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挝新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有机会在老挝做两次社会调查,走访了老挝的垄南塔、乌都木塞、琅勃拉邦、万象省、万象市、甘蒙、沙湾拿吉、占巴塞、塞雅布里、波里坎塞、色空、沙拉文、阿速波等省,所到之处,都看到在那里做生意的中国人。他们大多数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到老挝的,还没有加入老挝国籍,仍然是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生意人,每年都向老挝当地公安部门申办商业签证,因而他们不同于很早以前就定居在老挝的华人,故而称他们为“老挝新华侨”。老挝新华侨主要来自中国的云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广西等省份,而以湖南、安徽、云南三省的人占多数。而湖南人当中,又以邵东县为多。据他们报道,他们都是由朋友和亲戚带出来的,一个带着一个,亲戚们就都出来到老挝做生意了。他们在老挝做的生意多种多样,有开商店的、有办工厂的、有搞种植的。开商店售货是大多数老挝新华侨的营生方式,而他们大多数又都是以卖中国生产的五金产品为主,没有能力开店铺的,就担着货担,走村窜巷,兜售手表、手电筒、锣丝刀等各种体积较小较轻的货品。听说他们的货源来自云南沅江,有专门的批发商从沅江进货到万象,老挝各地的中国商人再从万象进货。由于去年老挝按重量收取关税,五金产品进入老挝的税率增高,加上做...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歌词中的爱老敬老之心十分感人。后来,有人把它改成《常下乡看看》,唱得情真意切:“抽点空闲,抽点时间,带着真情常到乡下看看。带上法律,轻车简从,常下乡看看。国家的政策向农民说说,发展的路子跟百姓谈谈……”其实,我们的干部真的应该多到乡下群众家里走走,看看。尤其是眼下,年节到了,更该下去看看,群众住得暖不暖,生活物资准备得是否充足?就象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村访问时对一位中年妇女说的那样:“我是来走亲戚的,我是来看望乡亲们的。”干部常到乡下走走农民亲戚,可以知民情,通民意。真的…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7,(6):48-49
一位泰国企业家说,从云南的普洱市、景洪市到大口岸一磨憨、再到老挝的会晒、到泰国的清盛、清莱、清迈,凡是昆曼公路要经过的主要站点,到处在建物流货场、建宾馆饭店,再慢一步,机会就没有了。形象地说,从昆明至曼谷1800多公里的公路上,每天都有超过2000多辆、载重量平均超过20吨货物的大卡车奔驰;同时,每年还将有超过500万人的各国游客,通过昆曼公路领略沿途美景,到东南亚各国和进入中国内地旅游。  相似文献   

4.
老挝华侨华人的过去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曦  张俞 《八桂侨刊》2001,(1):14-17
老挝(又称“万象之国”)是中南半岛古老的内陆国家,有1200年悠久历史,北部与中国云南省接壤。据中国史籍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中老两国使节开始往来。在19世纪末之前,最早到老挝的中国人是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和广西的小商人。至19世纪末,开始有中国侨商从越南、泰国移居老挝。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缘的关系,在云南与东南亚交往的历史上,有许多操汉语云南方言的中国云南汉族和回族居民逐渐迁徙定居在东南亚各国,与云南直接接壤的老挝也是云南人迁徙的定居的一个目的地.历史上不同时期移居到老挝的云南人,主要分布在老挝的北部地区,在经济活动方面,他们有的在城镇经商,也有的在农村务农.虽然居住在老挝,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各自从云南带来的传统习俗,仍然操着他们各自的云南方言.因此,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个一直受到外界关注的独特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磨憨地处中国云南省西南边陲的勐脂县,一片椰子树连绵成片的热带风光区。醒目的界碑标出了该地地理位置的重要:这里是西双版纳边境的国家级口岸,中国西南出海通道——昆曼(昆明—曼谷)公路和昆明开往老挝的国际班车都从这儿出境。 磨憨与老挝隔着中老29号界碑相望,百年前的战火早已烟消云散,动荡和不安已成为博物馆发黄的卷宗。随着对外开放机会的增多,磨憨口岸成了中  相似文献   

7.
老挝,鲜为人知的美骄诺山口骄诺山口是越南和老挝分界线,听说我们经过这里,老挝的官员便早早地赶来迎接。因为我们有一辆车出了故障,先到山口的车辆人员都要等它。于是我们在山口停留下来。老方的官员听说我在内蒙古工作,就找我用蒙语对话。于是我便来到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7,(6):97-97
随着云南省代表团到老挝的友好访问,代表团所到之处,掀起了一股"云南热".中国驻老挝大使潘广学对云南与老挝的友好交往与互利共赢的合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美帝国主义为了颠复老挝民族团结政府,重新挑起老挝内战,最近在老挝,指使反动派制造了一系列的政治谋杀和武装冲突事件。美帝国主义这种悍然破坏日内瓦协议的活动,使老挝局势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老挝杰出的中立派爱国政治家、外交大臣贵宁·奔舍那的被暗害,是美帝国主义扩大对老挝的干涉和侵略的信号。在这之后不久,老挝中立派的爱国警官坎提·西潘通中  相似文献   

