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在旅游界对于二者概念也有众多分歧。本文通过对两个概念的分析,比较二者在侧重点、学科归属、研究重点三方面的差异,希望对旅游学术用语规范和学科建设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23):14-14
宁夏等9省区牵手促黄河文化游升温 宁夏、陕西等沿黄9省区旅游局、38个沿黄城市代表团11月28日在山东东营举办的“第二届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发表了好吕黄城市旅游合作(东营)宣言》,签署了沿黄城市旅游合作协议书,并成立了“沿黄城市旅游促进会”。38个沿黄城市将坚持“资源共享、品牌共树、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的原则,突出打造“黄河文明”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3.
《红旗文稿》2013,(5):2+42
贵州省黔西县以其特有的旖旎风光、宜人的气候、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爱好者。黔西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基础建设,以旅游产业引航县域经济发展。文化为魂,城市旅游领航起飞。近年来,黔西县加大对城市旅游文化的挖掘,以穿城而过的水西河为主线,把水西公园、水西古城、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15):14-14
宁夏打造9台旅游景区旅游文化剧目 7月26日,记者从全区旅游文化剧(节)目评审座谈会了解到,今年,我区将创排完成9台旅游文化剧目呈现给国内外游客,目前已创排完成5部。据介绍,为创新、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旅游文化优秀旅游文化剧(节)目的创演列入今年实施的“六大文化工程”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雷山:原生态文化旅游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雷山县按照“七个围绕(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围绕旅游发展工业、围绕旅游繁荣文化、围绕旅游完善交通、围绕旅游保护生态、围绕旅游建设城镇、围绕旅游提高素质)”的要求,以“一山两寨一线一中心(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下寨,巴拉河沿岸民族村寨一线,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向敏 《新湘评论》2013,(23):48-48
韶山市按照省委提出的“三量齐升”“四化两型”“五个发展”总要求,加快建设“红色、富裕、生态、文明、幸福”韶山。推进转型发展。提升产业经济实力。舞活文化旅游“龙头”。以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以南环线为主轴的瞻仰参观体验红色旅游走廊,以核心景区外环公路为主线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  相似文献   

7.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8.
文化圣地     
《党员干部之友》2007,(12):F0002-F0002,1
“文化圣地.度假天堂”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口号,高度概括了山东旅游资源、产品以及服务,充分展现了山东旅游的全新形象和目标,是山东旅游迈向旅游强省、走向国际化的宣言,必将有力地推动山东旅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晶  杜磊 《实践》2020,(1):32-35
冰雪文化是内蒙古冬季旅游的灵魂。内蒙古以举办“十四冬”为契机,积极推动“冰雪+文化”深度融合,拓展冬季旅游的文化内涵,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文化旅游活动,以四季旅游促进全域旅游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湟源县依托日月山、丹噶尔古城等得天独厚的旅游景区优势,坚持“整体规划、理顺机制、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旅游富民”的思路,利用交通区位、水利设施、生态建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扶持以“休闲山庄”“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独具一格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黄南州确立“北依西宁.南望九寨”的区域战略和“文化带动旅游、旅游促进文化”的发展总路,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融合才有生命力。“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省十届二次全会强调“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和谐旅游,建设旅游大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实际,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南安市石井镇是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  相似文献   

14.
刘云成 《当代贵州》2013,(35):44-45
近年来,地处乌江中下游核心区、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的思南县紧紧围绕“历史文化、乌江、石林、温泉”四张名片,在铜仁市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以“改善基础、特色为根、文化铸魂”强力推进“旅游活县”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创新区及全省旅游发展“大公园”。  相似文献   

15.
陈东  王环 《兵团党校学报》2009,121(6):64-66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兵团党委提出的创建“中国屯垦旅游”品牌和建设军垦文化、农业观光、绿洲生态三大基地的要求,以“军垦旅游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屯垦溯源游、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游、军垦文化游、军垦名城游、军垦人家游、现代工农业和科技教育旅游等产品,推出更多成熟的屯垦旅游特色产品和线路。  相似文献   

16.
朱彩云 《奋斗》2013,(4):45-45,51
正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兴旺发展的源泉;旅游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传承渠道之一,以旅游兴文化,以文化促旅游,二者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增值效应显著。通过深入挖掘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的整合,为龙江旅游植入文化灵魂,增加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做大做强黑龙江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贵德县按照“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兴县”的思路,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神文化产品日趋丰富,优秀文化得到了弘扬,城乡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市场逐步繁荣和规范,群众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提高,这些都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9,(12):1-1
为强力推介“梵天净土 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形象品牌,丰富钢仁地区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梵净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吸引国内外游客来铜仁地区观光旅游,促进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烨 《新湘评论》2014,(9):50-50
零陵作为永州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必须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在历史文化的大视野中规划建设经营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之友》2009,(8):64-64,F0003
巨野县按照“进一步加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快速膨胀规模:改革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精品名牌占领市场:培养和选拔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措施”的总体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