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际技术贸易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知识经济发展的全面深入,国际技术贸易形式的国际经济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将会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贸易中主要处于技术引进方的地位,深受技术贸易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之危害.在当前情势下,正确对待和处理国际技术贸易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基本利益和发展前景.因此,应增设我国有关限制性条款的原则性规定,以增强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在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谈判中,充分作好法律方面的准备;在技术贸易合同的谈判中运用谈判的策略;在签订技术贸易合同时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GATT/WTO贸易与环保条款在一程度上促进了国际环境的保护,但条款也还存在许多缺陷。这就导致了绿色壁垒的产生,给国际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障碍。中国作为刚刚入世的发展中国家,也因此面临严峻的挑战。GATT/WTO贸易与环保务款对中国的贸易与环保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TRIPs时代的到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试图以双边或多边的投资或贸易保护协定推行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达到其保护本国投资和贸易收益的根本目的。以TRIPs-plus条款为分析对象,揭示出该类条款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以及我国的影响,旨在为我国今后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国内知识产权保护阶段性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在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阐述了TRIPs-plus条款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及其对我国已经或即将缔结的双边条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权条约明示权利限制条款主要针对传统自由权。明示权利限制条款包含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三要素。该三要素从不同的角度来评判缔约国限制个人权利的措施是否符合国际人权条约的规定。这三要素的总体功能是:施加一定的限制性条件,防止国家滥用限制条款侵犯人权,其最终还是扮演着保护个人权利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全球经济形势低迷,而经济萧条从来都是贸易保护主义滋生的温床。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美国颁布《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中有一条购买美国货条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本文就购买美国货条款进行浅析,以WTO规则为依据,分析其贸易保护实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与扩展,一些国家迫于形势的压力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但同时也引来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喧嚣和泛滥。从奥巴马"新政"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到欧盟对奶酪、黄油和奶粉的出口补贴,无不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由此,危机的国际传导效应增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化。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是我们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WTO体系下的环保条款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霞 《外交评论》2002,27(1):42-47
WTO环保条款是一类因环境保护的目的而对自由贸易所作的限制性条款。它被规定在WTO若干协议中,并对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该类条款的分析及就WTO对这类争端解决实践的探讨,提出了中国加入WTO后对该类条款的积极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从“自由贸易”向“保护贸易”转变,“337条款”成为美国管制外国生产商向其国内输入产品,侵犯其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则和单边制裁措施。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美国贸易服务和品种的不断增长,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日益激烈。学习和掌握国际通行的规则,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深入了解美国“337条款”的内容和“337调查”的程序、特点,有助于中国在激烈竞争的贸易战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美出口产品遭受337调查数量激增。337条款制度俨然已经成为"两反一保"之外,中国对美出口企业的又一"梦魇"。除认真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环境的因素外,客观理性分析337条款制度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受调查现状的原因,并为我们更主动地应对337调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陈锐 《工会论坛》2009,15(5):52-53
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集体步入衰退,而全球自由贸易也开始为贸易保护主义阴霾所袭扰。美国国会通过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被世人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将有可能引发"以邻为壑"的贸易战。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对于解决经济危机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合法性问题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包括合法性效力和合法限度两方面。各国根据《TBT协议》有权采取正常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其进出口贸易,当然必须以"合法"即遵守国际规则为前提。WTO协议对各国采取TMT规定了必须满足的条件,正是这些条件将正常的TMT与限制性的TMT区分开来,这些条件也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合法限度。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一直在是否应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问题上争辩不休.国际劳工运动给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给发达国家借"劳工人权"之名构筑贸易蓝色壁垒以实行贸易保护提供了藉口.发达国家要求制定WT0"蓝色条款",从而在全球推行其劳工标准.WTO成员国理应遵守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有关劳工标准的一般法律原则,但应坚决反对在WTO体系内纳入任何形式的"蓝色条款".  相似文献   

13.
世贸组织对市场经济的规范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互惠互利贸易原则、逐步贸易自由化原则、促进公平贸易与竞争原则、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原则等等。世贸组织成员都必须遵守这些原则。此外 ,为了保护成员国某些特定产业的健康成长 ,避免不公平竞争对成员国经济造成危害 ,世贸组织还设置了在开放市场条件下的合理保护条款 ,成员国也应了解和善于使用这些条款。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对传统税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此,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现行税法,补充针对网络贸易的税收条款,完善税收征管工作,强化网络技术,增强追踪功能,最终实现税收电子化。  相似文献   

15.
损害的确定与我国反倾销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 ,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 ,时常以反倾销作为手段与其他国家大打贸易战 ,我国业已成为国外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损害问题是反倾销调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加入WTO以后 ,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研究反倾销法中有关损害问题的各项条款 ,研究欧美各国对这一问题的认定 ,在对以往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 ,正确运用和熟练掌握有关条款 ,以维护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中的独占权与反垄断法在维持公平的竞争秩序,刺激劳动者和企业的创造性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上保持着一致性。两者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滥用行为上。我国应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法模式,对国际技术转让中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实事求是进行分析比较,对没有实质危害,或利大弊小的,可经国家审批机关批准订入合同;对那些不公平不合理有害的条款,则应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反倾销调查与337条款调查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贸易救济种类最多、制度构建最为严密、救济力度最大的国家。反倾销调查与337条款调查这两种贸易救济措施在近年来美国的外贸实践中愈发显得引人注目。虽然国内研究美国反倾销调查的相关法律和实践问题的文章、专著可谓是数不胜数,而且随着近两年来中国企业遭受337条款调查的次数逐年增多而引致对337条款调查进行说明或研究的文章也日渐增多,但是包含有将这两种贸易救济措施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却寥寥无几且大多只是简短说明或一笔带过。然而这种比较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更能够以反倾销调查这种为大家所熟知的救济措施来映衬出337条款调查的相对更强的贸易救济功能。毕竟,只有非常精准地了解337条款调查的方方面面及其强大的贸易救济功能,我们才可能真正地探索出兼具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于未然”和“应对于已然”的种种谋略。  相似文献   

18.
在WTO关于数字产品贸易的谈判中,美国一直主张适用GATT和零关税,但遭到了欧盟等的坚决反对。之后,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的形式推行其政策立场。在自由贸易协定中设立"电子商务章",以有别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跨境服务章中采用限制性清单的方法,力争为数字产品贸易提供较大程度的自由化。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规制数字产品的模式尽管值得商榷,但确实为WTO规制数字产品贸易进行了先行的尝试,拓展了其国内政策的国际空间。美国这种竭力将其国内政策推行为国际共同立场的做法,对于经常主张与国际接轨并被动接受国际规则的中国来说,无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受让方由于贸易本身的特殊性处于弱势地位,受让方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其权利本身来自转让方的合理限制、影响的牵连性及保护的间接性,更需要从法律上切实加强对受让方的权利保护,以促进我国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此次中美贸易战始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2017年8月启动对中国的"301调查"。本文从"301条款"出发,分析美国利用"301条款"实施单方加征关税行为是否涉嫌违反国际法,以及研究美国发动此次贸易战背后的真正诉求。接着结合中美贸易战的最新进展,分析此次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贸易、投资领域和对世界贸易体系产生的影响。最后,分别从中美双边谈判和WTO改革出发,提出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