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权学说长久以来被视为近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原则,对于分权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一直是宪法学研究的难点。我国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了横向分配,但是这些横向权力之间并不存在强有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鉴于权力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在国家治理中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权力的运作,应当在国家机构权力的运作中适度加入互相制约的成分,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宪法不仅将“两个积极性”条款作为调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般原则,同时也通过宪法确立的“国家任务”、单一制国家结构以及权力分工等规范,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确立了规则、界限和方法。宪法确立的“现代化建设”的国家任务要求最大限度释放地方财政,以激发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而中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限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限度,要求财政分权必须保证中央对于地方财政的控制和监管。同时,横向分权与纵向财政分权互相牵制,体现为复杂的权力博弈形态。这要求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进行制度化规制,并最终导向公民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分权的理由与反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人类在利用国家这种组织形式保障自身安全、维系有序生活、发展相互协作的关系的同时也努力寻找防范国家权力作恶犯错的方法、途径的历史。由混沌的国家权力观念到分解的国家权力观念,再到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不同的职能权力的分权理论的形成,就是人类在这种历史探索中所达到的政治智慧的最高峰、所获得的政治文明最辉煌的成果,我国传统上否定分权学说的理由实际上都是不能成立的。但是,分权不等于三权分立,确认分权原则的合理性并不为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配置模式提供理由。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分权制约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并集中阐发的.这一重要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在中国实行分权制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不仅有力地指导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践,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分权制约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执政党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加快推进分权改革、构建中国特色权力制约机制等重要思想,这些重要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保障人民自由、平等和天赋权利,必须将权力分离,以权力来制约权力。在此基础上洛克创立了权力分立原则,孟德斯鸠提出了完整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两人的分权理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孟德斯鸠作为近代西方分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分权制衡思想是系统而全面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的划分和各种权力之间的制约两个部分。他的思想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分权制衡思想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是时代的产物,有本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政党分权与政党民主基本同义,本文在梳理政党组织权力结构的基础上,探究欧美国家政党组织内部的分权变革及其启示。政党组织的权力结构可以划分成集权制与分权制两大基础模式,联邦制是一种高度分权,属于分权制的一种。政党分权变革主要发生在党内三重基本的权力层级之间:纵向上全国性党组织与地方或基层党组织即政党的央地关系,横向上中央或地方议会党团与议会外党组织以及政党领导层与普通党员。  相似文献   

8.
分权制衡是现代西方国家宪法重要的原则之一,其理论形态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17、18世纪的自然法学派丰富和发展了分权制衡理论,美国早期的联邦党人不断完善,使分权制衡思想在理论层面逐步完善.而能够有效检验分权制衡思想和理论形态的“场域”则最终在宪法文本和宪政制度设计中有所体现,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宪法文本和宪政制度设计中均采纳了分权制衡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鉴于我国权力制衡不到位的状况,所以,借鉴西方国家分权制衡的理论形态和制度设计来完善我国权力制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财政从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包办一切的国家财政逐步走向开放、透明、法治的公共财政.这样的公共财政过程实际上也是财税法治的三十年.反思三十年的财税法治,从国家财政到公共财政这条主线出发,以财政的权力制约为切入点,分别从纳税人权利制约权力和财政公权力的内部制约两个方面展开,构成了本文对于国家财政到公共财政的核心理解.最后在此理解基础之上,得出要加强纳税人权利制约权力,同时财政权中纵向分权制度化,横向分权中决策、执行、监督权要互相制约,并构建有效的财政监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紧急权力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紧急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权力,特别容易沦落为压迫人民的暴力工具(国家权力具有支配性和扩张性的本能可以很方便地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因而必须树立各种理念和原则并将之作为国家紧急权力的伦理基础。对于法律而言,它们具有先在性,国家紧急权力乃是以一般伦理规范的预设为前提的。其中,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紧急权力的权力基础,保障人权原则设定了国家紧急权力的终极目的,有限权力原则划定了国家紧急权力的行使范围,法治主义原则提供了国家紧急权力的行使依据,分权制衡原则体现了对国家紧急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国家世俗原则划定了国家紧急权力的最后底线。  相似文献   

