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通行的医药分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规定,医生只管开立处方,患者凭处方到药店购药。药品销售对医生的利益没有多大影响医药分业涉及到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医学与药学在专业上的分工,这种医药分业在各国都是类似的,二是医生诊疗与药品销售在经济活动上的分离,这种经济意  相似文献   

2.
药价虚高导致病患者负担加重,这是近年来老百姓反应最为强烈的一个社会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媒体多有披露,根子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医院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卖药的利润,所谓以药养医。顺理成章,药价越高,医院所得越多,医生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再加上全国医药生产企业过多,药品全面过剩,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使自家生产的药能够进入医院药房,厂家使出了浑身解数,高回扣、送红包蔚然成风,这些都要打入成本,于是通过打“新药牌”、“合资牌”以及换包装换批号,药价一路扶摇直上。苦了求医问药者。为了使虚高的药价降下来,有关部门开出两个“药方”:一是国家计委对部分药品家行政府定价,所谓“限价令”,二是由卫生部门牵头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两个“药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最终使病患者受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引起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强烈不满,确属始料不及。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有关各方,希望能对药价问题理出个头绪。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药品贵”的最初印象来自医院。因为药品90%是通过医院开给患者。身为药品零售大户的医院,在药价潮落潮涨中的表现,是我们追踪采访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舒易 《民主》2005,(9):46-46
药价虚高已经成为备受百姓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国家多次出台限制药品售价的政策,并运用招投标等办法,整顿药品市场流通秩序,规范医药机构的药品采购行为,以降低药品的销售价格。但是药品价格依旧居高不下,百姓对此颇有微辞。  相似文献   

5.
一些医院为鼓励医生多使用先进仪器和特殊检查 ,规定医生对病人进行仪器和化验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 ,可以提成一定的检验费和化验费。很多医生为了拿到提成 ,病人来医院看病 ,不论是否需要 ,动辄进行仪器、化验检查和其他项目的特殊检查。这样一来 ,医院的先进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生的收入提高了 ,但是病人的负担却因此而增加了。病人到医院看病 ,需要不需要使用仪器和特殊的化验检查 ,关键是根据病情来确定。而现在一些医院不顾病人的具体病情 ,也不顾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只从医院的经济利益出发 ,滥用先进仪器和特殊…  相似文献   

6.
帅政 《瞭望》2006,(27)
新特药品的医院平均售价是平均出厂价格的7.6倍,普通药品的医院售价比药店零售价高的达几倍以上药价虚高是多年来老百姓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开展的一项专题调研显示,药价虚高问题至今严重存在,而且十分普遍。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高国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大批药品的销售价格仍然明显高于出厂价,加上销售费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张利 《瞭望》2004,(20)
贵刊的《药价问责》一文讲的问题关系百姓生活,而在我们这里原价6元一包的板蓝根颗粒,现在只卖2元;原价2.4元一包的牛黄解毒丸,现在只卖0.3元,在医院内开起“平价大药房”,凭处方前来购买药品的病人络绎不绝。“在医院看病,到药店买药”并不是老百  相似文献   

8.
强化国家医药储备救急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文 《瞭望》1997,(33)
强化国家医药储备救急能力●伊文药品和医疗器械同粮食、化肥一样,是国家的重要储备物资。医药储备在发生灾疫和事故时,能够平抑药价,保障急需药物的及时供应,在救灾防疫、抢救人民生命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汇制药:振兴国药走向国际市场付少平“中汇”敢替中国民族制药业说“不”作为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与其他产业一样,中国正面临着被外国公司挤占和瓜分的危险。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医药支出潜力非常大。今天,中国的医药方面的开支只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药品的虚高价格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控制药价,但药品的虚高定价问题远未得到解决。药价虚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如何才能使过高的药价返朴归真,让老百姓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   一、取消企业自行定价,实行政府统一定价   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药品生产企业自行定价,物价部门备案和政府定价双轨制。由于两种定价政策的并存,这就为自行定价的药品创造了虚高定价的空间,导致两种政策下的同类药品价格相差甚大。现实情况是,临床上使用的药品中政府定价的药品只是少…  相似文献   

11.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前身为浙江制药厂,创建于1952年,以生产抗生素药品为主,是浙江省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厂家,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1988年更名为杭州华东制药厂。1992年12月16日,杭州华东制药厂改组为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目前已成为一家拥有十多家医药工业、商业、科研等企业及机构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13)
与降低药价紧密相关的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医药企业对此项改革的评价是,不参加招标是“等死”,参加招标是“找死”,中标是“必死”。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痛陈  相似文献   

13.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子不在医院,也不能寄希望于医药分业,还要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从2006年7月1日起,370种常用药品全面降价,开始了长春市医药分业改革的第一步。2006年初,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为切入点,从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入手,在重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开展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工作的第六年,经过多年的治理整顿,风气得到了一定的好转。然而,在一些地方,医疗机构收受药品回扣的现象仍很严重。如有报道说,四川某人民医院,一位住院34天,每天只是简单地换一下药的普通病人,医院要13575.66元。病人“任医宰割”,叩问医生医德!当一个医生在给患者的病情“定  相似文献   

15.
魏星 《瞭望》2004,(19)
贵刊16期《药价问责》一文指出目前群众看病难问题的症结,现在一批推销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品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从2003年开始,采用“药房托管”模式,在全国率先试行“医药分业”改革所谓“药房托管”,即医疗机构通过契约形式,将药品采购权委托给具有专业化管理水平的医药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对药房经营收益实行按比例分配,从而切断医院与药品的经济联系。实行托管后,医院所有药品都由医药公司来配送,药房工作人员人事关系仍属医院。其目的是让  相似文献   

17.
“药房托管”切断了医院同药品的联系,不再实行以药补医的医院,能否维持运转, 决定着托管能否持久运行为从根本上遏制医院“以药养医”, 导致医生开大处方,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南京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试行“药房托管”改革。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药房托管”将医院的药品经营权交给医药公  相似文献   

18.
株洲试行“改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门诊药房改办成药店后,与社会零售药店同台竞争,药品价格明显下降,但不能完全解决“以药养医”湖南省株洲市从2002年底开始医药分业管理试点以来,先后有13家医院将门诊药房改为药店,实施医药分业管理,参与市场竞争。《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了解到,在试点推进过程中,税收问题成为制约医药分业管理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高凡;汪清 《侨园》2013,(11):80-80
<正>高守东温文尔雅,慈眉善目,是个让人容易亲近的人。他的华鸿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是新民地区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企业下属16家连锁经营药店,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纳税360多万元。公司经营中西药品5800多个品种,涵盖中西医各大类药品、医疗器械、保健药品等。华鸿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从国内一百余家重点医药生产厂家直接进货,公司仓库面积1600余平方米,药品分门别类在阴凉库、冷库、中药库、易串味库、合格库、养护库井然有序存放。各库内安装温度自动控制设备,远程监控,保质保量。  相似文献   

20.
药品招标走向反面了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初衷是为了遏制药价虚高,遏制药品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减轻患者负担。但据《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在实施过程中,这些目标被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反面,呈现出一系列怪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