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巴夏尔·阿布 -曼尼在美刊《每月评论》2 0 0 4年 6月号上发表文章《〈帝国〉的幻像》,认为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已经成为一场关于全球化、帝国主义当代形态和冷战后时代等重大问题的大辩论的一个焦点 ;《帝国》中的观点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相距甚远 ,与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具有同样的乌托邦色彩。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后帝国主义还是新帝国主义 ?要理解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理论的性质 ,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看法。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前不久 ,列宁说 :“然而 ,能不能反驳说 ,不可以抽象地‘设想’帝…  相似文献   

2.
叶·盖达尔、弗·马乌和列·格列布涅夫的自由派观点(参见本刊2005年第11期),遭到了许多俄罗斯学者的批评。其中有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批驳,有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盖达尔等的观点提出质疑。现把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其他学者在《经济问题》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在“马克思的遗产和当代经济学”圆桌会议上的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没有过时,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自由派关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明确表示,马克思主义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理论与…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问题》杂志2004年第5、6期发表了俄罗斯当代自由主义派经济学家——叶·盖达尔和弗·马乌联名撰写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理论与“世俗宗教”之间(自由主义的辩护)》。文章发表后在俄罗斯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亚·布兹加林、亚·科尔加诺夫和列·格列布涅夫先后在该刊发表文章作出不同的回应。①这些文章又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论。在这种背景下,《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于2004年10月召开了题为“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的圆桌会议,②邀请持不同观点的各派主要代表出席。杂志主编、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列·阿巴尔金主持会议。盖达尔和马乌的观点受到大多数与会学者的驳斥,也得到少数学者的赞同。众所周知,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官方一直主张“非意识形态化”,俄联邦宪法明文规定,任何意识形态不得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遭到排斥,自由主义一度盛行。但如今,俄罗斯学者在探索国家发展战略之际,他们又不得不试图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学说中寻找方法。尽管与会的学者们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承认马克思的遗产今天仍有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所说,苏联解体以来,在《经济问题》这样的主流学术刊物的主持下公开讨论马克思的理论遗产问题,在俄罗斯十几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本刊将连续发表俄罗斯学者关于“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问题的争论材料。  相似文献   

4.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2年第14卷第3号刊登了美国新不伦瑞克大学副教授理卡多·达彻斯尼(Ricardo Duchesne)评论艾伦·迈克森·伍德的著作《资本主义的起源》(1999年每月评论出版社)的文章。伍德的著作不同意西方学术界广为流传的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观点,她认为资本主义是在英格兰突然出现的,其原因是英格兰的领主将经济契约强行加诸租地农。达彻斯尼引证最近几十年来的历史研究反驳了伍德的观点,认为自由农自身在圈地运动、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兴起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罗伯特·布伦纳和艾伦·伍德等人的欧洲中心论、一国产生资本主义论是站不住脚的。文章提供了丰富的相关信息。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荷兰出版的《中国信息》杂志2004年第18卷上刊登了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贝尼维克、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副教授艾琳·唐以及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祖德·豪厄尔三人合写的一篇题为《自治与社区》的文章,该文对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与城市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有关中国农村和城市治理的理论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Waltz)于199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沃尔兹教授于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87—1988年度出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沃尔兹教授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外交政策与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和《核武器的扩散》(1995)等.其中《人,国家与战争》、《国际政治理论》等书迄今仍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在沃尔兹教授讲学期间,我院研究生谢鹏曾就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他进行了学术性专访,下面是两次访谈的记录。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肯尼思·沃尔兹的理论观点,本期还发表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资本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篇访谈文章最早发表在网站http:aurora.icaap.org的2004年8月在线“采访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的栏目中,后该文被稍作修改后正式发表在2004年11月的《每月评论》(MonthlyReview)上。采访人丹尼斯·瑟龙是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师、该校“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主义及其挑战者”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被采访人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则是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马克思的生态学》、《脆弱的星球》和《生态学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等著作,被誉为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重新发现帝国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2年11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重新发现帝国主义》的文章,认为美国主流媒体重新大谈新帝国主义这一情况表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在垄断阶段的必然趋势,因而认为帝国主义理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民主的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塔尔·墨菲(ChantalMouffe)是英国政治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曾经师从阿尔都塞,现在是威斯敏斯特大学民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她编辑并参与撰写了《葛兰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979)、《卡尔·施密特的挑战》(1999),主要著作有《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1984)、《政治的回归》(1993)、《民主的悖论》(2000)。