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经济严重失衡、欧元区的扩大、欧元和美元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风险,表明欧元区改善外部经济政策协调的需要确实存在,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中越来越迫切.欧元区在短中期内改善外部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领域包括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这几个方面.欧元区对外政策协调的主要障碍包括欧美政策目标的冲突、欧元区对外政策协调的主体不够明确,以及欧洲经货联盟计划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巨大冲击,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本国经济。这一政策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新兴经济体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然而,新兴经济体的应对政策在发挥一定作用的同时,由于受内外各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明显局限。总体上,通过对量化宽松过程中的利益认知、政策取向、主体作用以及制度构建这四大核心因素的考察,本文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是新兴经济体目前未能成功地通过全球金融治理这一途径来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正当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3.
欧洲央行推出的"量宽"政策与美国、英国的量宽政策相比在时间上明显具有滞后性,操作上也更为复杂,其主要目标是缓解通缩风险。由于资产购买规模大、执行力度强,这一政策虽然出台时间不长,但积极效果已经显现:欧元区经济信心提升,通缩风险缓解,国债和企业债收益率均大幅降低,贸易状况也明显改善。但是,"量宽"难以解决欧元区福利负担重、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速度慢等根本性难题,且可能导致经济失衡加剧、欧元国际地位下滑、金融风险增加等新问题。欧元区要实现可持续的强劲增长,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美元霸权对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至关重要,使美国能够享有"嚣张的特权"。欧元诞生后成为美元"唯一的竞争者",也成为美国警惕和遏制的对象。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为继续维系货币霸权,利用国际货币体系这一机制向欧元区转嫁风险,具体做法包括金融机构在市场做空欧元、评级机构打压欧洲债务国、舆论唱衰欧元前景、政府拒绝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要求等。受此影响,欧洲金融安全受到严重冲击,银行业坏账大幅上升,欧元国际地位下滑,经济陷入"双底衰退",欧元区甚至一度面临解体风险。为保障金融安全,欧洲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建立欧洲稳定机制、银行联盟等手段加快弥补单一货币区的机制缺陷;执行严格的紧缩政策,提升经济竞争力;欧洲央行政策弹性增加,更多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严格规范评级市场,尤其警告美国评级霸权。通过对欧洲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难以形成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意志"、整体战略资源有限、在安全问题上难以摆脱对美依赖等因素,欧元区维系金融安全的主要思路是"自我修复",针对美国的应对措施和能力有限。这意味着,美元霸权将继续是影响欧洲金融安全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5.
《和平与发展》2021,(2):34-50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各经济体影响巨大,俄罗斯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各项指标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全方位下滑,年底的第二波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其经济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政府力求通过相对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为企业和家庭提供短期纾困,并制定了中长期经济恢复政策,以实现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增长。而疫情和纾困政策的叠加为俄罗斯经济运行带来了一些新的影响和变化,其中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面对疫情,如何通过政策选择来规避风险和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是俄罗斯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日本强震及核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海啸、核安全问题接连发生,日本正在经历史上罕见的"大创伤"。强震、海啸、核危机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大于阪神地震。日本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与阪神地震时的财政环境明显不同,地震提高了日本政府的违约风险和隐含的主权债务风险。但对世界经济整体而言,日本大地震不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虽然全球股市企稳回升,但"核阴云"笼罩亚太、大宗商品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加之受利比亚战争及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外围因素影响,日本大地震使全球金融市场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灾后重建对我国出口及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7.
欧洲主权债危机和欧元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1月希腊爆发的国家主权债危机引发欧洲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加剧,继而使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也遭受信用危机,一时间,欧洲主权债危机风声鹤唳。欧洲央行及欧元区国家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及救助计划,终于使危机加剧势头得以遏止。当前欧洲主权债危机虽尚未结束,但通过对危机的处置,欧洲一体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强大的欧洲经济和强大的欧元符合中国的利益,应对全球性债务危机(尤其是美国的巨额债务)将是世界经济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的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以来,欧洲货币联盟的一体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欧元11国将货币主权让度欧洲中央银行之后,根据《马约》趋同标准实施本国的经济、财政与就业政策。欧元区经济稳定回升,整个货币联盟运作基本顺利。尽管因欧元区与美国在景气和利率方面存在差距,欧元启动后兑美元汇率波动中趋向走软,欧洲央行还是成功地保持了欧元区的低通胀水平。欧元的基础潜力促进了欧元国际化的进程。在历经多次挫折与失败、摸索与协商之后,欧元终于作为统一货币登上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9.
