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春秋末期开始,周朝原有的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诸侯势力逐渐壮大,相互之间兵戈不绝.为在新的政治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各国纷纷改革旧制,变法图强.规范稳定的法制体系和合理有效的法律运作机制是各国法律改革的共同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商鞅的"改法为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探索."改法为律"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称谓的变更,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系统而有实效的法律运行模式,促进了新型君主集权专制政治的产生与运行.  相似文献   

2.
荀子倡导礼法并重,其构建的"礼法"理论将孟子学说拉回到了孔子的原本立场并适应了新的社会环境,从而使得儒学思想恢复活力。而荀子思想活力的来源则可追溯到孙子兵法思想中的行为主义,这种行为主义观念在墨子和商鞅的思想中均被完全贯彻,并在荀子所创建的"礼法"理论中被成熟运用。这一思想主线展现了兵家与儒法两家的渊源关系,而从兵法到礼法的思想发展脉络既可以印证"刑起于兵"在先秦思想中的演变历程,也同时回答了"儒法合流"的思想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比附"是清代"断罪无正条"时适用的一种寻找罚则、适用罚则的基本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相似案件,相似处理"。但在清代的司法实践中,"比附"的应用超越了法定的适用条件,在"律有正条"之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比附援引他律"的情形,究其原因是当事人的身份关系和案件的特殊情节,致使法官为追求定罪量刑上的平衡,不得已违背"断罪引律令"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办理黑社会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要求严惩黑社会"保护伞"。对黑社会"保护伞"既要严惩,也需"重防",在干部管理制度机制上适当设置"隔染障",在媒体监督上能时爆"问题光",尽可能阻断黑社会势力向公、检、法、律(律师)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变法史上,商鞅变法堪称最彻底、最成功之典范,为后世变法改革者提供了卓绝之先例。商鞅变法成功的奥秘何在?当时的各项律令为何能被各级官吏准确而有效地执行?商鞅是如何解决立法与执法之间的衔接问题的?其中有哪些可资今人借鉴的历史经验?1975年12...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商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商鞅变法为分界线,中国古代商人的法律地位可分为两个阶段。自中国进入文明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法律地位并不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出现了商人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自商鞅变法尤其是秦汉以后,商人法律地位被严重贬低。本文从商人权利的角度,分析两个阶段商人的法律地位,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德文化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丰厚思想文化资源。思想政治建设要大力弘扬"精忠报国"、"图国忘死"、"国以忘家","爱民保民"、"爱民为本","守志持节"、"明耻教战","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和军一心","尚武精艺"、"尚勇治气"、"智以为本,勇以为用"的武德文化,强化官兵忠诚于党、忠于祖国、报效国家,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维护尊严、严守气节、崇尚荣誉的思想观念,营造令行禁止、赏罚严明、内部团结统一的良好氛围,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当前,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清,责任履行、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问题。而强化提高责任、示范、自律等意识,处理好务虚和务实、带队伍和抓业务、律人和律己等关系,可以为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提供保证、打好基础。因此,为提高"一岗双责"的实效,就必须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二是纳入整体管理,形成"一岗双责"整体合力;三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一岗双责"履职氛围;四是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一岗双责"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9.
商鞅的法治理论丰富,其积极面与消极面相并存。文章从其积极方面着眼,将商鞅的法治理论分为五个方面,并围绕这五个方面说明我国当今法治建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借鉴商君法治理论为我们当今法治建设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最后作者阐明了现代法治与商君所言法治的差异,强调了借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医闹"不仅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极为严重危害。为防范和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医闹"现象,做出一些理论性的思考,探讨预防和消除"医闹"现象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新农保")。本文对"新农保"中采取养老保障"捆绑机制"为焦点,从"新农保制度"的基本架构入手,分析认为"捆绑机制"是对新农保普惠性、保障主体独立性和我国赡养趋势的背离,它会直接影响到新农保制度的有效实施。通过对"捆绑机制"的反思,本文提出政府应以政策目标为导向,采取正确措施,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才能发挥新农保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已经具有了风险社会的特征。措施单元的一体作用,决定了侦查活动的态势和轨迹;侦查措施运演过程的"接触式"特点,决定了措施运演后果的"双刃剑"作用;侦查措施的运演环境决定了其运行的区间和边界;坚持以"合法+合理"原则运演侦查措施,可以避免滋生风险;侦查主体应当高度关注"被关注"带来的风险,应当提高风险滋生的预见能力和风险升级的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3.
法国"行政合同紧急诉讼"制度源于欧盟的1989年12月21日指令和1992年2月25日指令。2007年12月11日指令又对该制度进行了完善。其由"先合同紧急诉讼"和"合同紧急诉讼"组成,主要针对政府采购合同缔约阶段的违反"公开透明和强制竞争义务"的行为实施救济。通过吸收上述指令,法国立法者赋予了法官采取临时性措施和实质性措施的权力,并规定了两类暂停期限等等。这些措施加强了救济的高效性,扩展了救济对象的广泛性,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法国的法官也采取了各种措施缓解该制度给法律安定性和合同关系稳定性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商鞅变法的历史启示刘树林商鞅变法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一次最全面、最深刻、最成功的伟大变革,在我国古代变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留给后人的理论、经验、教训也是一分丰富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值得深入研...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不仅有行政法,而且一些制度在当时比较先进。"以官统事,以事律官"的国家机关组织法,严格选任、控制编制的官吏管理法,垂直独立无一疏漏的监察法,都是我国古代行政法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社会之表,社会是法律之里。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看,民俗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民俗蕴含着法律的因子,民俗是法律之源,法律是民俗之果。瑶族《石牌律》和苗族《汤粑理词》是一种重要而有趣的中国乡村民俗,也是一种作为"他者"的法律。笔者以上述两个民俗作为"深描"对象,通过民俗阐释法律,通过法律阐释民俗,探讨"差序的法律"仪式过程及其实践逻辑,希望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行政问责中的"临时工"现象不仅损坏政府形象,而且降低政府公信力。本文通过对行政问责中的"临时工"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出"临时工"现象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为行政问责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运用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改革事业的艰巨性。本文回顾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从"徙木立信"到"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触犯旧贵族的利益,商鞅坚持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定分止争,最终奠定改革的成功。从历史哲学、文化哲学、法理学的角度,客观评价商鞅改革的历史贡献及意义。以史为鉴,改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民为本,真抓实干,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依法治国,严格执法,促进改革事业发展。对当下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迎合自己的使用群体,搜索引擎服务商会对搜索内容做一些编辑和调整,这些编辑和调整会对某些内容产生系统化的偏好,于是产生了"搜索引擎偏见"(Search Engine Bias)现象。"搜索引擎偏见"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但是不当的"偏见"能够干扰互联网环境下的表达自由并侵犯公众知情权,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宜的法律治理措施规范搜索引擎市场。  相似文献   

20.
唐律故杀之"故"含义为"杀伤之害心",故杀为有害心而杀人。立法上,唐律通过肯定与否定双重列举区别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唐律在故杀科刑上,采取概括规定、具体列举、比附论罪、轻重相举四层次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列举与比附论罪中,又可依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间是否存在特殊身份关系分为两类。律文还规定了适用于故杀科刑的特例。故杀在立法上并未与相近的杀人犯罪有较清晰的区分,由此在法律实践中产生的混淆直到清末始有明确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