发表过多篇关于当代政治思想、新社会运动和女权主义的理论文章。本文选自《民主的悖论》,该书的中文版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本文中,墨菲明确把自己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后现代理论进行了区分,强调了民主的对抗维度。在她看来,政治的对抗性和暴力方面是不可取消的,政治伦理化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政治决定和伦理责任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两主席之一大卫·W 尤因近日给本刊发来题为《四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的文章 (该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的情况 ) ,反驳了马丁·哈特 -兰兹伯格与保罗·伯克特即将出版的《中国与社会主义》一书的观点。该书批评中国自 1 978年以来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尤因认为 ,该书忽略了中国 2 0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 ,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社会主义者应尽力爱护、保卫中国的社会主义 ,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 2 1世纪人类最好、最切实的希望。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想任何源于马…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5月11日,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全文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北京共识"的提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那么,"北京共识"讨论的背景是什么?其实质和意义是什么?中国学者对"北京共识"持有一种什么样的立场?对于其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俞可平教授.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摩尔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其学术专长为政治学理论,特别是正义理论和民主理论以及分裂主义伦理等。她的著述包括论文《我们时代的正义》(1990)和专著《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2001)以及《民族、国家和边界:多元伦理理论》(2003)等作品多种。其中的《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曲牛律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8月出版,精装本,全书272页,分两大部分.共八章。该书的书评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罗纳德·贝纳撰写,书评发表在今年一月号的西方伦理学权威杂志《伦理》上。下面就是罗纳德·贝纳教授对玛格丽特·摩尔的《民族主义的伦理之维》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举行第十次代表大会。此前,党内就党的思想路线等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甚至引起党外"同路人"的关注。2004年4月19日俄"反对电视屏幕"网站(www.contr-tv.ru)刊载的鲁斯捷姆·瓦希托夫题为《一个"同路人"在党的代表大会前的思考》的文章值得一读,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作者及俄共内部各派的观点。作者本人不赞成俄共退回到苏共的"庸俗历史唯物主义",也不赞成走社会民主主义道路,而主张继续沿着俄罗斯的、欧亚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美刊《理论与社会》2001年5月号刊登了弗雷德·布洛克题为《运用社会理论超越历史偶然性》的文章,对该刊2001年4月号发表的威廉·鲁宾逊的文章《跨国国家的兴起》作了批评,认为鲁宾逊所谓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国家正在形成的观点很难成立,因为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很脆弱,在资本主义体系经常会面临的严重危机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仍然会激烈冲突。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纽约书评》2002年11月7日发表亚历山大·斯蒂尔(Alexander Stille)的文章《来得太早的启示录》,从意大利极左政治的角度评述了米歇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为我们解读《帝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关于《帝国》的介绍,可以参见本刊2002年第3期《全球治理还是单极霸权?》和2002年第7期《超国家的“帝国”秩序还是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评<帝国>一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译自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学院中国军事研究中心2003年8月出版的《变革进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书第八章。作者理查德·D·费希尔系美国非盈利的詹姆斯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的高级研究人员.担任该基金会的出版物《中国简讯》(china Brief)的编辑,长期关注中国国防发展以及台湾海峡局势等方面的课题。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本文主要反映了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空军近年来大力提高部队装备水平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本刊编译此文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引用材料,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罗伯特·坎佩恩(Robert Campain)针对彼得·贝哈兹《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的辩证法》一书撰写的书评,书评认为该书是少见的对鲍曼作品进行深入评价和理解的专著,对于理解鲍曼的社会学理论具有导读的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从本期起,我们将开辟《思潮·流派》栏目,不定期推出相关文章,对国外当代重要思潮与流派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历史演变和影响进行介绍和评述。稿件的来源一方面是译介外文期刊上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也将邀请国内外资深学者撰写研究论文,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政治家》评说当代重要思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新政治家》杂志2003年7月号发表文章《我们时代伟大的思想家》,邀请一些著名学者对当代思想界进行了评说,评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里我们选取的是与人文学科有关的几个人物,他们是:诺姆·乔姆斯基、雅克·德里达、凯特·米利特、让·鲍德里亚、安东尼奥·耐格里和马莎·努斯鲍姆。评论文章撰写者的名字附在每个人物的介绍文字之后。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2日美国《Z杂志》网站(http://www.zmag.org)发表了该网站主编迈克尔·阿尔伯特题为《马克思主义:价值与问题》的文章。作者从左翼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过分注重工人阶级的斗争而不关注妇女解放运动、种族解放运动等身份政治,过分强调经济基础、流于经济决定论和忽视管理阶级有形成新的统治阶级这一趋势等问题。几天之后,英国《社会主义工人》杂志主编艾伦·马斯在http://www.zmag.org网站发文对阿尔伯特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仍然契合当今时代。现将两篇文章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