谷源洋 《亚非纵横》2011,(1):1-8,57
2010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没有出现“二次探底”局面,但各经济体复苏力度和步伐各异,面临高失业、产能过剩、市场保护、消费低迷、流动性泛滥等众多障碍和挑战,并未完全消除“危机后遗症”。关联储和日本央行“量化宽松”常态化的政策选择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矛盾、新风险、新博弈。世界经济将在U型复苏底部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两年来,欧盟及欧元区的危机管理呈现如下特色:一方面是紧缩财政,并试图用更严厉的法律条文规范成员国的预算政策;另一方面,在救助"问题国家"方面,采取了"走一步看一步"、被动应对的方式。这些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它目前显现的负面效应亦很严重,不仅抑制了欧盟经济增长,使欧元区陷入生存危机,而且冲击了欧盟"民主原则",弱化了欧盟民主的合法性;与此同时,欧盟超国家机构地位下降,而由大国主导的政府间合作成为新的趋势;疑欧主义、民族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未来,尽管欧盟前进阻力增大,但欧洲国家不大可能放弃一体化成果而走回头路,欧盟特别是欧元区内部在经济和财政政策上的协调力度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加大,欧洲一体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杨力  任嘉 《国际观察》2013,(1):73-79
欧元区在启动之时即非最优货币区,但是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假定"认为经济趋同会是单一货币区经济运行的实际结果。本文对欧元区成立后成员国的经济趋同进行了实证检验。无论是对欧元区名义趋同还是实际趋同的检验,均无法支持单一货币区有助于加强成员国经济趋同的论点。欧元区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最优货币区,是欧债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统一货币政策下,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异持续放大,经济失衡日益加重。目前,各种紧急纾困措施只能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欧元区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需要实现成员国间的基础性趋同。  相似文献   

12.
黄莺 《国际资料信息》2010,(12):25-27,39
2010年夏季以来,美国不断放出进一步“量化宽松”信号,美元贬值预期形成。发达国家之间、新兴市场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的汇率摩擦不断出现,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近期,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复苏、增长分化的新走势,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道扬镳"。同时,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牵动全球市场的"神经",美元汇率持续上扬,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新兴市场跌宕起伏。世界经济处于新的十字路口,未来走势关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应准确研判世界经济走势和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妥善应对,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欧洲货币联盟建立后 ,欧元区各国继续努力实现景气趋同、政策趋同 ,为欧元区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和趋同的财政政策确定了基础框架。尽管两年来欧元区碰到较大的外部冲击 ,如美元持续升值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等 ,但欧元的基础———货币购买力得到保障 ,为欧元中长期的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欧元已逐步成为对美国金融的对称力量。欧元区与美国货币政策的较量和利益冲突将更加凸显。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进入关键的调整阶段。2 0 0 0年欧元持续疲软欧元启动后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不断走低。 2 0 0 0年 1 0月份跌至最低点 ( 0 .82 ) ,距启动时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欧债危机形成原因的一般解释是欧元区存在的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财政政策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西非法郎区和欧元区的对比研究,发现这并不能充分解释欧债危机的形成原因,而必须深入分析欧债危机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金融市场中不受限制的做空力量加剧了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务危机,提高了风险利率,形成危机预期自我实现的市场效应。更大的危险是银行业危机与债务危机的"恶性互动",造成欧债危机在欧洲各国传播。本文认为实施统一财政政策的重点在于整合不同国家的税收和社会福利等制度,而不仅仅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问题的关键在于形成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25日,欧洲央行发布公告称,278家银行将于30日起,提前偿还第一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贷款,总额达1372亿欧元。大批银行提前还贷表明欧洲金融体系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有所下降。但是,在经济低迷、欧债危机阴云笼罩的背景下,欧洲银行业总体风险仍然较高,未来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一迄今为止,欧洲央行共推出两轮三年期LTRO贷款,第一轮是2011年12月21日,欧洲央行以1%的低利率向523家银行发放4890亿欧元贷款;第二轮是2012年2月29日,欧洲央行向800家银行发放5290亿欧元贷款。  相似文献   

17.
一切经济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经济将与通胀伴随,2011年,亦是中国中央决策者和全体国人的“通胀阻击年”。首先,我们不得不顾及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2008年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虽涉险过关,但其带来的低迷走势仍在发酵。隧道仍看不太出尽头。中国受到的隐性负面影响仍不明朗。美国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将全球经济再次推向危险边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日,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接替艾伦·格林斯潘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主席;2010年2月1日,伯南克获得连任。伯南克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权威学者,也是应对本轮美国金融危机的最重要人物之一,他极力推动美国政府出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美国内外引发了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在"CMRC中国经济观察(CEO)"第28次报告会上说:有两个办法能够彻底解决欧元缺乏权威性的问题,第一,就是出现强权者将欧洲统一起来,这样欧元背后便有了一个政府,权威性自然而然便得到了解决,但这显然不太可能。第二,只能是让欧元区解体,然而,政治家都是短视的,他们认为欧元区解体会比维持欧元区所带来的麻烦更大。因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显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四个南欧国家尽管富裕程度和发达程度不尽相同,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上却存在着较为相似的问题,因而先后沦为欧债危机重灾国,共同面临债务违约甚至脱离欧元区的风险.为应对危机,避免被迫退出欧元区,南欧四国近两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了多项重大改革,试图消除本国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中的各种积弊.尽管目前南欧国家仍未走出困境,但各国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欧元区机制建设的逐步到位,增大了它们摆脱危机并继续留在欧元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