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韩英军  孙飞 《学理论》2014,(7):191-192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2.
梁鹏 《理论导刊》2008,(1):113-115
公德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底线.大学生的公德建设不容乐观.高校只有加强德育教学、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创建高校、家庭、社会协作教育体系,使公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只有通过公民自身的内化才可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这一内化过程中,人们往往误以为道德内化就是单一的自我反思过程,其实,社会公德的内亿必须通过把握公德规范的深刻内涵、跨越"心理障碍"、注重"慎独"、积极参与公德实践活动、从点滴做起等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重要内容。文章从道德社会学角度 ,考察了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从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对社会公德的特点、匮乏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我国社会公德行为匮乏的原因是复杂的 ,仅停留于倡导和单纯从道德方面去寻找原因是不够的 ,社会公德成为社会多数成员自觉意识和行为的社会条件还需要不断完善。我们应以理性的目光审视这一行为及其约束因素 ,重新构筑公德意识、行为的社会基础 ,推进我们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北京市民的公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市民公德缺失的社会心理原因和社会公德重建的社会心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提出目前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修养的强调和现代公共精神的日益成长等因素是现阶段社会公德建立的社会心理基础,并对社会公德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问题,总结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缺乏的重要原因,分析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以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模式,从而积极引导并规范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马树强  王萌萌  李春培 《求知》2008,(10):13-14
旨在促进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素质和锻炼意志品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已开展了20余年,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仍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严重降低了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形式主义片面注重形式而无视内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科学原理。显然,形式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相悖的.它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产生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5)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僵化、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教师队伍有待优化等问题。创新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需要丰富和拓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形式和载体,精选教育内容,优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德作为日常生活的基础道德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公德的建设,而社会公德的建设又需要从架构公德规范体系、建设公德实施机制和营造社会公德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0.
张波勇 《学理论》2013,(29):368-369
雷锋运用自觉学习、自我反省、独立思考、自我激励、勇于实践等自我教育方法,形成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自我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2)
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不仅提高自身素质,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部结合特殊时间节点,连续三年全员化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红色"主旋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理解"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不仅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成为学生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5)
公共精神是指在公民在具有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对公共事务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主动关注、积极参与,致力于社会改良和进步的一种价值和行动。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缺乏独立人格、公共参与意识淡薄、社会公德行为失范、公共理性不足等现状。大学生公共精神建构的基本路径: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道德教育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系质;重视引导与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传先 《学理论》2012,(7):176-177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做到普遍动员,争取全员参与,同时注重与社会实践、学生就业、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2)
基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核心内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当代青年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以此为依据,针对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塑造的问题,认为当代大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引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强化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形象;要促进自我主体意识觉醒,在社会实践中升华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形象;要有效纠正克服不良印象,向社会展现以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当代大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15.
社会责任感是德育的核心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和功利化倾向明显。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增强大学生的责任主体意识、责任自觉意识、责任实践意识,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体系、实践体系、协作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5)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变相虐待生命;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生命耐挫力弱等问题。为此,优化大学生生命观的对策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生命教育,激发生命价值;社会实践活动彰显生命教育,增强生命体验;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舆论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极为深刻影响,科学认识网络舆论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9)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化,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也在网上大肆传播,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网络的生活方式便凸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具体方法如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加强网络法规和公德的教育;加强网络硬软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常林杰 《学理论》2015,(4):238-23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公德缺失成为越来越凸显的问题,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色情、垃圾邮件、病毒木马、网络诈骗等充斥着虚拟网络世界,严重干扰并影响着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对人们正常的网络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欲从网络技术、网络社会特征、网络社会的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引起网络公德缺失的原因,并剖析相应对策以减轻网络公德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概念、内容和形式。近期,我们就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感到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以下特点:需求强烈,普遍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问题犹存。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