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强 《北京观察》2003,(6):57-59
现代化不仅有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内涵,也有缩小社会内部的差别,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宏观判据之一,是社会公平指数是否越过了区域贫富差异最高点的临界区以后,进入了逐步缩小的总体趋势。郊区的城市化,就是要适应现代化的这个内涵和趋势,实现生活方式从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转化。城市化除了要消除城乡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差距以外,从制度上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个带有先行意义的任务。北京城市现代化和郊区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过程。郊区城市化的根本所在缩小乃至消除城郊之间在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实现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农村向城市化的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如何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农村加速城市化进程,如何解决转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一、农村城市化的客观必然性发展是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向复杂的上升运动。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然没有改变农业和农民大国的形象。而现代化不是少数城市人口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谋求发展的必要要求,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深圳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小城镇的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功能日益完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石岩镇是地处深圳经济特区郊区的小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全镇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建设繁荣,可以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城镇面貌有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城镇发展的简单膨胀,导致原有城镇特色严重丧失,开发建设结构层次混乱,全…  相似文献   

4.
城镇,在中国一般情况下往往指的是非中心城,具有卫星城、县城和集镇的意义。从世界角度去看,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往往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程度。因此,尽管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城市兴衰,但对城镇建设与发展规律的把握,却仍在苦苦求证、探寻。而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的今日中国,面对着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推力,居住向城镇集中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和郊区迈向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妇女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芳 《中国妇运》2000,(11):30-3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给妇女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城市妇女工作,成为我们所直面的最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崭新的实践任务。 一、社会转型期城市妇女的变化 党的十五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不断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经济成分、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后,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将成为带动郊区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从而进一步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可以预计的未来五到十年,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郊区将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速度。又由于独特的区域条件,使处在国际大都市边缘的上海郊区,正在逐步纳入世界经济运行轨迹,做好全方位开放这篇大文章。在上海加快建成“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过程中,郊区正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自觉融入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这是郊区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将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立足莱芜实际,突出特色和重点,进一步强化莱城、钢城的中心带动作用,有步骤地发展一般城镇,努力把莱芜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城市。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以科学的规划设计来调控和指导城镇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省政府批复的莱芜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莱芜市城镇体系规划,统筹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发展现状及近中期趋势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亮 《前沿》2004,(12):217-218
马克思指出 :“没有城市 ,文明就很少有可能兴起”、“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 ,城市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聚集之地 ,而且是精神财富聚集之地。城市化的过程 ,既是人口聚集、财富聚集、技术聚集和服务聚集的过程 ,也是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文化方式转变的过程 ,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必经的历史阶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 ,在 13亿人口中有 70 %即 9亿农民 ,据估计 ,我国目前农村有 2亿剩余劳动力。未来 2 0年 ,中国每年将有 12 0 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因此 ,我国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韶伶 《湖湘论坛》2005,18(5):86-87
社会城市化是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经济城市化与社会城市化的统一,是真正实现中国特色城市化之路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我一直关注着妇女就业所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并不断探讨着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妇女就业状况变化 (一)就业领域不断拓宽。 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妇女的就业领域主要局限于国有和集体单位。改革开放以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大大地拓宽了城镇妇女就业的门路,使城镇妇女就业绝对人数增加。就业比例稳中有升。就我省而言,2008年末,城镇妇女从业人员达281.51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4423%。比199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一)城市化的内涵和衡量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三次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Urbanization”一词一般译为“城市化”,主要用于说明国外的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一个发达国家已完成、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性现象。随着第一批城镇和城市出现,被称作“城市化”的社会过程就开始了。今天,我们要在一、两代人手里取得与西方好几代人同样的成果,有必要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乡村化”。一  城市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通常指相互联系的社区发展过程:农村不断向城市靠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的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流向城镇和城市,城镇与城市的数量增加,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定规模的人口和经济要素的集聚,城市化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九届二次全委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指出:“推进城市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国民享受现代化城市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素质的转变,真正实现城镇和农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农民工的“身份”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市民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整个阶段。农民工问题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最近制定的《国务院…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目的是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国际慢城运动倡导城镇现代化建设与城镇特色个性维续相得益彰,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与传统生活方式传承有机结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和谐相处,这一慢城哲学管理理念得到了世界诸多城市的认同,也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重要内容和一个规律,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产、就业、消费等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影响失地农民的生活,也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研究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状况、变化原因和变化的规律,对我们制定正确的城市化的路线,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经过实地调查,借鉴相关研究的成果,对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内容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的指标体系,并结合调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08,(8):39-40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江苏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江苏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的三十年,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进入21世纪,省委、省政府将城市化确立为“五大战略”之一,城市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只是城市化的一种表象,而城市化的实质则是农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应避免和摒弃那种片面追求城市化率、盲目扩张城市规模而忽视农民利益的种种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思想、意识、观念的国民。现代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或政治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或心理状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思想的转变过程。妇女占人类人口数的一半,妇女不仅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直接承担者,同时也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劳动力。在现代社会,妇女已广泛地参与社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职责。只有提高妇女自身的素质,调整传统观念,形成现代意识,使妇女自身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流动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庭模式,如半流动家庭等。由于我国传统的性别分工和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半流动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主妇留守家庭。留守妇女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家庭角色转变、夫妻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婚姻情感维系的脆化等。面对这些问题,留守妇女应及时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