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品犯罪在我国持续蔓延发展,除取决于其所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及国外毒情变化发展的影响外,还与我们对毒品犯罪的认识和抑控机制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面对当前的毒品犯罪态势,我们不仅要"亡羊补牢",更应该"未雨绸缪",超前积极应对,提升禁毒工作地位,确立禁毒工作的目标,履行禁毒工作责任,把毒品犯罪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中国严峻的禁毒形势主要是受到西部地区毒品犯罪问题的严重影响。笔者将甘青藏等民族地区毒品犯罪治理模式作为本文关注的对象,期待能够为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推进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立法中的刑事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立法主要涉及犯罪圈的划定与刑罚的设置,包括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目前争论最多的是"毒品合法化"问题与吸毒行为的性质认定."毒品合法化"的观点主要是在反思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禁毒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毒品合法化"观点既不科学,也行不通.而吸毒行为不宜作为犯罪处理,因为它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非犯罪化处理符合刑法谦抑原则和人权保障理念.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广泛的禁毒合作。就我国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而言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已迫在眉睫。只有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在情报交流、替代种植、区域警务、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禁毒合作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的毒品犯罪问题 ;只有先解决西部地区的毒品犯罪问题 ,才有可能完成全国禁毒工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要搞好21世纪的禁毒工作,必须重新审视国际国内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重新构想21世纪禁毒工作的战略。一、21世纪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一)毒品犯罪全球化趋势日益严重;(二)毒品犯罪总量居高不下,仍处于高蜂期;(三)毒品犯罪格局发生变化;(四)毒品犯罪方式手段更加高智能化。二、21世纪禁毒战略构想:(一)禁毒战略指导思想;(二)禁毒战略策略原则;(三)禁毒战略计划框架。  相似文献   

6.
妈妈禁毒联盟是以"关爱生命、呵护家庭"为目标,由广大妇女携手组成的禁毒公益组织,在湖湘地区开创了全国之最,呈现出日常、过程、典型等不同断面状态的模式;从社会解组理论、社会凝聚理论、犯罪共通理论视角分析了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所发挥的社会预防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宏微结合完整剖析其作用过程与内在逻辑;创新的经验与启发为: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社会预防探寻自我特色道路,激活新力量使得社会柔性治理的民间力量崛起,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本土文化转化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的特殊性决定了情报在打击毒品犯罪中的重要性,而毒品犯罪的跨区域性特点决定了加强情报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西部地区在禁毒斗争中不仅要加强国际禁毒情报交流,也要加强各省市区之间的禁毒情报协作.这种协作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推进公安情报体制的改革、建立西部地区禁毒协作机制、加强"金盾工程"建设、利用公安部驻滇禁毒联络办公室等来进行,协作的内容主要有战略性情报的交流、禁毒基础信息的共享、毒品专案侦查的情报协作等.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了新疆发展步伐,但跨境毒品犯罪蔓延,毒品问题存在与恐怖主义交织在一起的趋势,给国家安全带来潜在风险隐患,给区域性禁毒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对策:创新毒品预防宣传,减少毒品需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禁毒国际合作,减少毒品危害;多措并举严查易制毒化学品,减少毒品生产;加快建构信息化禁毒模块,提升打击毒品犯罪效能等。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毒品犯罪呈现出外流人口毒品犯罪活动异常猖獗、特殊人群参与贩毒活动日益突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形势严峻、毒品市场需求日趋稳定等基本态势,巨额利润的驱使、致罪因素的影响、禁毒体制缺乏针对性和禁毒教育缺乏实效性则是毒品犯罪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做好禁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毒品泛滥地区进行重点整治,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也是深化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举措。甘肃东乡县毒品犯罪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故应分析其毒品犯罪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明晰当地毒品犯罪案件侦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毒品犯罪的应对建议、措施,以期为该地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毒品犯罪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社会的稳定、人民的身心健康。针对现时期我国毒品犯罪的状况、特点、危害,探析毒品犯罪因素:1.国际环境的影响;2.毒品交易的暴利,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3.