11.
论洛克分权理论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是近代较早提出分权理论的思想家,洛克通过权力的分类,将权力的相互制衡内含于其中;通过对君主的地位和权力的保留,体现了高超的权力运用技巧,从而确保社会权威的存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通过提升立法权的地位,确保了资产阶级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导权。总之,他通过对权力的分类和设置,较好地把握了其时代的需求,因而在其分权理论中铭刻着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有限分权实现对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有效制约。基于权力制约目标设计中央与地方关系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集权模式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只是国家整体意义上权力内部的纵向职能分工,不具有权力纵向制衡意义的分权功能。建立有限政府、实行单一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既是控权模式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共行政权力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公共行政权力结构调整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和分权为中心的调整 ,其特征是 :行政体系内部分权上的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相结合 ,行政性分权与经济性分权相结合 ;行政体系外部分权上 ,政府放权给企业和社会 ;法制建设对分权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中央集权制政治制度深刻地形塑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格局。随着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权力过程的转型,基于纵向府际关系视域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假说,主要有以行政发包制、"中央治官,地方治民"与帝国的治理逻辑为代表的"统治风险与有效治理"视角;以财政联邦主义、地方分权式威权主义与项目制为代表的"财政分权与地方增长"视角;以锦标赛体制、行为联邦制、压力型体制为代表的"纵向博弈与横向竞争"视角。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国纵向权力过程进行了解读。在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系统性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将"中央-地方"视角与"国家-民众"视角加以系统性整合,可以进一步构建"三元互动结构"的理论模型。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中国国家治理的相关理论建构,有待后续研究加以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的发债权,意味着其必先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政自主权,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与地方人大的财政分权关系涉及纵向和横向权力制约的宪政命题。作为本地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言人,地方政府有着特殊的双重身份。从权力的法理属性来看,地方政府发债权具有公权力、地方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属性特征。对地方政府发债权进行必要的规制和监督,成为了法治社会和宪政国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分权学说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以英国政体为原型,把经验升华为理论,第一次系统地阐释和论证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宪政原则,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孟氏分权学说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孟氏分权学说所折射出的一些普适的价值和原则,时至今日,仍有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立足现代的视角,对孟氏分权学说做了全新的审视,以期为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运行机制是一个新概念、新范畴 ,它是指政治主体的权力配置及其运行过程。从政治主体活动的角度看 ,政治运行可分为政党运行、国家政权运行、政治社团运行等。从政治主体内不同层面的运行角度看 ,它可分为中央、地方、基层单位、公民个人政治运行等。当代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运行机制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在我国传统政治运行机制中 ,存在着横向和纵向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优化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 ,应着重解决好权力结构合理化与科学化、行政管理权与资产管理权分开、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基层单位享有自治权、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行政紧急权的理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紧急权力是一种在紧急状态下受必要的民主宪政的分权制约和人权保障原则实质性制约,由行政机关集中行使的国家权力,其目的即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对国家正常秩序的威胁和侵害,以尽快地恢复正常统治秩序及实现保障人民权利的最终目标.在紧急状态下赋予政府集中扩张的紧急权力,即在于通过该权力的行使,克服现代民主宪政制度的缺乏效率的局限性,尽快地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但是必须在宪政框架下对这种强化的行政权严格加以规制,对行政机关紧急权力给予必要的制约与监督,包括权力机关之间的权力制约以及人民权利对权力的制约,防止行政紧急处置权的滥用和独裁.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分权制衡原则在政党因素的影响下由国家机关之间的分权制衡发展为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对立与制约。从韩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对韩国政党特征、韩国执政党与在野党力量对比关系、国家权力运行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在野党在权力制衡方面的一些特色,如通过保护少数人原则与媒体途径制约执政党的权力等。这种制约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如判...  相似文献   

20.
英国的宪政体制长期以来被视为挑战分权理论的最有力工具。其实英国最高法院的设置在实质上是契合分权理论的,大法官和内阁的设置只是部分与分权理论相背离。之所以会误读英国宪政体制与分权理论的关系,是因为我们缺乏对分权理论的精细化认识。英国宪政体制之改革正在向外形和实质都更加契合分权理论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对待分权理论时必须谨记:权力是可以划分的,但分权又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