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人赡养之间的关联,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关系的变迁——家庭权力从父辈手上转移到子辈,尤其是媳妇家庭地位的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2.
汪超  姚德超 《求实》2016,(9):88-96
传统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模式的合理选择,但老人留守农村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瓶颈所在,其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流动社会中的离散性家庭结构裂解了传统代际支持模式,抑制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既然农村老人留守与养老问题源自于农村家庭离散式流动,回归家庭应是该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应依循"多赢"思路,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置于以人为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在统筹兼顾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支持家庭"的融合统一体,有效化解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当代中国家庭伦理观念方面显现出很多矛盾和冲突,如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物质利益与情感观念之间的冲突、婚姻家庭中的代际冲突等等。因此,我们要完善家庭伦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处理好家庭价值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的关系,切实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通过促进家庭的和谐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和谐家庭建设。社会的多元化对传统的家庭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家庭的稳定性下降,夫妻亲密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年人处于弱势的趋向愈益明显等。因此,构建和谐家庭,必须树立新的价值理念,如:将夫妻关系由"柴米油盐"经济型关系转变为弹性大、易互动的精神依赖型夫妻关系;正确对待离婚问题,要对话不要武力,倡导冷静型结束婚姻关系的方式;改善婆媳关系,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当今,农村缺憾家庭(包括离异家庭、空巢家庭和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努力处理好缺憾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缺憾家庭子女生活和教育现状笔者2005年11月12日在利川一中做了一次学生家庭及  相似文献   

6.
<正>宽敞的住房、现代化的家具、富裕的生活、和谐的家庭,这就是农十三师黄田农场妇联近年来积极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所取得的成绩。该场工会以"和谐进万家"、"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富裕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我国在进入人均GDP2000美元的今天,人们更渴望追求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殷实富裕的物质生活,情致高雅的生活品位。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活动,组织的是职工群众,影响的是每个家庭,带动的是整个社会,妇女在"创建活动"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探索。一、创建"和谐小康家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实现家庭和谐小康,是兵、师党委创建和谐小康家庭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农五师九十一团党委广泛动员、多措并举,在全团掀起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的热潮,推进了和谐小康家庭、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协调发展。党委重视,突出一个"实"做好"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工作,关键是"实"。该团党委对"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由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而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家庭因素不容忽视。首先,身心状况欠佳的特殊青少年自杀几率较高,这类青少年在家庭中扮演着"特殊牺牲者"或家庭"替罪羊"的角色,其他家庭成员往往会不自觉地助推其自杀行为。其次,家庭中的"代际病态"和"隔代抚养"现象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非正常的代际关系和由第一代抚养第三代的反常家庭氛围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正相关因素。此外,家庭纠纷和人际矛盾也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关,是青少年反常自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农村非独生家庭通过“半招半嫁”实现了双系转型,家庭权力结构从单系侧重的代际整合型变为儿女平权后的双系分散型。不同于独生子女家庭双系转型被女方家庭的养老与继嗣需求推动,非独生家庭的双系转型是由婚姻压力下的男方家庭与自由婚恋风险下的青年女性推动完成的。其中,儿女平权机制回应了青年女性的需求,性别平等机制保护了青年男性的婚姻机会,家庭发展机制保障了小家庭的婚后生活。尽管这一转型是桂北农村的地方性产物,但却有着重要的经验意义:它挑战了传统的父权体系,实践了儿女平权与性别平等,形塑了地方性的婚姻保护机制,同时呈现出农民家庭转型的准核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活动涉及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群众性的活动,也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兵、师党委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在全兵团职工群众家庭中广泛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这是新形势下激发职工群众创造活力,稳定职工队伍,提高职工素质,改善职工生活,更好地发挥兵团"三大作用"的又一新举措。一、开展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活  相似文献   

12.
<正>农十师一八七团在"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工作中,坚持责任落实,制度、措施到位,检查督导经常的工作原则。坚持以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学习环境,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加强连队建设、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活动为契机,结合团场实际,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做到上下联动,共同奏响了一曲创建"和谐小康家庭"的和谐乐章。一、三到位,确保"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一是管理、制度到位。为保证"和谐小康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农一师十一团工会扎实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全团职工个个争当致富能手、科技标兵、"文明之星",户户争创"和谐小康家庭",形成了浓厚的和谐氛围。团工会开展了以"做一个诚信职工、科学技术进家庭、文明礼貌进家庭、尊老爱幼进家庭、团结互助进家庭、移风易俗进家庭、遵纪守法进家庭、环境卫生进家庭、勤劳致富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家庭养老的有序实现,主要在于代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基于湖南北部W村的实践发现,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低度平衡型代际关系形塑了有序的农村家庭养老秩序。这种代际关系的形成与当地农民家庭的发展压力、村庄的社会竞争以及地方性共识密切相关。其中内在机制为家庭资源的配置机制与地方性共识的结构化作用。低度的家庭发展压力和村庄社会竞争影响家庭资源的流向。家庭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在家庭发展压力和村庄社会竞争压力下,农民家庭会不断调整和调动家庭资源完成发展和竞争目标。在当地较为低度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下,农民家庭资源分配仍能遵循伦理准则,即将多余的物质资源用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夫妻分工的家庭分工结构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和精神需求。村庄的养老共识为家庭养老提供了正当话语,并对子代的养老行为形成结构化的约束。因而维持和构建代际之间的伦理秩序和道德体系,是家庭养老秩序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工会、妇委会及文明办立足家庭,在全院广泛开展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使"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围绕"爱国守法、勤劳致富、家风文明、和谐平安、环境良好"五项基本条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是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实现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工作抓手,是工会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作为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每个家庭都和谐了,和谐社会才有深厚的和谐根基。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取决于家庭中女性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宁夏农村家庭养老存在依赖与弱化的相悖,老年人一方面在养老观念上依赖家庭养老,另一方面家庭的养老功能在弱化。农村空巢化,老年人缺乏收入来源,孝不能养,代际倾斜,孝道观弱化,幸福院缺乏资金保障,对养老保险认识不到位是宁夏家庭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引导农民转变养老观念,推行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弘扬孝道美德,拓宽幸福院资金收入来源,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收缴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正>农十二师"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自2008年开展以来,坚持把"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和促进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积极整合资源,工会主动牵头,形成统一部署,使"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在全师深入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农三师五十三团把创建和谐小康家庭与平安团场建设相结合,营造出家和万事兴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促进了团场的发展。"以小家和睦带动连队、团场和谐",在构建和谐团场过程中,五十三团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完善"十星级文明户"、"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精心组织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共建文明家  相似文献   

20.
<正>自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以来,农七师一三一团始终坚持以宣传动员为基础,以规范程序为重点,真正使"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成为工会工作的响亮品牌。一是按照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集中力量、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思想,认真总结以往开展"五好、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经验做法,建立了"推进团场、操作在连、落实在户"的工作格局和详细的职工家庭档案;二是为全团3883户职工家庭送去了以"和谐小康家庭"为内容的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