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践》2017,(5)
<正>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脉,中华文化传统是我们国家的灵魂。文化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还是我们党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全民对坚守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曾三次讲到这个问题。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从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具有的新特征的实际出发,在实现"中国梦"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他尊重历史,客观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现实,突出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关联性;面向未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放眼世界,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传统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视察曲阜时提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相似文献   

6.
中国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文章从中国共产党近年来一系列纲领性文献以及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就中华文化对于民族复兴的特殊意义的彰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建立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释道对于人的关切与关怀等方面,阐述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之中华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文明崛起"的文化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文章从中国共产党近年来一系列纲领性文献以及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就中华文化对于民族复兴的特殊意义的彰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建立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释道对于人的关切与关怀等方面,阐述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之中华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文明崛起”的文化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1,(10)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汇聚成了多姿多彩、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儿女最深沉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最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点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在这些讲话中,他充分肯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吸收了学术理论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主编按语     
<正>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他在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非主流社会思潮、西方和平演变和文化霸权等多方面的挑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路径,需要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等有效举措,切实维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任洁 《理论学刊》2004,2(10):40-43
全球化将各民族文化纳入了互相交流、碰撞的历史空间内 ,然而这种交流不是完全对等的 ,而主要是以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出为主 ,此种文化扩张行为强化了非西方民族的文化意识 ,然而在关于现代化与西方化、普世化与西方化、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澄清和反思 ,以期使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文化心态 ,促进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周向军  高奇 《理论学刊》2012,(5):91-96,128
如何提升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也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并且把国家软实力建设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是关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内容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有最根本的思想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最强劲的理想软实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最雄厚的精神软实力,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最鲜明的道德软实力.在当代中国,要科学有效地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软实力,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任务,宣传好,落实好.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态势与我国的文化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浪潮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意识形态个性和民族个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化态势下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个性原则、兼容原则与创新原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正引导一场文化的创新.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和文化古国,在网络时代不只是保存和发展文化的民族性,而且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创造属于中华文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政治对抗过程中,文化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在对抗中保持中国文化个性,抵制强国文化霸权的侵略,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参与全球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关系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星 《理论学刊》2007,(9):114-117
"真人秀"是现代文化的传媒产物,它的出现印证了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开明性。一方面,开阔的时代催生了交流的渴望,沟通成为普遍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在这类节目大量充斥的背后,却是大众本能欲望被激发的现实,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草根文化、迎合欲望的表露的同时,也会有媒介的迷失、个人的迷失,电视秀成为集体精神活动的背后是个体意志的萎缩。因此,正视潮流起伏涨落之中的教训,倡导电视成为文化的载体,强调电视树立文化的品格,是中国电视传媒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文化力作为文化的动态表现,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开发文化力首先要立足于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是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人物在革命与建设中的文化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毛泽东是新文化的缔造者,他的文化思想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的文化实践活动,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先进文化轮廓。江泽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根据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和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使二十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既避免了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和文化的全盘西化,又找到了体现中国文化典型特点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