎么能说“改革就是要职工下岗”呢2宣传报道不能端架子、说官话,而应该老老实实地向职工说清企业减人的根本原因。就拿我们煤炭行业来说吧,用人多、效率低、成本高,我国煤炭产量与美国相当,可用入却相…  相似文献   

16.
除“三害”     
《瞭望》1993,(41)
这几年社会上风行一个新词:“创收”。这个词的本来意思也许是不错的,“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嘛,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如今这个词却泛滥到不该有的领域,人们不是去创造财富,而是创造名目,硬索强收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某些行政执法部门凭借权力兴出种种收费、罚款项目,不拿钱嘛,立刻就给颜色看,“要多少是多少,全凭一句话”;某  相似文献   

17.
只要放得下“臭架子”,不再羞涩,就见处处有“点子”处处可挣钱。就这样于“薄弱”处向人们的“成见”挑战,也用实绩给世界一个惊奇。 故宫博物院靠着“祖宗”遗产一直是国人经久不衰的“景仰”地,去年仅门票收入就高达近1.7亿元。与国家从财政“蛋糕”上切给全国“文博”事业的全部经费基本相当。当然,这是“故宫”的正常业务收入,不算本文论及的创收。但这笔钱,除留一部分给故宫“抵拨经费”外,绝大部分得如数上交给国家文物局。从更宏观一点的立场去分析,是否也可以把这笔钱当作文物局的“创收”呢?因为文物局用它弥补全国“文博”经费之  相似文献   

18.
李俭 《瞭望》1995,(47)
人与人相处,若不能见贤思齐,而是“东施效颦”,那他绝不会有所进步的;企业之间,如拾人牙慧,甚或把人家抛弃的东西当宝搬,那它也绝不会在竞争中取胜.这些都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然而,恰如前段时间世界大学生辩论会中“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中反方所说,有许多时候,人们不是不“知”,而是受各种因素干扰,“行”起来要发生各种各样的异变,表现出“知易行难”.上述所讲不能学人家的缺点,这是幼儿园里就开始灌输的,但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在某些人身上,却表现出极强的“行难”的盲目性——学西方企业里过时的东西,学人家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联产责任制”改革的巨大成功,引起一些非农行当也纷纷效仿,连思想政治工作亦借用了“责任田”这一时髦语言。有人批评思想政治工作不该做的做了,该做的却没做时,就把这种现象称作“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那么,自己的地在哪里呢? 一个企业可以是一块田,但作为其内部的某一项工作,却很难给它划出一块小田地来;硬要划,则容易形成“两张皮”,影响大田的整体效用。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抹去某项工作的职责。就像为种好一块田得犁田、耙田、撒种、施肥、除草一样,每个部门都  相似文献   

20.
蒋元明 《民主》2009,(4):53-53
安徽砀山近日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空饷办”。“清理吃空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之简称,负责清理退休、开除后仍从财政领工资的“吃空饷”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