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干部学刊》2014,(2):19-20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会议背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五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此时,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面临的挑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国有企业党建。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转换,其难度相当大,国有企业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矛盾,给党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二,新形势下实践经验积累不够。  相似文献   

3.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体制保证。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其中人们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3,(6):96-96
王英梅在《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第21期撰文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国防经济也渐趋向市场经济转轨。但由于军品市场的特殊性,国防经济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提升我国国防经济市场化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天玺 《创造》2011,(12):88-91
文化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崭新的经济体制,它不同于传统的计划体制,也不同于传统的市场体制,而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国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关于雷锋精神,有时会听到这样一种观点:雷锋精神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正确吗?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根本。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选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胜利完成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会议背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五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  相似文献   

9.
我国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已成功加入WTO。这不仅标志着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还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我们部应当十分珍惜今日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0.
莫荣新 《今日广西》2008,(18):26-2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体制结构与治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职能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管理方式向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效能型,即“四型”转变。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要解决好改革过程中逐步凸显的社会矛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创新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政府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李德兴 《政策》2004,(3):38-3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只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顺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创造良好条件。 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我国既存的政府职能大多是按计划经济需要设置的,政府统管一切经济活动,而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愈发展,与旧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主要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建立、蓬勃发展到日臻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主要历程包括三方面: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本身的重大创新,还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伟大实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海南在实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的同时,如何推动全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浙江省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林一斋 《新东方》2012,(5):58-61
笔者认为“南方谈话”着眼于战略层面,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方向,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在国内层面,南方谈话开启了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并作为改革开放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最终在经济层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在国际层面,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外交上,1992年南方谈话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逐步展开,其效果也开始呈现,中国经济外交也随之表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09,(1):9-11
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哪些进步?您如何认识和评价现在我国新闻事业的局面?答: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3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新闻宣传工作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助于实现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同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对于把中国的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冲破体制性障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中,坚持法德并举,努力确立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做到法治德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是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的过程。改革的性质决定了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也决定了改革的目的、原则和方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谈加入WTO后公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对申请者是否具备获取某种资源的资格和能力所进行的审查和批准,是现代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加入WTO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不仅制约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影响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