存在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4.抑控机制弱化。防治对策:1.健全、完善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2.加强禁毒宣传;3.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禁毒斗争;4.开展禁毒专项斗争;5.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禁毒战果;6.加强戒毒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禁毒立法上,我国现阶段基本形成了以《刑法》《禁毒法》《戒毒条例》"两法一条例"为中心,毒品犯罪刑事立法、行政法规、地方性禁毒法规相配套的禁毒法律体系。全国性的禁毒法律法规无法涵盖全国各地的特殊情况,无法对毒品违法犯罪中出现的新问题予以及时回应,地方性禁毒法规大有可为。在地方性禁毒法规的发展完善上,一是做到立法精细化,对《禁毒法》《戒毒条例》规定的禁毒措施进行细化;二是做到立法特色化,结合地区禁毒现状创新规定新的禁毒措施;三是做到立法地方化,为《刑法》中毒品犯罪的解释适用填补地方性知识,保障厉行禁毒政策的落实,依法有效打击毒品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禁毒战略新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搞好 2 1世纪的禁毒工作 ,必须重新审视国际国内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 ,重新构想 2 1世纪禁毒工作的战略。一、 2 1世纪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 )毒品犯罪全球化趋势日益严重 ;(二 )毒品犯罪总量居高不下 ,仍处于高峰期 ;(三 )毒品犯罪格局发生变化 ;(四 )毒品犯罪方式手段更加高智能化。二、 2 1世纪禁毒战略构想 :(一 )禁毒战略指导思想 ;(二 )禁毒战略策略原则 ;(三 )禁毒战略计划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中亚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毒品生产和转运中心之一,且与恐怖主义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毒品犯罪和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相互交织,不仅破坏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该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因此,我国有必要强化禁毒执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预防中亚毒品渗透的协作机制,以有效控制中亚地区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5.
我国禁毒工作方针经四次调整,最终确定现行禁毒工作方针,并为《禁毒法》所明确规定。禁毒工作方针的法律地位决定了作为执法行为的禁毒工作必须符合其基本内涵:"预防为主"方针强调禁毒工作主要是面向一般公众,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严密的毒品管制和持久的堵源截流从根本上减少毒品需求和供给;"综合治理"方针突出治理毒品问题必须讲求禁毒各力量的综合性、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综合性和禁毒手段的综合性;"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方针则是着眼于"已染毒"的少数人,表明我国对从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采取的严禁、严打高压态势。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毒品犯罪问题目前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禁毒工作.来自境外的毒品对西部地区禁毒工作影响巨大,不仅引发杀人、抢劫、盗窃等各种刑事犯罪,而且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危害、影响也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犯罪.我们应当从"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这一方针出发,结合各种禁毒对策,来更有效地遏制我国毒品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地高中生关于毒品知识问卷的调查,分析、归纳了高中生在尝试陌生药物的态度及意愿、对毒品常识的认知情况、尝试毒品的意愿情况、接触毒品的情况以及抵御能力、获取禁毒知识的途径等方面的认知现状。提出在中学禁毒教育中应加强对新型毒品的形态、特点和危害的介绍;禁毒教育应包括有关毒品犯罪法律方面等内容;教育途径应以电视广播等传统途径为主,同时应探索利用网络等媒介进行禁毒教育的新途径;禁毒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并常抓不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情况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中学禁毒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18.
禁毒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是围绕毒品市场开展的.毒品市场的总体态势和阶段变化直接反映了禁毒工作的效果,毒品市场既是禁毒工作开展的对象,又是禁毒工作效果评估的客体.1.加强对毒品消费市场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2.建立科学的毒品市场监测机制;3.加强调查研究,开展禁毒工作绩效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北京市吸毒人口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类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之相对应,北京市青少年毒品犯罪数量也在持续的增加中.如何有效地遏制北京市青少年毒品犯罪,以及做好青少年毒品犯罪预防工作,将会对北京市禁毒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大陆和港澳台区域内的跨境毒品犯罪活动不断演进升级,毒品与制毒化学前体种类不断衍生,贩毒规模与消费市场体量持续增大,区域间制贩运链条进一步加固,毒品犯罪组织融合趋势加强。以社会选择、市场分析、地理区位等研究视角作为跨境毒品犯罪的切入点,有助于厘清跨境毒品犯罪演进的逻辑基础。跨境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情境犯罪预防、犯罪组织控制、禁毒情报交流、毒品犯罪司法互助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