10.
现在流行什么侯瑞丽每当季节交替的时候,报纸、电视都要发布将临这一季节的消费流行趋势。虽然这是惯例,人们在心理上却越来越否定这些权威的评估,我行我素起来。这不又有说法:眼下喇叭裤又流行了。可上街看看,寥寥无几。不禁抚今追昔就在中国人从蓝灰色套子中刚脱壳...  相似文献   

11.
老挝和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有着1700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老挝的华人和华侨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估计有10余万人。一百多年前,巴色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华侨来到这里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现在巴色是老挝南部重镇,水陆交通枢纽。30多年前,这里有400多家商店,90%是华人开设的。琅勃拉邦的华人商店也有300多家,在老挝首都万象市的华人最多,约5万多人,占该市人口的30%。华人当中以广东籍最多,其中又以潮州人居多。华人与当地各族人民友好相处,感情融洽,对促进老挝的经济流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8)
<正>从孔子的模样,看儒家文化的辉煌史。至圣先师——孔子长什么样子?不久前,在台湾大同大学志生纪念馆展出的《大哉孔子——圣像·圣迹图展》:从东汉的画像石拓印,到明清时期的完整圣迹图,共计五十三幅高度仿真艺品,让大家从画中,仔细看看每个时期的孔子形象,有的仪态威仪、慈祥和蔼,也有网络上说的鼻露孔、耳重肩、"颜值"不高。想看看跟课本上不一样的孔子,绝对不能错过这一档展览。山东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所策划的这次图展,4月20  相似文献   

13.
人口与就业:负担抑或机会从以前遮遮掩掩说“待业”,到现在的明言“失业”,这其中的变化意味深长。“人多好办事”的说法应改为“能人多好办事”,我们的人口素质被画上了一个问号。不必侈言“机会面前人人均等”,岗位禁锢松动后,看看那些在“槽”之间跳来跳去的是些...  相似文献   

14.
在建国59周年的长假期间,我饶有兴味地通读了毛梦溪即将付梓的著作《雨过琴书》。这是一部关于文化问题的书:谈文论艺,说古道今;从文学到语言,从国学到西学;从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无不涉及。这本书虽然回顾了中国现代先进文化光辉而艰难的历程——如他对"文化抗战"的历史描述.但关注的目光主要集中于眼下发生的重大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7,(6)
随着云南省代表团到老挝的友好访问,代表团所到之处,掀起了一股"云南热"。中国驻老挝大使潘广学对云南与老挝的友好交往与互利共赢的合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风景名胜是主,开展经营活动是宾,不能喧宾夺主;风景名胜是皮,商业活动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风景名胜地建立一些商业设施无可厚非,但"店"千万不能煞了风景。退休了,有了闲暇,腿脚也还灵便,便想四处走走、看看,用眼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去旅游一番。应该说,工作几十年,走南闯北,到过不少地方。但是,那时候公务在身,不敢怠慢。出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4,(7):17-17
东南亚各国民族众多,长期受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西方宗教文化等外来宗教和文化强劲的影响,所以其文化是多彩多样的。如果从宗教和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东方的儒家传统文化。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4个国家,地理上它们连成一体,均是以佛教为主的国家。11世纪上座部佛教从印度、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再到泰国、老挝、柬埔寨,大约在13~15世纪上述国家完成小乘佛教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9)
<正>创业的选择有千万种,工业需要、农业需要,服务业也需要。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创新的机会,有志者当择其善者而从之。"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样一份非常简单质朴的辞职信,在四月份迅速成为"流行语"。击中人们的是对摆脱旧有生活秩序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正在融入另一股潮流——创业。你有没有听到身边的朋友谈起创业,有人就感叹现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不是创业的项目,就是创业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于靖园 《小康》2011,(3):93-95
巨大的风险永远伴随的是巨大的机会。从目前来看,星巴克似乎最有自信去冒这个险,赢得这个机会——哪怕去掉了"Starbucks Coffee"的字样,它依旧有信心能让消费者认出大名鼎鼎的星巴克咖啡  相似文献   

20.
“天地‘粮’心”——这是印在北大餐桌上的公益广告,震撼人心,发人深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半苦”,这是我们从幼儿园时就熟读的诗句,可眼下浪费粮食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在大学食堂里有、在宾馆饭店里有、在我们的家庭里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